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无形书院·大学之道 >> 经典会读 >> 活动记录 >> 文章详细

无形书院·经典会读 第190期预告&第189期回顾
作者: 发表时间:16-06-02 点击率:2634

 

第190期预告

 

时间:2016年6月5日(周日晚上19:00~21:30 请务必提前几分钟到,我们19:00准时开始。

地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北校区(拱墅区湖州街50号)·文科楼五号楼405

内容:①开始读《孟子》万章上(上次读完滕文公下);21:00后读一首诗经》,读“国风·卫风·考槃”(上次读了“淇奥

关于《孟子》,可以参考的今注如杨伯峻的《孟子译注》、傅佩荣的《解读孟子》;古注如(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宋)朱熹《孟子集注》(主讲的同学,朱熹的注务必看一下) 、(清)焦循《孟子正义》等。另外,还可浏览南怀瑾的《孟子旁通》(以及《孟子与公孙丑》、《孟子与离娄》、《孟子与万章》),熊逸的《孟子他说》(《孟子趣说》)等,打开我们的思路(熊逸对孟子的阐释虽未切中本源,但其引申展开的内容,确实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且其文笔相当有趣;南先生对孟子的解读常常天马行空,但正是因为这种风格,可以发散我们的思考)建议的准备方式:先不看注疏把原文读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后研读经典的注疏(特别是那些读了多遍其义仍然不能自见的部分);再泛观博览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解读、发挥(靠谱的离谱的都可以),以打开思路

形式:一齐诵读→文本释义→自由讨论。

宗旨:借由经典的指引,通过真诚的对话(与圣贤对话,与师友对话),互助生命的成长。

对象:任何有心来参加的朋友(主体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大学生)。

说明:参加前请先了解《每期经典会读需要做的工作20160223》《“无形书院·经典会读”临时约法20100620》

 

第189期回顾

 

◎会读心得:

 

希望每一位同学结束后能记下几笔,长的短的,甚至只言片语都可以(有时候只言片语反倒是读起来很有味道的),这是我们经典会读的老传统。其实我们所读的经典,本身也都是他们平日问学、交流的记录(如《论语》、《孟子》、《近思录》、《传习录》、《坛经》……)。

每次记下会读时某一段对话,或者自己的灵光一现,或者对自己很有启发的一句话等等(这两个小时中你觉得最“切己”的部分),于人于己,都是很有意义的,多年以后回头看看,也是很值得回味的。也可以让我们大家了解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对于同样的一个进程会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君子和而不同),而生发更多的碰撞和交流。

我一直以来都强调,会读前的准备,和会读后的回顾,是会读真正有所收获的关键所在!

加粗或加红部分为是我觉得有些启发的,橙色部分我的附言或点评

阮文华:

孔子因感时乱而作《春秋》,述三代之道,因三王之制,而立新王之法,订天下礼乐制度,此皆有德天子诸侯之事也。有天子之位无天子之德者,不得为之;有天子之德无天子之位者,亦不得为之。为之则为僭越,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孔子既不为天子诸侯,却欲行天子诸侯之事,而这正违背了自己所维护与传与后世的周礼,故可罪之。但又有强烈的传道的使命感在身,不作此书,己平生之志不得见于世人,而不能以期天子诸侯继承此志业并完成之,故知我者亦惟《春秋》。

这里面有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某种行为本身是不合“礼”的,而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礼”,这里面有没有问题?

一个学说一个制度是有盛有衰的,事无常道。一个社会的治乱不可能是一家之言所祸害的,还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后世应该看到各家学派的攻击,辩难才有助各家学派自身的思想更加精微,我们后世之人才能领略思想碰撞的精彩,把握其自身的立场,但别停留在他们抨击的形式,而做现代化的评价。

关于荀子不是正统的儒家,牟先生也表示过类似的意思,这也表示你们对心学的一路体认较高,荀子说恶可改,孟子说善可扩充,在孔子那对人分上智中愚,亦是说明人可教化,从他们这点对孔子的继承来看,孟荀最后也是殊途同归。

说到内圣外王课上请蔡老师的想法补充:我其实一直觉得如果老师之间的私交较好,类似的谈话无论何种形式就比较亲切,自然。再者记得内圣外王后期是自愿而来,来人不多,大家一起聊聊,蔡老师对学生的根性还是很看重的。

 

某读友对当下会读的意见(嫌货才是买货人啊!)

