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形书院·人文行走 之 千古风流人物——走近苏东坡(201710) |
作者: 发表时间:17-09-08 点击率:3067 |
我很早就对苏轼有兴趣,一直以来陆陆续续看过不少东西,正好借这次人文行走梳理梳理。
最早接触苏轼,当然是中学语文课本里有限的几篇诗词文(我们读书那会儿很多名篇都没选入,印象中只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石钟山记》、《题西林壁》等很少几篇)。
后来是上大学时附弄风雅(因为读理工,想弥补人文的不足),自己努力背过一些诗词(主要是《宋词一百首》及《诗词名句鉴赏辞典》两本书),也说不上有多少感触。
可能是因为我对文学、对文辞不太敏感吧,我对苏东坡的兴趣,并不在他的诗词文,我是因为对中国文化(儒释道)的喜爱,而想了解这位和儒释道三家都有莫大关系的人物。我关心的是“实学”,而非“文学”,是苏东坡这个“人”而非他这个“文学家”。我读苏轼的诗词文,更多是希望体贴他的心路历程。
工作以后,又看过一些,比较有印象的有:
1)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写得很好看,但林语堂似乎过于膜拜而无法呈现一个真实复杂的苏东坡,是一个“文人”眼中的伟大“文人”。王水照、崔铭的《苏轼传》相对客观、全面一些,但文学性可能比不上林语堂。
2)2006上半年在浙大西溪校区上交叉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精读”),听人文学院沈松勤、廖可斌两位老师讲到苏轼。我还记得当时问沈老师苏轼看起来比较出世,他说不是这样的,苏轼是比较入世的。还有问他了解苏轼可以读什么书,他向我推荐王水照、孔凡礼。
3)几个讲座:2012年百家讲坛,听康震老师讲苏东坡(印象不深);后来是台大刘少雄老师的公开课《东坡词》(很对我口味);然后就是最近2017年苏东坡的纪录片了。
推荐阅读材料:
本次的阅读准备,至少把△看一下。
△林语堂《苏东坡传》
王水照、崔铭《苏轼传》 王水照《苏轼传稿》
△纪录片《苏东坡》6集 bilibili链接1 链接2 2015年12月启动拍摄,2017年7月在央视9套播出。由湖北省黄冈市委市政府、湖北广播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刘少雄《东坡词》 网易公开课 台大开放式课程
百家讲坛《苏轼》(康震)2012年
行程安排:
时间大约2017年10月下旬吧。
走苏堤(从北到南,到南端的苏东坡纪念馆)。走一段停下来(印象中苏堤上有亭子)聊一聊苏轼的生平(把苏轼的一生分成几段)、读一读苏轼的名篇。
关于苏东坡:
21岁前 在四川老家
21岁 父子三人进京 22岁和弟苏辙同中进士 当年母亲去世,守丧(两年零三个月)回京 26岁 与弟苏辙同举科制,任凤翔判官(三年)
30岁 史馆(一年多)31岁 父亲去世,守丧【守丧期间神宗即位】34岁回京 史馆(一年)、告院(半年) 反对王安石新法
36岁 杭州通判(近三年)39岁 任密州太守(两年) 42岁徐州太守(两年) 44岁湖州太守 当年“乌台诗案”
45岁 谪居黄州(四年) 49岁 往常州 50岁 【神宗死,哲宗即位,高太后摄政】 起用
54岁 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钤辖(两年半)56岁 吏部尚书、颖州太守(半年多) 57岁 扬州太守(不到半年)、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58岁 定州太守【太后驾崩】
59岁 谪居惠州(两年半) 62岁 谪居海南儋州(三年)【哲宗死,徽宗即位,向太后摄政】
66岁 北返 在常州去世
经历
|
初入仕途
|
在朝
|
外任
|
贬居
|
在朝
|
外任
|
贬居
|
年龄
|
|
34-36
|
36-44
|
44-49
|
50-54
|
54-59
|
59-66
|
地点
|
|
|
杭密徐湖
|
黄
|
|
杭颍杨定
|
惠儋
|
王水照《苏轼传稿》:我把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除早年初入仕途外,概括为“在朝→外任→贬居”两个循环,从苏轼的思想面貌和艺术特点来看,任职时期(包括在朝和外任,三十多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追求豪健清雄的风格;贬居时期(十多年)则以佛老思想为主导,追求清旷简远的自然平淡的风格。
刘少雄《东坡词》:
汴京(与新党不合)→杭州→……黄州
汴京(与旧党不合)→杭州→……惠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