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应该怎样读?道德经解读方式的比较与说明
张清一
一:老子译解的现代权威版本
二:陈鼓应先生----西方学术思维方式对老子的研究代表
三:任继愈先生 唯物辩证法的批判精神来研究老子的代表:
四:如何读出真正的老子------少林教练可以当武当内家拳裁判吗?
五:我读老子的方法和思路
老子是一部普通人适用的人生指南工具书------我读老子的方法和思路
我对老子的解读方式与一般的专家学者不同:我虽在武汉大学教书,但我不是学者,更不是专家!虽然大学生们很抬举我的课程,经常人满为患。但是以校方正统派的观点来看,他们并不认为我是真正的学者,倒是像个学术异端,而且我多年来一直拒绝成为一个标准的学者:二十多年前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强烈地有一种:“自古无用是书生”的悲情,觉得再这样读死书下去,这一生是没有出路的。并非我不擅长读书,考研成绩我是当年专业的第一名,毕业时是全优生;我们那届的文科硕士生中,我是唯一通过英语六级的;但是毕业时我发现自己除了读书外百无一用,只能守着一个大学教书的饭碗,靠糊弄比我更年轻的后辈过日子。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人生,所以另走了一条“不学无术”的人生之路。
我读的本科是电学,获工程学士学位,研究生读哲学,“血统”本就不“纯正”,又喜杂学,每年阅读300本左右非小说类杂书,自己长期练习武当派内家拳,对于各门各派的学问都感兴趣,学过马克思,也写过关于康德研究的论文,同时更喜欢中国文化,对于佛家,道家,儒家,统统都觉得不错。虽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也有时会一家人到庙里住几日,感受那里的清静。全家饮食起居,奉行简单自然的素食主义,甚至推荐过午不食的生活方式,并影响和带动周围很多亲人朋友。
在大学教书之余,亦下海经商十余年,还算顺风顺水;算起来在社会上“入世修行”了二十余年,颇经历些风风雨雨;读大学本科的时候,就写过一篇关于[老子]的长篇“学术论文”,在当时还引起同学们的“轰动”和惊讶;三十年来[老子]一书长伴身边,一直用道家思想指导自己的做人做事,经营和学问,饮食,养生和健身。这种经历,使得我对道家,对老子的理解,自不同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因为对道家思想的研习,对[老子]一书的推崇,并非作为爱好玩赏,更不是饭碗和职业的需要,而仅仅是因为对古人无穷智慧的惊叹,以及在工作,经商,练武,在做事做人中遭遇种种困难时,试图通过对[老子]等道家思想的研习,从中获得营养,得到行动的指南和生活的智慧。
我很坦率地承认,我读老子的动机并不纯正:既没有形而上学的一本正经,也没有象牙塔般的学术高尚,更没有宗教般的狂热迷信;也没有堕落到把老子和道家的东西像江湖术士一般的贩卖牟利,作“学术商人”。我只是很世俗很功利地把老子当作一本工具书,作为思维,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指南手册。这就如同我把[黄帝内经]作为自己养生健身的指导手册,把武当派古拳经作为自己练武的行为指南,把孙子兵法作为我经营商业的战略指南一样,[老子]在我这里,只是一部人生工具书罢了。而且,我同样坦率地承认:近二十多年来我在工作中,事业上取得的一些成绩,或者在别人眼里面取得的所谓“事业成功”,其实都是拜老子等古人之赐,是他们的智慧,引导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成绩。
即令如此,我仍然不会把老子神圣化,供起来拜。而且,我也很怀疑:老子的本意,恐怕也并不希望世人对他的形象加上很多尊称,“威严”地摆在道观里供人膜拜,同样也不会希望把他在学术的殿堂里树立起“玄而又玄,高了还高”的道学崇拜。我猜他更喜欢走向人间,走向生活!他更像邻家的老人,在后生们犯迷糊的时候,会友好地点醒你,让你活得更真实一些!即使你犯了错误,他也不会指责你,只会善意而无奈地摇摇头!
用这种方法读老子,我自感获益良多,也认为这种研究的方式,更适合“非学术”的大众人等,我们没有必要在学术权威面前战战兢兢,和自愧不如,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老子]的解读,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老子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我这里把自己的理解心得抛出来,就是一种引玉的动机:老子其实可以这样读!老子原来很简单!这正是老子说的:“吾道甚易知,甚易行”:道根本就没有那么神秘,老子也很简单,很容易学,也容易做:只要你愿意相信他老人家就行!
