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无形书院·大学之道 >> 经典会读 >> 活动记录 >> 文章详细

无形书院·经典会读 第187期预告&第186期回顾
作者: 发表时间:16-05-05 点击率:2351

第187期预告

 

时间:2016年5月8日(周日晚上19:00~21:30 请务必提前几分钟到,我们19:00准时开始。

地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北校区(拱墅区湖州街50号)·文科楼五号楼405

内容:①继续读《孟子》滕文公下(上次读到6·1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最后20分钟读诗经》,读“国风·鄘风·干旄”(上次读了“相鼠

关于《孟子》,可以参考的今注如杨伯峻的《孟子译注》、傅佩荣的《解读孟子》;古注如(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宋)朱熹《孟子集注》(主讲的同学,朱熹的注务必看一下) 、(清)焦循《孟子正义》等。另外,还可浏览南怀瑾的《孟子旁通》(以及《孟子与公孙丑》、《孟子与离娄》、《孟子与万章》),熊逸的《孟子他说》(《孟子趣说》)等,打开我们的思路(熊逸对孟子的阐释虽未切中本源,但其引申展开的内容,确实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且其文笔相当有趣;南先生对孟子的解读常常天马行空,但正是因为这种风格,可以发散我们的思考)建议的准备方式:先不看注疏把原文读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后研读经典的注疏(特别是那些读了多遍其义仍然不能自见的部分);再泛观博览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解读、发挥(靠谱的离谱的都可以),以打开思路

形式:一齐诵读→文本释义→自由讨论。

宗旨:借由经典的指引,通过真诚的对话(与圣贤对话,与师友对话),互助生命的成长。

对象:任何有心来参加的朋友(主体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大学生)。

说明:参加前请先了解《每期经典会读需要做的工作20160223》《“无形书院·经典会读”临时约法20100620》

 

第186期回顾

 

◎会读心得:

 

希望每一位同学结束后能记下几笔,长的短的,甚至只言片语都可以(有时候只言片语反倒是读起来很有味道的),这是我们经典会读的老传统。其实我们所读的经典,本身也都是他们平日问学、交流的记录(如《论语》、《孟子》、《近思录》、《传习录》、《坛经》……)。

每次记下会读时某一段对话,或者自己的灵光一现,或者对自己很有启发的一句话等等(这两个小时中你觉得最“切己”的部分),于人于己,都是很有意义的,多年以后回头看看,也是很值得回味的。也可以让我们大家了解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对于同样的一个进程会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君子和而不同),而生发更多的碰撞和交流。

我一直以来都强调,会读前的准备,和会读后的回顾,是会读真正有所收获的关键所在!

加粗或加红部分为是我觉得有些启发的,橙色部分我的附言或点评

 

这次又收到了好多位同学的心得反馈,很不错!

宋奕瑶

【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立,亦可为与?】孟子向来都是宁折不弯的,他也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这样的价值观似乎难以一概而论。历史上受会稽之耻而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受胯下之辱的韩信何尝不是被利益所驱使呢?而他们却被当作“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典范,不知道孟子对此如何评价。这种难以平衡的观点在很多时候都有体现,譬如,清朝初年有一些反清复明的爱国之士。拥护能屈能伸点的人会说其实谁当皇帝都一样,只要对老百姓好就行。而那些义士他们的观点则不同,清朝皇帝是异族,侵我中华,死也要把他们赶出中原,还我汉人河山,就算他们死了,也要让己的子女继续完成他们未完成的遗愿。譬如文天祥,假如他投了元,只是江山易主,忽必烈也是个有作为的君主,文也能称为一代贤相,施展自己的抱负。而自己想想,虽然他们行为方式不同:勾践一类更善于心计,善于忍辱负重,而文天祥一类正直刚正,不屈不挠。但他们所做的事情似乎也是只有一个,就是坚持自己心中的道义和信仰吧。我觉得孟子强调的也并非是行为取向本身,无论站在哪一方,只要本心未失,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吧。

如何看待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和孟子所说的不屈己枉己的大丈夫,这两种大丈夫——一个好问题!

举个例子,耶律楚材,他家里原是辽国契丹贵族,祖辈辽被金灭掉,为金效力,自己这一辈金又被元灭掉,为元效力,为元立下汗马功劳,但也为阻止战争中的战报杀戮、为蒙元接受中原文化立下汗马功劳。他是君子还是小人呢?

所以你的最后一段总结得很好!是不是大丈夫,不能表面地看一个人的行为,关键还是心志有没有屈、有没有枉。韩信忍辱,但他并没有屈、并没有枉,正因为他心志没有枉屈,他才可能忍辱(不过勾践这个人,我不太喜欢)。

 

孙志

1:日本侵華小感:我們是挨打了,但是要打回去嗎?我覺得我們不能上這個當。戰爭是非人道的,卻是符合人類的本性。不能以暴制暴。因為如果要打回去,上戰場的只能是你我。因為領導只要在那裡發表一腔熱血就夠了。性命相殺,只能是你我戰場相見。相見不如不見。(嗯,我们那天所说是,挨打要不要反抗,不是现在要不要报仇呵呵)