现在人虽不少,会读的高峰期去年九十月份,不过衰象也是常象。可能老师从助人成长的角度觉得不是这样。我其实对老师有时没话找话,为了挑起话题而故意设话点而感到没必要,都说无为不妄为,有实明显感觉老师太刻意。有时候一些点反而把会读氛围弄的很浮躁。

思想活泼之象和浮动之象还是不同的。

至于你说的没人提问,这也是要潜沉和积累的,有时候默有余味,如果经典没怎么读,然后站在自己的已有的人生经验角度妄加提问,这对古人的文字是不尊重的,一群人在那里讨论也偏离古意。

 

杨海锋:

我觉得这跟内容也有关,孟子这几章的要点不在心性,所以像你比较偏哲学形而上的人读起来未免不走心,谈点外围的也是自然的。就好比如果我们这几次会读如果是谈西方政治学,你估计就不感兴趣,觉得在谈一些浮面的东西。

 

不是。我觉得大家谈也谈得不够深入。我本身不排斥。

 

杨海锋:

强求啦,毕竟大家都不是专家,引起点不同的思考,就够啦。

准备不足,是常态,现在我估计除我之外,还有张继兴,还有当日讲的同学,会准备的人是很少的。

 

我只是觉得浅谈妄议这样必不能产生观照。

我现在觉得书本的准备不是必须的,恰恰是自己身心的准备较重要,在会读读经是起凝思提携精神的,发言也不是必须,但内心需虔静,思路才会活络。

老师可能注重会读的氛围,我其实是从自得方面出发来谈的。

 

杨海锋:

再补充一点,就昨天而言,妄议可能指关于春秋,其实我也是从一些大家的观点引申过来的,如王安石就说春秋是“断烂朝报”,如朱熹就反对春秋“一字褒贬”的说法。

 

嗯,我就想春秋这类的价值怎是我们这类没读或读不懂的人可讨论的,有时自己也不了解的东西别人的观点我也不敢苟同。

 

杨海锋:

你太讲究啦哈哈。

要是不太了解的就不能说来讨论,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拿来讨论的呢,有浅说浅有深说深,对的错的褒的贬的,中听的不中听的都没关系。

我听各种意见都是很好。

 

看来老师不能理解我想表达的。

 

杨海锋:

其实最好还是你可以适当地把这个意思在会读上表达一下,听听大家的意见。

会读就是大家面对文本,打开了说话。

你觉得我(或大家)可以怎样引导或者怎么做,可以让氛围更贴近你表达的状态。

 

前面已有说明:我其实对老师有时没话找话,为了挑起话题而故意设话点而感到没必要,都说无为不妄为,有实明显感觉老师太刻意。

至于大家的要如何做,我怎么能左右。

 

杨海锋:

下次具体谈,我觉得我每次挑起的问题都是对文中的有些东西而发出的。

 

这学期经典会读中,有不少同学提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我发几条大家看看,想想我们可以如何做得更好~

 

另一位同学回复:

老师  对于早上那位同学发的那条信息  我是持不赞成意见的  那种想法走极端了

意见固然重要  并不是什么意见都要参考。

我是不觉得 有什么必要一定要一板一眼的 只讲中国文化。 

活跃气氛也没有没有什么问题。

 

关于会读时聊的问题偏离古意、不敬古人的意见,这几次已经有两位同学提过了。
我个人的想法(也是一贯的做法)是,我们在自由讨论中,最好不要事先心存一个不能偏离本义,不能怀疑古人之类的想法,让大家各种意见充分地表达出来,大家会在一起读,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每个成员想法、阅历的多元性。这也正是我们经典会读完全有别于带有宗教意味的“读经”、“念经”的地方,我们恰恰是鼓励敢于怀疑,敢于独立思考(先不去定性这思考是好的还是坏的,是浅的还是深的)。
不过呢,我觉得这两位同学的意见很有价值,有价值在哪里呢?就在于大胆质疑后的细心求证(包括在考据上求证和在自己身心上的求证)。这也是我们该小心的地方,信口开河后,还要有充分的求证。
我相信如果大家真能把话说开来,即是走偏了也自然会有人从另一侧来拉(比如这两位同学[呲牙])。

 

阳飞邮件补充:

楊老師:
我看了你在微信發的圖片和會讀總結。那位匿名同學的評論破而不立,言不及義,非爲仁也,爲難也。楊老師和各位同學的發言中時有妙處,是爲「悅之以義」也。各方的激烈交鋒更是會讀的精彩之處,怎能說成是「沒話找話」呢?
建議:讀老莊和孔孟,方式應有所不同。老莊可以闡發熱議,因道家無形,「無可無不可」。然而儒經是爲「經」,是否可調整爲多讀少言?(我讀佛經是妄不敢多議論的,因爲水平有限。)
上週因爲加班去不了,這週看天氣情況再定。你們加油!

 

◎活动留影

  

  

 

本次参加成员

我把专业年级也附上,方便大家相互了解。

1阮文华(工商管理2013级)

2王依婷(中文2014级)

3孙志(广电2011级毕业生)

4顾猷(中文2013级)

5柳三石(医学2012级)

6金依莎(法学2013级)

7胡清泉(统计2014级)

8徐凌啸(中文2010级毕业生)

9张继兴(计算机信管2011级毕业生)远程

10王玥(英语2015级)

11盛奕然(工商管理2015级)

12宋奕瑶(广播电视2014级)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