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生生学堂·童蒙养正 >> 经典诵读 >> 原理·实务 >> 兼听则明 >> 文章详细

空山(吴小东):读经到底要不要理解?2016年9月3日
作者: 发表时间:16-12-25 点击率:2033

空山:读经到底要不要理解?

201693

  “读经少年”惟生的的一封信,引起社会对于读经的广泛讨论,理论上的焦点,集中于读经要不要理解。

  读经要不要理解?当然要。分歧在于何时理解。是先读后解,还是边读边解?

  王财贵教授的读经理论认为,应该先读后解。先熟悉经典文句,然后再看注释或听讲解。这应该也没有太大的争议,任何人要了解经典,也应该先读熟,再求理解,正如古人所说,“辞熟然后义透”。争议只在于,“后解”,“后”到什么时候。

  王财贵教授认为,可以“后”到十三岁。反对者认为,不可以,必须边读边解。

  边读边解,是人们容易认同的,既读了经典,也理解了它的意思,谁不希望呢?既容易看出孩子的进步,也避免了“死读书”的讥讽。如果一位老师或家长,有学问,能解经,在孩子读经的同时,适时讲解启发一下,提高孩子读书的兴趣,当然是值得赞叹的。

  但如果老师家长没有学问,不能给孩子解经,是不是就不能教孩子读经呢?正是在这里,王财贵教授的理论显出了它的与众不同,就是:虽然老师家长没有能力讲解,也可以、而且应该教孩子读经。因为儿童的特点是记忆力强大,先记住,等待以后慢慢理解。但很多人,就在这里等不及了,于是开始反对。

  经典是应该读的,大家都承认。儿童记忆力强,大家也承认。让儿童多读经,大家也承认。儿童读经的时候缺了讲解,大家就不承认了。这一点讲解,究竟有多重要呢?

  王财贵教授认为,儿童既然还不到理解力发用的年龄,这一点讲解,是可有可无,无关大局的,孩子十三岁之前先把经典熟读成诵,到十三岁之后理解力比较成熟了,再来理解不迟。理解是一辈子的事,不必急于一时。

  但有人认为这一点讲解很重要。他认为只读不解,是“把记忆与理解完全割裂”,会障碍孩子理解力的发展,甚至会把孩子“读傻”。他认为,孩子理解力虽弱,但也是在逐渐发展的,如果只是背诵而不讲解,理解力得不到刺激发展,理解力的发展将会停滞。他认为,记忆力有关键期,理解力也有关键期。所以在儿童时期,既要照顾记忆力,也要照顾理解力。

  如此思考是很周全的,用心甚善。但忽略了一点:并不是只有解经才能发展理解力。孩子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他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一切,都会在他心中引起反应,他无时无刻不在理解。一个孩子即使不读经,甚至不读书,只要他生活在一个有人与人交往的环境里,只要有人和他正常地交流,他的理解力也照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老师的一句话,父母餐桌上的聊天,和小伙伴的游戏娱乐,都在增长他的理解力。

  此外,文言与白话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文言是从白话中提炼出来的,只要孩子会说话,他读经时,就一定有他自己的理解,只不过不那么精准罢了。一个儿童,他掌握世界的方式本来就是粗线条的,并不需要特别地精细。

  故说儿童读经只读不讲,会障碍理解力的发展,显然是过虑了。并没有哪一个孩子,会因为只读不讲而读傻。“读经少年”惟生的那封洋洋洒洒逻辑严密的信,正好说明他理解力很强,甚至比一般的同龄人还要好。南怀瑾先生回忆他的私塾老师只让他背不讲解,还觉得别有趣味:

  “事实上,先生未必真懂,大多只是叫你死背记得,将来慢慢地会懂。以我来说,一二十年后,对于当时先生教我背书,将来慢慢会懂的说法,反省过来,还真觉得他有先见之明,反而很敬佩他的搪塞教育法,真够隽永有味的幽默感!”(南怀瑾《古本大学微言》)

  进一步说,让儿童先读背经典而不讲解,还有深一层的考虑,就是厚积薄发。讲得太早,不一定是好事。赵振铎(不是郑振铎)先生说:

  “我5岁时祖父开始教我读《诗经》,一边认字一边读。祖父有一个奇怪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只读不讲。君子怎么个好逑法啊?他滴水不漏。我依葫芦画瓢地读,读‘望天书’。父亲偶尔在旁边听见我疑惑的读音,忍不住讲解几句,祖父听见了,立即制止,不准讲解。”(赵振铎《国学从原著读起》)

  所以,只读不讲的“纯读经”,绝不只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而有它颠扑不破的真理性:儿童读经本来就应该以背诵为主,讲解与否无关大局。你有学问能讲解当然是好事,但不要以为别人不讲解就是害孩子,就是图省事。而你虽有学问,如果执着于讲解而不让孩子多背诵,反而会耽误孩子学习经典的大好时机。如果认为别人不能讲解就没有资格教孩子读经,则是障碍天下孩子了。“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可不慎乎!

  【吴小东, 笔名空山,民间儒者,读经教育实践者,千人行书院院长。西南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曾任中学、高校教师,2003年从高校辞职,任编辑记者,2006年接触读经教育,任读经教师,2008年创办千人行书院,实践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教育理念。】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