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无形书院·大学之道 >> 人文走读 >> 一路走来 >> 文章详细

20160217行走杭州古城门第二天 之 庆春门(行程回顾及资料补充)
作者: 发表时间:16-02-18 点击率:4910

 

时间:2016年2月17日下午。同行:杨海锋和杨弘毅、徐佩和刘砚儿、黄璐萍和黄卓浩。

 

庆春门

 

内容提要石碑 老照片 贴沙河 雕塑“春牛进城”

很遗憾,这次杭州古城墙陈列馆又没开(门口明明贴着,闭馆至2月16日,17日理应是开放的,徐老师打了12345,也无济于事)。

※古庆春门遗址石碑

碑文:
庆春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一一五八年),为杭州古代东城门之一。原名东青门,因门外有菜市,又称菜市门。南宋(德佑二年二月),即元初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元兵进古杭城,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公元一三五九年)重建,往东拓展三里,新门近太平桥,改称太平门明初,朱元璋部将常遇春由此门入城,故名庆春。门内庆春街,历来为繁华街道之一。门外弥望皆菜圃,菜农运菜进城,担粪出城,均由此门,故有民谣“太平门外粪担儿”。庆春门残存城墙于公元一九五八年筑环城东路时拆去。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九月立

刘江题写碑名 陈洁行撰文 沈立新书丹 杭成龙镌

 

  

 

※古庆春门老照片

照片出处:《HANGZHOU,MY HOME》,作者鲍金美(Eugenia Barnett Schultheis),美国人,1910年她的父母婚后刚过蜜月就从美国来到杭州做传教士,1913年在上海出生,随即被母亲带回杭州的家,9岁之前都在杭州度过。父亲鲍乃德(Eugene Epperson Barnett),基督教杭州青年会的创办人和首任总干事。照片就是鲍乃德在杭州期间拍摄的。照片里的河就是贴沙河,城楼就是地图里面北的瓮城门。(参傅拥军《1910年的古庆春门跟现在的有些不一样》,《都市快报》2008年2月6日

1)杭州基督教青年会首任总干事鲍乃德(右)与青年会干事马文绰(中)、伍立夫的合影   2)1942年周恩来与鲍乃德在重庆

鲍乃德在回忆中曾这样形容古老的杭州:“到了一九一一年一月,我挈眷搬到杭州来住。那时的杭州是一个美丽和静的中世纪式的都市。它的四周有高厚的城墙环围着,似乎在骄傲地摈斥着那种烦嚣迫促的近代生活。”

 

贴沙河(及杭州的水系)

  

简介:贴沙河作为杭州城内的千年古河、护城河,开凿于唐咸通二年(861年),主要用以宣泄钱塘江潮水,护卫杭城。古时候因泥沙聚集于河滩上,曾与相邻几条河流统称沙河,俗称贴沙河,南宋时,分称里沙河、外沙河、后沙河。明清两代,贴沙河仍通钱塘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沪杭铁路沿贴沙河东面穿城而入,拆城门及城墙一段,河道现于市区。自19318月清泰门自来水厂建成后,划为水源保护区。历千余年变迁,现河道南起候潮路始版桥,北至艮山闸,全长6257米,水面宽2570米。近几年,市政府对贴沙河实施全面整治,投资人民币数亿元,举措六项:截污分流;驳坎河岸;疏浚淤泥;引水荡腐;绿化两岸;强化管理。今日河水清澈、树影婆娑。入夜灯火沙河,逞其诗韵画意,妆抹天堂东门风姿。

 

贴沙河的位置和流向如何?我们顺便看一下杭州老城区的河道。现在杭州市内和河道主要是京杭大运河以及它的支流(新开河、中河、东河、贴沙河、上塘河、西溪、余杭塘河、紫金港、小河)。其中城区主要是京杭大运河、中河、东河、贴沙河、新开河,它们的位置和流向大致是:

京杭大运河:从北向南,大致沿丽水路、湖墅路,在武林门附近拐向东,沿环城东路,在皋塘村附近又拐向南,经三堡船闸进入钱塘江。

中河:在闸口(白塔公园附近)接钱塘江,向东,在南星桥附近拐向北,大体沿今中河路(中河高架)方向(西侧紧贴中河路),在艮山门附近与东河相连。南宋时为南宋皇城的护城河,与御街毗邻。