一:老子译解的现代权威人士和权威版本
历代为老子做注解,译解者甚多,可谓代有人出。特别是现在的国学热,各种各样的版本充斥坊间,据说总共有三千多个版本了。目前大陆流行的各种老子译解的书籍,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现代白话翻译的各种版本,均主要来源于两个当代大学者:一是台湾的陈鼓应先生,一是大陆的任继愈先生;我称他们是中国大学里博士生导师的导师。任先生更是担任过国家图书馆馆长,我开玩笑说算是老子的职业继承人,他们的译解当然是当代的权威版本,影响范围极广。
这两位前辈的著作,也是我二十年前读哲学研究生时的必读书,也是至今依然放在我的身边的参考书,而且还包括他们在不同时期的版本。两位先生是我读老子的引路人,如果今天我在解读老子的时候有一些新的体悟,离不开他们的启蒙!而且我也非常肯定和尊重他们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上做出的贡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完全同意他们的解读,实际上我对老子的解读方式,与二位先生的差异极大,有不少地方有原则性的冲突。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有必要把我对老子的解读写出来,让大家有机会了解另外一种对老子的理解。当然,这并不是说我的解读更高明一些,更接近老子的原意;实际上除非老子再来,否则可能谁也无法知道老子“到底怎么说?”;
我采用的是另一种思维方式来理解老子,即使没有成功,也会对后人解读老子开辟一条新的出路,避免在旧的围城里面转圈。两位先生画出来的城墙,我们已经在里面打转了几十年,现在不妨出来透透气,换一种方法读[老子]!为了让读者更好地参阅各方的观点,我在后面的[老子解读]中,也把二位先生的译文一并附上,作为对照和参考。
二:学者介绍陈鼓应先生----西方学术思维方式对老子的研究代表
陈鼓应先生虽然是研究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的国际权威,不过他并非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哲学家,而是西式教育和学习方式的背景;先期的研究方向是西方哲学,重点是尼采和存在主义,后来才转到中国哲学,主要是研究老子庄子和道家哲学。毋庸讳言,这种背景使得陈先生的老子解读方法,带上了很多西方哲学和西方学术研究模式的痕迹,如常用“现象界”,“本体界”,“方法论”,“宇宙论”等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老子;这种研究方式的好处是概念清楚,层次明白;所以成为现在学术研究的主流。目前研究中国哲学,学界基本上都是用这套方法,互相的争论,批评也都是在同种思维方法模式上的,本质上区别不大。但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思维原则上,发展了西方科技基础的学术思辨研究方式,是否适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否适合研究与西方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老子]?这种解读方式是否正确?恐怕还是一个疑问!一个很大的疑问。
例如,对于老子“道”的含义,陈先生的解读是:“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最高范畴,在老子书上它含有几种意义:一,构成世界的实体。二,创造宇宙的动力。三,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四:作为人类行动的准则”。我们看到这里的字眼和概念,全都是西方哲学的模式,分析方法更是西方式的思维模式。至于是不是老子的原意,恐怕未必。同样用西方逻辑思辨的思维方式,来判断上面这个解读“道”的四大结论,很容易发现陈先生的自相矛盾:如他解释“道可道,非常道”为:“可以用言辞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是他自己明明是用言辞来解释他认为不可言说的“道”,而且分为四个方面来表达,岂非说了白说,肯定自己是乱说一气!(我对“道可道,非常道”的理解与此不同,详见正文)。
其实仔细琢磨陈先生的这四条到底说的是什么内容?如何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除了得到一堆房上建房的概念以外,还是一头雾水,搞不清楚其实质内容。比如说第一层含义“道是构成世界的实体”,要弄清楚这句话,就要去弄清楚“实体”是什么,既然有“实体”当然还应有“虚体”,世界的“虚体”中是不是就没有“道”了? 老子说的“无”陈先生认为是“虚体”还是“实体”呢?“无”难道就不是道吗?虚和实之间又是如何转换的?关系如何?“世界”是指那一部分?是指我们可见可知的世界?还是包含不可见/不可知的世界?道又是如何构成这些世界的?
把陈先生的这句话去掉修饰语,可以发现他说的实质就是“道是----实体!”,难道实体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吗?老子自己都承认无法说清楚的“道”是“唯恍唯唿”的,怎么在陈先生笔下就变成如此清晰明白的“实体”了?还准确到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下结论。这且不是说我们现代人(最起码包括陈先生)的水平比老子要高,可以把老子怎么也说不清楚的“道”说得那么清楚?
