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无形书院·大学之道 >> 人文走读 >> 一路走来 >> 文章详细

无形书院·人文行走 之 于谦祠墓和于谦故居 (201712)
作者: 发表时间:17-11-08 点击率:4106

★参考阅读材料:

《明朝那些事儿》(关于于谦的部分)

《明史·于谦传》

《论于谦》(阎崇年)

于谦年谱(钱国莲《风孰与高——于谦传》于谦大事年表、于继先《先忠肃公年谱》)

《于谦祠墓》(杭州出版社,2004未找到电子版

更多网络资料

视频:明代名将·于谦

杭州&北京 | 三座于谦祠堂,一颗热血丹心

三茅观与于谦路(下)

(待补充)

 

★一些零星的摘录和想法:

*“社稷为重,君为轻”

谦有再造功。上北狩,廷臣间主和,谦辄曰:“社稷为重,君为轻。”以故也先抱空质,上得还,然谦祸机亦萌此矣。—— 明史纪事本末○南宫复辟

正如南宋初年,岳飞之所以干冒武臣涉政之忌,上书高宗赵构求尽快立储,正是针对金国欲立钦宗之太子赵谌的图谋。于谦对朱祁镇,只怕也有如岳飞对宋钦宗相类似的观感。西湖双忠皆是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为信念的华夏社稷之臣,他们真正忠心的从不是某家某姓皇帝,而是整个华夏文明和亿兆苍生。

于谦和岳飞真的很相似,貌似是徐有贞、秦桧的罪过,实际上罪魁祸首是明英宗和宋高宗,是君要臣死。

于谦不愧是一个景仰文天祥的人。

博罗曰:德佑幼主非尔君耶?弃嗣君别立二王岂是忠臣?天祥曰:德佑不幸失国,当此时社稷为重,君为轻,吾别立君为社稷计,何谓不忠。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者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者为忠。博罗曰:晋元帝、宋高宗俱有来历,二王从何受命?张平章曰,二王逃徙,其立不正,是篡也。天祥曰:景炎皇帝是度宗之长子德佑皇帝之亲兄,何谓不正?启位于德佑已去,何谓篡?陈丞相奉二王出宫时,具有太皇太后分付言语,何谓无所受命?博罗曰:汝为丞相,若将二王同走方是忠臣。天祥曰:此说可以责陈丞相,不可责我,我不曾当国也。博罗曰:汝立二王有何功劳?天祥曰:家国不幸丧亡,立君以存宗庙,宗庙存一日,则臣尽一日之责,何功劳之有? —— (元)昭忠录(四库全书史部)

*于谦和岳飞

他曾为岳飞鸣不平而写下《岳忠武王祠》:“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不曾想自己步其后尘!

袁枚《谒岳王墓》其七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好风光也要有伟人来衬托呀,这世间的鬼斧神工!多亏西湖边有岳飞和于谦俩英雄啊,大家才这么看重西湖胜景啊!神化:出神入化。
首句“江山也要伟人扶”,写得十分凝重,即山水也需要杰出的人物扶持,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社稷也需要杰出人物扶持,出句不凡。次句“神化丹青即画图”,指的是西湖的天然景色已入化境,本身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图。作者是来谒墓的,之所以要对眼前景色来一番议论,是富有深意的,作这番铺垫是为了彰显作者心中的崇敬之情,
三、四句“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即道出了原委,这是因为仅有西湖的自然景观是不够的,还需要人文景观的支撑,如此方能相得益彰,景观的内涵才能体现,特色才能凸显。天下人之所以开始更加敬重西湖,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西湖畔有了岳飞和于谦的祠庙和坟墓(岳飞葬于西湖的栖霞岭下,于谦葬于西湖的三台山中),岳飞和于谦,两人都是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清官,又都是遭到昏君、奸臣陷害致死,历代受人敬仰和纪念。明代诗人张煌言诗云:“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概括十分精辟。它表明,人民心中有杆秤,孰忠孰奸墓前分。
“江山也要伟人扶”在这里语意双关:一是指江山社稷要有伟人(名臣、名将)去保卫、去扶持;一是指如画的江山也要有名人事迹来增添它的景色,也就是末两句所说的“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的意思。
西湖有脊梁。岳飞、于谦、张苍水等烈士埋骨湖畔,众人皆知,暂且不提;单是西湖的景点名称,也暗暗隐藏着一股豪气。花港柳浪之外,有龙井,有虎跑,有狮峰——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整个杭州都被称为武林;即便只是孤山,简简单单两个字也似睥睨着冷眼,桀骜而嶙峋。唯豪气方能容纳豪杰。
一个晚春的黄昏,瞻仰完岳坟出来,她在湖堤上许了一个愿,希望自己也能在此长眠,“如果我死后真能埋骨于此,那可是福份太大了。”秋瑾罹难之后,为了达成她的愿望,人们整整进行了十次传奇般的迁葬,由她的故乡绍兴到夫家湖南再转到杭州,迂回了千里万里才终于让她在孤山脚下安息。如今,秋瑾的汉白玉雕像屹立在西泠桥畔,一手按剑,一手叉腰,为西湖又增添了几分秋风秋雨的飒爽。
名胜和名人的关系一向是相辅相成的,人杰则地灵,而地灵则又往往人杰。不过,要找一个拥有嘉山胜水的地方不难,要找一个既有嘉山胜水又名人辈出的地方也不难,但如果想找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无不丰赡,又孕育过既能载入史册又能进入民间文学演绎范畴的名人的地方,那就比较难了———试想,假如没有《说岳全传》这样的章回演义小说,没有《东窗事犯》和《疯僧扫秦》等家喻户晓的戏曲故事,只有正史上岳飞将军伟岸而悲壮的身影,那么现在西子湖畔的岳庙说不定就会和三台山东麓的于谦墓一样寂寥冷清,难得出现游人如织的场面了。因为,民间的戏曲和小说是最草根也最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之一,可以说,正是这些民间文学作品给了最广大的民众以朴素而绵长的传统文化的滋养,构筑起中国百姓的人格骨架和审美基石。
甲辰八月辞故里 \ 将入武林 张苍水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摘录

谦英迈过人,历事三朝,知无不言。巡抚十有八年,政达大体。土木之变,毅然以天下事为己任,朝廷卒赖以安。年未五十,丧妻不复娶。门第萧然,不容私谒。故乡惟旧庐,不治田宅。官籍其家,惟所赐金帛而已。学问该博,善诗文,尤长于奏疏。政务旁午,章日数十上,累千万言,挥笔立就。然恃才自用,矜已傲物,视勋庸国戚若婴稚,士类无当其意者,是以事机阴发,卒得奇祸。——《明英宗实录》

《明史卷一百七十 列传第五十八 于谦传》:“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竟洒何地!

明朝景泰年间,有人说于谦权柄过重,太监兴安为之执言:“只说日夜与国家分忧,不要钱,不爱官爵,不问家计者更有何人,朝廷正要用人,似此等寻一个来换却于公可也。”

《文山像赞》出自叶盛《水东日记》卷三十“于少保文山像赞”:
张遂郎中持文山像求题,上有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钱塘于谦赞,且云于公座侧每悬置此像,数十年一日也。其辞曰:「呜呼文山!遭宋之季,狥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羇系,正色直辞,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我瞻遗像,清风凛然。」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