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无形书院·大学之道 >> 经典会读 >> 了解会读 >> 文章详细

张继兴:求学心路(20161219)
作者: 发表时间:16-12-19 点击率:2577

按:

几次听张继兴说起自己的求学心路,于是顺口说,可以写成文字,对自己是一个梳理,对学弟学妹也是一个参考。

没想到,他半夜就写好了。

张继兴是我这十几年来遇到的,最笃实、也最接近儒家精神的几位学生之一。他始终如一地在自己身上真诚地行其所学。在我看来,他比许多研究儒家的所谓学者专家踏实百倍,因为路对了——儒学本是身体力行的学问(不离日用常行)。许多学者专家只在纸上求,或者在脑中转,却不在自己身上去体践,所以哪怕写得著作等身,哪怕说得头头是道,依然在门外,依然与孔子和儒家的精神不相干。

以张继兴的心路历程,便可照见今日社会上所谓“国学热”、“读经热”的乱象。很多人是在“行仁义”(向别人推行仁义),而“非由仁义行”(反身而诚躬行仁义),这些人与其说在推广儒学,不如说在败坏儒学。

张继兴谈到从游戏到厌离到认真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梁漱溟先生“三种人生态度”之说:“普通都是由逐求态度折到厌离态度,从厌离态度再转入郑重态度,宋明之理学家大多如此,所谓出入儒释,都是经过厌离生活,然后重又归来尽力于当下之生活。即以我言,亦恰如此。在我十几岁时,极接近于实利主义,后转入于佛家,最后方归于儒家。厌离之情殊为深刻,由是转过来才能尽力于生活;否则便会落于逐求,落于假的尽力。故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摘自《朝话》)

而这种转变,非外力所能扭转,非得由自己自觉自主而转不可(如孟子所说的“自得”、“自求福”),身边的师友至多只是助缘。正因为如此,我从不勉强利诱任何一个来参加我们的会读、晨读和行走,因为自己心中所未有这种转变,外力是起不了作用的,他来与不来,其实都没有多大意义。正因为如此,我始终认为我们如今像流水生产线一样的课堂,基本上与人的成长与转化无关(除非个体内在生起好学乐学的动力)。

~~~~~~~~~~~~~~~~~~~~~~~~~~~~~~~~~~~~~~~~~~~

经典会读完之后与杨海锋老师一同回家,老师提到可以把我自己这些年整个求学的心路历程写写,我想确实可以,主要是我自己想要记下点东西,要是能够对后进也能所帮助也是很好的一件事。

刚上大学,对大学生活踌躇满志,自己觉得要活出个精彩来,大一参加各种活动,特立独行,想成为大家的焦点。然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迷上了玩网络游戏,那时候我脑子里全是游戏,休息时间不够玩,开始逃课。有次在上课,就是想玩,背个包直接当着老师面走了,据我同学说当时老师和上课的几十号人都惊呆了。那几个学期基本都在玩游戏,再然后就挂科了。

厌倦了,身心都开始厌倦玩游戏,也厌倦这样的自己。当你再看周围时,被同学甩开很多了,而且专业课也没有学多少。浑浑噩噩的过日子,重修上课。在无聊的日子里,又想找点事做做。那时候选修了杨海锋老师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讲《论语》。上课送书——南怀瑾的《论语別裁》,就要了自己随便翻翻。还听老师说周日有个读书会,反正也没事做就去参加,混熟了还可以在选修课上拿个高分。

参加会读,人生的轨迹开始变化了,整个人浸入到儒家学问里去了。大三上学期刚开始吧,会读读的是庄子外篇,那个时候的自己虚荣心很重,发言有些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是在读书。有幸,真有幸在会读上结识了江玟蓉。会读结束之后,回寝室的路上一道的,相互交流,后来时间越来越长。9点结束之后,就站在她寝室楼下聊了一个多小时,无所不谈。就这么过了一个学期。

大三下学期开始读《礼记》,说是读礼记,读的是已经摘出礼记,在四书之属的《大学》《中庸》。上个学期,我自己也在看如《论语別裁》一些书,开始读大学中庸的时候,感觉自己进去了,到最后甚至觉得自己看到了“道”的存在。那段时间,我将大学中庸读了不下百遍,也是那段时间,我和江玟蓉的交流变的激烈了。我开始大谈其“道”,和她的分歧越来越多,经常争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大学中庸读完读《学记》篇的时候,自己开始反省。有次会读结束后,江玟蓉告知我,会读以后不来了。我的咄咄逼人是她离开的一个原因,至今一直深感愧疚。但真的想感谢她对我的帮助。

“看”到了道之后,我就开始处于一种焦虑之中。明明看到了可就是摸不到。大量的看书,有段时间学着梁漱溟先生的《朝话》里谈及的晨会,那是正值冬天,早上45点起床,在阳台上想事情。到后面自己的身体都坚持不下去了。

很长一段时间后,脑子里忽然冒出论语的一句话: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想明白了自己学的是什么东西——学的不是书上空洞虚无的道,而是自己的生活,道就在里面。这时候的自己才算有资格称自己为孔门弟子。

明了了之后,心有时蠢蠢欲动,但不会到处跑了。看清楚了自己,承认了自己,真诚对待自己,可能最直观的一个就是以前不堪回首,不愿再记起的事可以正视它了。不再看重书,在生活中不断的体悟和学习。导致我毕业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参加了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去做些实事,验证下自己所学的东西对不对。

以前报考大学的时候我就想去四川。去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做了志愿者。在那偏远,人生地不熟,寂寞。生活,工作如何调理好自己?还有个问题,就像一只青蛙,跳到了一口井里,久而久之,可能觉得自己头顶上的天空就是整片天空了。麻木,不知不觉中麻木。生活,工作等问题不断的交织,证我所学;在一个寂寞的环境,反而我可以潜心下来研究学问;而麻木促使我不断的保持在一种灵敏的感知。这一年的经历,我的心能够静下来了。

其实蛮简单的,一段话可以说完:刚开始的阶段,为欲望所迷,不自知。后来学习儒家文化,学着学着就到高处去了,再后来明白了欲高还须低处求。现在的话只能说,对自己有办法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写在后面:这些年的改变真的离不开在会读的良师益友促进和帮助,谢谢。

20161219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