2:說孟子周遊各國,勸眾諸侯行仁政。這根本不可能。

我覺得,正是因為不可能,所以我更加喜歡他了。理想不一定要實現,就讓它像一盞燈,燃在我心中,讓我知道往哪走。這就很夠了……(这就是孔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哈哈哈哈哈哈

 

阳飞

 

其實今天真不適合去參加會讀,一個聲音告訴我,別去了。

 

二十三點二十七分,我在三廊庙下車,等待202的到來。回到家已是〇點。來參加一趟會讀真不容易啊,這週搬家之後,連夜班車都到不了。(诚意令人感动 ^_^

 

死人到底該怎麼埋,我想夷子應該是陷入了一種形式主義,並且以爲儒家也很講究形式。當時張繼興同學講到了點子上:孟子所代表的儒家在注重禮儀的同時,知道這種做法的起源和意義。

 

我傾向於認爲孔孟在性情上有較大差別。孔子輕鬆幽默,孟子鐵骨錚錚。孔子常和弟子閒談,孟子愛和國君等大人物對話。孔子一生遭遇很多危機,孟子似乎沒有如此勞累奔波。(大凡优秀人物,都是很有个性的性情中人,他就是他自己,所以,差别必然是明显的)

 

關於「以德報怨」,我這樣解讀。「德」字由「彳直心」組合,孔子提出「以直報怨」,很可能他也解析了這個字的構成,把「德」中的「彳心」去掉了。他大概認爲一般人在怨的時候是來不及思考的,所以就衹剩「直」了(孔子说“以直报怨”,直的人并不怨)。而老子提出的「以德報怨」是講給修行人的,或在講脩身的目標。兩者都沒有錯,衹是對象和層次不一樣罷了。

 

孟子的主張,和他的個性,在今天是否適用?我覺得像孟子一樣正氣懔然的大有人在。現代人生存的方法多了,我行我素,堅持風格也不會餓死。且一些個性突出的人往往頗有才幹,能成爲所在領域的精英。古今中外,無不是精英在操縱社會。做孟子不僅不會餓死,反而能有所成就。這是我的觀點。

这个观点很好!其实任何时代,在体制内,必然是是受约束的。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孟子不愿做那些国君的官或者臣,他说“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你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你可以某种程度地自由说话、自由行动。怕就怕出于功利的考虑硬把自己放在让自己动弹不得的位置,然后还幻想着追求自由、追求我行我素,既要现实的利益,又要自由自在,你要的太多了!否则,怎么会有“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大多时候,除非是在一个很理想的社会里,两者不可得兼!

 

有的書講,尋就是張開雙臂後左右伸展的長度。一尺就是一個手掌。下次可以做個試驗,看看是不是真的「一尋八尺」。

 

柳三石

经典之我思:之前没总结 ,是没心情总结 ,心境使然。纵观这几周的经历与思考,随心也好,由他人所强加也罢,却总要有人去做。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位者必熟知,其反其道而行,必有因。孟思辨之方式由始而终,在于其对其道之所阐述,各家所言,皆言其道。故而今日之学,必由由己及人以推之,由标准推出新标准,张弛必有度,破与立动态平衡般类似,又犹如极尽其言而道中庸般玄乎。以空间之标准描绘时间之行为,故不能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超越,可得。

 

阮文华 

墨子明鬼,但是主张薄葬;孔子对鬼神存而不论,主张以礼葬之。没读墨经不知道墨子是如何攻孟的(墨子没有直接批孟子,那天说的是墨子的“公孟篇”)。但其实二者的出发点就不同,墨子说鬼神有惩恶扬善的能力,是借力人民对鬼神的敬畏惧怕来治理社会,而孔孟是强调德治,不知仁,如礼何?而羞耻之心就是仁之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和非生命就是在于人有道德意识,孔孟消解对鬼神的迷信,让一切回归于人的主体意识的思想是比墨子的更符合人性的规律。2者思想都是无比珍贵的,因为有诸子百家,先秦文化才如此灿烂辉煌。墨家思想秦后就断流,很可惜,这是历史的选择(游侠之类统治者不喜欢,苦行之类老百姓吃不消),还有个原因就是墨家后期缺少了伟大的继承者,如孟子之于孔子,庄子之于老子,甚至支流都没有。

下次有机会挑几篇墨子批儒的观点,站在对方的视角看看儒家,或许也很有意思。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孔孟在我都是温润如玉的君子,性情不同也属正常,佛像有慈眉善目的,也有怒目金刚,万法殊相,同归于一,至于作用全看个人和哪方贴近,在得道的师者门下求学问,自然都是闻风相悦的[憨笑]

 

 

◎活动留影

  

  

  

  

 

本次参加成员

我把专业年级也附上,方便大家相互了解。

1阮文华(工商管理2013级)

2柳三石(医学2012级)

3倪燕燕(中文2014级)

4王依婷(中文2014级)

5金依莎(法学2013级)

6盛奕然(工商管理2015级)

7陈怡铷(商务英语2015级)

8林晓黎(商务英语2015级)

9孙志(广电2011级毕业生)

10徐凌啸(中文2010级毕业生)

11阳飞(中国计量学院机械系毕业)

12张继兴(计算机信管2011级毕业生)远程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