这些问题大家能回答吗?恐怕都是不能多想的,越想越糊涂!不知陈先生如何解答我的这些疑问。学生们学这种内容,读这种书,学这种“让人变得聪明的哲学”,我看结果只会越学越脑子越不好用的。
不过要说也不奇怪,这是西方式学者们的标准行文风格,文中会使用很多概念和名词,把一件事好象研究得很彻底,说得很清楚;可是实际应用和理解起来却经常不知所云,不知所措。因为对这些概念本身,他们自己都没有去认真思考和界定。其实老子早就知道这样研究方式行不通,陈先生如果真的了解“名可名,非常名”的含义,同时把老子的第二章的用意读透了,就知道老子早就知道人类的这个毛病,反对孤立地用一大堆“名”和“相”来解说和理解世界,认为这样只会离真理越走越远。如果陈先生这一套果然可行,老子也不会对“道”用这种困难的方式来做定义判断了。因为第二章的重点,说简单点就是阐明:很多我们以为天经地义的概念名相,其实都是人自己主观创设的,实际上并不存在于现实中;我们日常所用的很多概念都必须在非常有限的范围才有意义,因此提醒世人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被自己创设的概念所骗,越走越远。
即使是用老子自己的话来说评论陈先生,同样可以发现陈先生此说存在的重大问题:老子自己都很明确地说:“道恒无名----道隐无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连老子自己都说不出来的“道”,陈先生居然可以把它分为四个方面加以细说,岂非是说陈先生比老子更懂得道了?要不就是西方哲学思维和研究的层次,要比老子高明太多,几个名词概念就把老子怎么都说不清楚的问题说清楚了。
如果同意这种见解,其实现代人的确不需要学老子了,看看这些现代人写的文章,应该会收益更大。有很多学者,都以为古人笨一些,是蒙昧时代的原始思维,自己代表“先进的”现代思维,会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高地来评判老子。
真的是这样吗?不说老祖宗,就是现代西方哲学,也发现了人类语言上的问题很大,不能对人类的语言词句太依赖信任。如西方的[语言分析学派]对于语言和概念的应用,就提出了需要经过仔细的分析并准确定义后才能应用,同样的语言,可能代表完全不同的含义。最近十几年流行的:“神经语言程式学”(NLP心理行为学)更是对语言和思维,心理以及大脑的神经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认同,对西方的学术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而NLP设计的很多东西,与老子的思想有不少共通之处,特别是对于“语言”在人类思维中的局限性,对其作用和地位明显持不太信任和怀疑的态度。而且NLP设法通过词汇的重新定义和思维链接,来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这些东西,正好证明老子的思维要比普通的西方哲学思维领先的多,是非常“现代”的东西(NLP这些东西,国内的哲学界估计不会注意,因为它太没有“理论体系”了,不太像传统的西方理论模式,倒是有点像东方的神秘哲学,所以不了解也很正常。)
用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观点来解老子,我个人的观点是“用孙子的思维来理解爷爷的话语”,难免存在重大的误读而不自知。虽然也算是一种理解,但恐怕是挂一漏万,不足为凭的。因此我对于陈先生解读老子的译文,以及他书中辛苦的“引述”也就是他自己的心得体悟部分,颇有些不以为然。但是我还是很佩服陈先生治学态度的严谨和勤奋,我认为陈先生[老子今译今注]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陈先生个人的见解有多高明,而是他收集整理了历代各家对于老子的注疏,具有极大的学术参考价值,也方便了很多后学。陈先生也说:这是他著述中费时最多的部分;的确是非常值得的。缺了这些东西,陈先生的这部“解读老子”的书,恐怕价值就很有限了。
三:西方哲学的研究思路和东方智者解决的问题!
