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媒体关注 >> 其他媒体 >> 文章详细

传媒分院蒋翀期末作业:关于“大学生抑郁症现状”深度报道20170618(书面采访内容)
作者: 发表时间:17-06-20 点击率:3670

 

杨老师,我是传媒分院的蒋翀。我期末作业是一份深度报道,我的选题是“大学生抑郁症现状”,了解到老师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同时在图书馆三楼还有“健心房”。不知道是否能向老师采访几个问题?如果可以的话,问题我已经拟好了,老师有空的时候回答一下就行了,文字和语音的方式都可以。[愉快]
1.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后会选择上网测试,但是很多网站上的抑郁症测试结果的严重程度都不一致。有兜售付费心理咨询的网站,他们的测试结果是最严重的,这中间是否会有什么联系?
关于抑郁的比较经典的自评量表有抑郁自评量表(SDS)、贝克抑郁量表(BDI)、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等(我的生生学堂网站上都有,可以自己去做http://www.sssch.net/ArticleList.aspx?C_ID=040202),一般不可能出现一个测出来是轻度、一个测出来是重度的情况,如果很不一致很可能你其中做了一张假量表。
还有一点是,量表永远只有参考意义,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2.很多人和父母摊牌说自己有抑郁症时,会有父母的反应是孩子太“作”太“矫情”,甚至“无病呻吟”。包括社会上的舆论对心理疾病患者都有很多偏见。老师是怎样看到这一问题的?
不知你说的跟父母摊牌自己有抑郁症是什么意思?是自己觉得有还是心理医生的诊断,父母应该不会有这样的反应吧。抑郁情绪人人可以有,但并不都是抑郁症。
社会舆论对心理疾病患者都偏见,这确实有,特别在中国。很多人直接把心理问题和神经病、精神病画上等号。其实心理上的问题正如身体上的问题,人人都会有。
3.老师在心理咨询室工作的时候,来咨询的学生有朋友陪在身边吗?
只有少数有朋友陪在身边的,一般都是自己来的,又不是身体不能走,为什么要朋友陪来呢?
心理咨询是比较隐私的,大多数不会叫上别人一起来的。还有个别是陪来的人叫当事人来咨询的,如果当事人本身求助意愿不强的话,往往咨询不易开展。

4.这些同学中有没有人是定期来咨询的?
有,但比较少,因为学生中的问题大多比较轻(比如有不少只是人生暂时的一些困境,比如寝室关系、生涯规划等),长程定期咨询的不多。
5.你认为来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同学是属于心情不好,来寻求开导;还是已经抑郁了很久非常严重了才想来寻求帮助?
都有。我觉得求助意愿与严重程度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有的心情不好就想来聊一聊,有的很严重却不愿求助的,还有一种可能是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反而可能不会来求助。

6.有同学认为,大学校园心理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寝室生活,学校在分配寝室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按照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序,并没有对兴趣爱好进行归类。老师认为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能否避免很多心理疾病的发生?
可行当然可行,而且也很有好处,而且不仅是兴趣,还有生活习惯、作息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如果能物以类聚的话,肯定有很多好处。昨天刚刚一个女生来咨询寝室的问题,就是其他三人觉得她吵到她们了,把她孤立起来。
能否避免很多心理问题发生,这个不一定,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遗传、从小的家庭环境、儿时的经历、性格等都有关系。不一定都是环境造成的。
7.最后老师对于深受抑郁症困扰的同学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呢?是否可以分享一下。
心理问题的化解都是个体性的,很难有适合每个人的统一建议。如果非要说一点的话,就是我们不要试图“控制”自己的情绪,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情绪起伏有如潮起潮落,有它自己的变化规律。
还有你的提问只说到抑郁症,大概因为这是其中比较可怕的,心理问题远不止抑郁,还有焦虑、恐惧等等许多。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