东河:东临建国路(大体沿今建国路方向),在艮山门处接京杭大运河。(参王维友新浪博客《杭州东河》

贴沙河:大体沿今江城路、环城东路方向,原先注入京杭大运河,现在接近大运河处被截断。

《杭州水系地图 流淌在我们身边的河》 (《青年时报》2014年4月30日 第B03版:我城周刊·地理)报纸PDF文件


 

  

这是立在路边的一块石碑,上面的字迹因为涂上的红漆褪去已经很难看清,我根据可以辨认的字迹在网上搜到了全文(摘自《“一纵三横”文脉工程地名介绍》)(下载文档):

庆春路

庆春路是杭州城区一条古老的东西向道路。宋时形成中段,名兴德坊、昌乐坊,俗称荐桥巷、盐桥巷、前洋街巷。因路经盐桥和菜市桥,桥边有瓜果与蔬菜集市,人来客往,熙熙攘攘,又有盐桥直街和菜市桥直街之名。元末张氏扩筑城垣,络东河于城内,道路向东延伸。明初常遇春率部入城后产生了一系列为祝大捷的地名,东段遂称庆春门直街。众安桥西原为清旗营,民国初拆营建路,初称钱塘路,后更称众安桥河下、法院路、性存路,全路始通。1964年统称庆春路,亦名庆春街。但宽仅810米,曲而窄长,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1992年市政府投入巨资对庆春路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历二年终成东始环城东路、西至环城西路、长3040米,均宽40米的通衢大道。并在东、西人车密集处建立交桥和人行天桥各一座。站在桥上远眺,高楼鳞次栉比,车辆川流不息,入夜华灯与华服交映成辉,好一番和谐升平的繁华景象!2005年政府又出资对全路改铺吸音沥青,电杆入地、立面整治和历史文脉延续,提高了庆春路的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为使后人明了路之变迁史实,在此立石誌念。

古庆春门

庆春门为杭城东城门之一,始筑于隋唐间,门址在今中河西。因近盐桥,称盐桥门。唐景福二年(893),吴越在今东河菜市桥西东青巷口筑北土门,宋更称东青门,门左驻皇城司营,门外皆菜圃,附近有蔬菜集市,俗呼菜市门。元初门毁。元至正十九年(1359)往东拓展三里重建新门,新门近太平桥,称太平门。相传,明初朱元璋部将常遇春率部由此入城,为祝大捷,改称庆春门。旧时,杭人有在芒种前夕在此迎春牛进城习俗,诗云:迎春东郊可以观,鞭罢土牛鞭春官。今年齿神馆丫角,拔得牛毛五谷熟——谓庆春,门名或出自此。附近一带有东城八景之“庆春晓角”、“女墙夕照”。门内居戏剧家洪升。1959年建环城东路时拆除庆春门及其残墙。1994年在门址上筑庆春立交桥,火、汽车各走其道,车行畅达。2005年庆春路整治时又在此增春牛进城塑群。为使后人明了变迁史实,立石誌念。

雕塑“春牛进城”

 

这是门前的雕塑,据说名为“春牛入城”。呈现的是庆春门民俗“东郊迎春”:庆春门的“东郊迎春”习俗为杭州古代早春的主要风俗之一。旧时芒种前,杭州官民都会到庆春门外先农坛迎请芒神。是日,市民们抬着芒神的轿子前呼后拥,从庆春门外一直迎送到吴山上,沿途有乐队鼓吹、秧歌、台阁(抬有扮演的神鬼轿子)、戏曲一路跟随,街两边市民围看并烧香供迎,放炮竹喜乐,祈愿一年丰收。游行队伍中有角系红绸的活牛、泥牛各一头,用鞭打牛,表示春耕即将开始。当时有诗写道:“迎春东郊可以观,鞭罢土牛鞭春官。”“今年齿神馆丫角,拔得牛毛五谷熟。”写的都是庆春门牵牛迎春的情景。(上面古庆春门的介绍里也有提到)
 

 

庆春路路标(摘自《杭州的街巷里弄》)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