西方的哲学发源于某些没事干的智者玄想世界的本原和奥秘。用有学问的语言来说这就是体现人类“终极关怀”的情结,所以他们的哲学作品,当然成为后人锻炼思维和玩赏的对象;西方的学术研究,被称为“象牙塔”的含义,就是其“不切实际”。西方哲学思想家,以“事功”为耻,热心于研究没有“实际价值”的“学术问题”,成为所谓的追求“形而上学”的热情。连爱情这种比较“生物化”的人类本能,在西方哲学家那里,都会升华为“柏拉图式的浪漫爱情理想”。所以,西方人对于“形而上”的“终极真理”的热诚和理想,的确是中国人(包括中国古人)不关心,也无法理解的。用这样的观点来看,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被没有错,而某些“爱国”哲学家,把老子拿出来说“是唯一具有西方形而上学精神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我认为老子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中国古代的哲人,大约生活层次还没有西方高,所以没有兴趣来胡思乱想;即使没有任何职位,人住在大山里面(山人也),也往往忍不住很“俗气”地要忧国忧民,普遍不愿把智慧浪费在对宇宙奥秘的胡乱玄思上面;中国古人的学术思想,几乎处处关乎国计民生,要经世致用的。所谓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所以中国的哲人们没有“终极关怀”,只有“人文关怀”。连中国的文学家,也特别强调“诗言志”,而不仅仅是作为文字游戏和抒情手段(中国其实也没有真正的西方意义上的“文学家”,如果我们有机会见到李白,封他做“文学家”,估计他要气死,或者要告你诽谤罪;“文学家”“诗人”这样的字眼,是西方的“专业分工”的结果,中国古人的一切学问,都是为人生,社会服务的,即使是最抽象如老子的哲学著作,也是为人生指出来的一条明路。说古人是专业“文学家”“诗人”几乎等于说他是个只会玩文字的书呆子,是无能力,无智慧的象征,当然是骂人;这个问题,就不多讲了)。
同样,老子写五千言,也不是想当“哲学家”,更不会去思考“形而上学”的“宇宙奥秘”,我们不需要人为地“拔高”老子,去与黑格尔之流的西方“哲学标准”看齐。没准老子还认为我们不成气,把他写的东西拿来瞎编排!我们不难发现老子文字中处处流露得对于社会和人类的关注,以及他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他的“事功”的理想。所以中国确乎没有西方意义上形而上学的“哲学”,这也是西方哲学家早已有的结论;既然如此,我们还非要采用西方哲学的学术研究方法,用西方学者的概念和范畴,用西方思维方式来研读[老子],是不是走错了路?
基于这种学术研究立场,我个人认为陈先生尽管学术态度一流,但是可能犯了方向错误。走错了路,再用功,也到不了目的地。
所以我研读老子的方式非关学术,只管应用;是一种很“世俗”的,让国内学术界很“瞧不起”的研究方式。我认为,如果老子的解读,违背了生活和自然的常识就铁定错了;如果老子的解读,能够揭示生活和思维中我们常常忽略,但又是真实不虚的一面,能够让我们打开视野,更加理解人生和社会,方向就肯定是对的。至于理解的层次,限于我的个人水平,还难说能有多高的程度。但是,我走在我自认为是对的这条路上。
四:任继愈先生 唯物辩证法的批判精神来研究老子的代表:
如果说陈先生是台湾(也是国际上有名的)老子研究权威的话,任继愈先生就是大陆的老子译读权威了。我当年考【中国哲学史】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对老子的解读和评介如果与任先生不同,很可能是要判为不及格的。由此可见任先生在大陆学界的影响力。
任先生译读老子的学术研究方法,根源上也是来自于西方。不同之处是陈先生属于欧美学院派的,而任先生则是西方马列唯物主义阵营,运用了很多前苏联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比较强调两条路线(唯物唯心)的思想斗争和社会阶级背景。这也是大陆学术的共同特色;因此任先生的时代感和政治原则要比陈先生强很多。两位先生几十年来都对自己的作品做过多次修订,但是修订的原因则不相同:陈先生在帛书版出现后,就根据新的发现,逐章做过大的修订,后来又根据帛书研究的成果,以及在后来又出现郭店楚简本后,再次做过大的修订;这反映出陈先生对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
而任先生[老子今译]修订的不同版本,主要是因应国内政治和学界风云的变迁而作的更改。所以从内容上,看任先生[老子今译](老子译解)的不同版本,就可以看出当时的主流思潮所向。我看过一本任继愈70 年代出版的【老子今译】,几乎把老子骂得狗血淋头,通篇全是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大批判”语言。当时我看得目瞪口呆,很难想象一个研究老子的“专家”会如此“有水平”。所以我说任先生的老子研究,时代感比较强,政治原则也强得多!那个时代的学者,当然要“一切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学术自然也不例外,就算是古人,也必须弄清楚其阶级立场!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图书馆找找任大师的这种“早期”著作。后来的任大师估计觉得这种文革语言表达很没风度,当然要出“新版”与时俱进,把很多骂人的批判语言删除了。不过思维方式可改不掉,还是一样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观”,经常对老子指指点点的“批判”。
另外,陈先生对老子语句的判解偏于谨慎,除了列出各家之言以作参考外,自己的结论也小心翼翼,不断推敲;任先生的学术风格则大开大合,敢于批判,敢于下结论,对古人的东西也敢于否定!这估计是毛泽东时代批判精神的学术作风影响,当然也有恩格斯[反杜林论]的锐利风范。在毛时代,中国古老的文化和价值观是不受尊重的,今人是肯定超过古人的,古人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局限性的,因此要持否定和发展的态度来看待古人;要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学者,批判性的理解和研究封建文化。
此种观念流弊所及,因此大陆学者对古人评价,往往是站在人类“最高的思维境界”,站在“先进文化”的角度,来品评旧的,“腐朽”的旧文化;我发现很多学者“思想境界”都很高,很难以恭谦和学习的态度来看待老子等古人的思想;一张口就是洋洋洒洒的点评,就算是“表扬”和“欣赏”古人的时候,也很像“领导”在表扬下属“做得还不错”。这让我这样常常认为自己比古人差得多的“现代人”看来,简直是难以接受。又奇怪他们既然发现古人如此“局限性”,还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来研究古人干什么呢?为啥他们自己的高明作品就是没有人读呢?
任先生对老子的评价方式上,我觉得也缺乏这种敬意,基本上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在每章的导读点评中,不时会出现结论性和批判性的言辞。对于这些特点,读者们从老子句解中所附的任的今译中也可以看出来。为了“跟上时代”,我选用的是任的最新版本的今译,比二十年前的“文革”版本,已经好太多啦;
五:如何读出真正的老子------少林教练可以当内家拳裁判吗?
我们难道不需要站在现代学术思维的高度来研究老子吗?我们要不要使用西方哲学研究的思维工具上来研究老子?站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研究老子,会有什么样的结论?甚至于:站在儒家立场上看来的老子与道家,是不是真正的老子?我无权给出答案。但是大家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假如武当派的内家拳要来评职称,让参赛的运动员表演一段套路,裁判员来评论他们的水平;但是请来的裁判却是专习少林派功夫的,恐怕会很看不顺眼,批评会很严厉:你们的出拳软绵绵的,一点力量也没有。出手慢吞吞的,怎么打得到人!打拳的时候像摸鱼,这到底玩的什么东西,这也叫武术吗,统统都搞错了!全部不及格,一个个给我重新学,到少林寺参加培训班补习去!
我们其实不能说裁判错了,因为站在少林派所理解的武道原则,拳的确不能练成这样;内家与外家,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标准。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个裁判说得越多,大家会越笑话他不懂内家拳,张口就错。
同样,我们研究老子,如果是以自己的是非来判断老子的是非,用自己的思维体系来评判老子的思维体系,恐怕得认为自己的思维境界要比老子高明至少比肩才行,结果一定误读了真正的老子。
事实上,有资格去评判一种拳法的优劣,当一个称职的裁判,需要在本门习炼多年,确有心得后才能去评判他人。至于对别派拳法的优劣和练习方法,如无真实的体悟,是不敢乱说的。可惜,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只学了一些西方的初级“功夫”,就要来对老子莫测高深的“内家拳”指指点点,话说起来虽然头头是道,但细究起来难免漏洞百出。特别是他们依据的“功夫”本身就是有缺陷的话,所总结出来的“结论”自然大大地有问题了。
因此,要真正深入了解老子的“内家拳”,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唯一的办法,只有承认老子具有极为高明的智慧,为我们所难及,因此老老实实地拜老子为师,相信他老人家的智慧,即使看起来很荒谬的话也一定有其道理;认真地去体悟,设法跟上老子的思路而不是批评他的原则,设法理解老子的独特而不是评价他的另类。只有这样,有一天才会突然了解到老子的真意,才有资格来告诉别人:老子说的到底是啥意思。
传统的学人,本门功夫已经真正练到家了,才有资格出师门游学,参学其他各门各派的拳法,最终更了解自己拳法的优劣。如果本门拳法博大精深,则很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把奥秘彻底弄清,老子的深度,够我们一辈子受益了。可惜,现在的学人急功近利,没有耐心做这件工作。我想,老子其实早就知道这种结果,也没有指望后人能够真的理解他,所以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希望我们都更多地来理解老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