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门 石碑 老照片 《水浒传》里的张顺和涌金门
→清波门 石碑 老照片 《新白娘子传奇》里的清波门
→凤山门 石碑 老照片 凤山水门 六部桥
→其他
时间:2016年2月2日下午。同行:我和儿子杨弘毅、刘砚儿和妈妈徐佩老师、黄卓浩和妈妈黄璐萍。本来打算从庆春门开始,因为那里有一个杭州古城墙陈列馆,很不巧,那天是周二下午,正好碰上闭馆,所以换了一条路线。
每次行走参访,我都会感到,我们身在这片土地上,实际上离这片土地所孕育的精神很远。我们寻访古迹、追思古人,就是寻找这片土地的“灵魂”(让我想起钱穆先生所说的“为故国招魂”)。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但我对杭州很有兴趣、也很有感情,甚至超过了我自己的故乡。杭州有深沉厚重的历史底蕴,也有鲜活清新的现代气息,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历史还活着、还在生长,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生命体中,获得滋养。
当我看到几位外国传教士、旅行家拍下的杭州古城门老照片时,我似乎体会到了他们当时走在杭州城里的心情。他们比我更是异乡人,但这片土地的灵魂深深地感染了他们。
涌金门
※古涌金门遗址石碑
碑文: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公元九三六年),吴越王钱元瓘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亦称涌金闸)。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一一五八年)增筑城垣,改称丰豫门。明初,仍复旧名。涌金门历来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城门楼上有楹联曰“长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临闹市绕烟火万家”。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故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清康熙四十年四年(公元一七〇五年)康熙南巡来杭,从城内河道(今浣纱路、开元路)出涌金水门游西湖。民国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除“旗营”之后,涌金、清波、钱塘三门间城墙均拆除改建为南山路、湖滨路。从此西湖与市区连接。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九月立
丁茂鲁题写碑名 陈洁行撰文 沈立新书丹 杭成龙镌
|
从柳浪闻莺一路过去,到了现在的涌金池,西湖在此向东突出了一块,形成一个天然的港湾,正对着以前的涌金城门。拆除城墙之前,涌金门外游船码头的旧址,老杭州人称“第一码头”,从城里出来坐游船,这是惟一的码头。那时候的划西划船(游船)的船民各以居住地为帮,有茅家埠帮、丁家山帮、岳坟帮等,各有地盘。涌金门属于郭家湖头帮,所以,各处过来的游船,到了涌金门码头,见到郭家湖头的游船与游客谈不拢价钱,都不敢轻易上前压价接客。
※古涌金门老照片
毕晓普夫人于1898年来到杭州,拍下了这张“杭州西城门”的照片。照片里涌金门前正有行人通过,其中有两个身着西方绅士服装的外国人正在骑马观光。毕晓普夫人 (伊莎贝拉·伯德Isabella Bird 1831~1904 ),英国旅行家、作家,又是世界百大探险家之一。
涌金门水闸
涌金门外划船儿
其他……
为什么叫“涌金门”?三位小朋友带着疑问,逐字逐句读了这块牌子上的简介,终于豁然解悟^_^相传湖底有一头金牛,湖水干涸,金牛涌现。
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中说,传说西湖曾涌现金牛,故将此城门命名为涌金门。“钱湖一名金牛湖,一名明圣湖,湖有金牛,遇圣明即见,故有二名焉,钱湖即本名也。今万松岭下西城第一门曰钱湖门,可验其实;行次北第二门曰涌金门,即金牛出见之所也;第三门曰钱塘门,乃县廨在焉。盖自前古以来,居人筑塘以备钱湖之水,故曰钱塘,与《图经》不同。”(《云麓漫钞》)
《水浒传》里的张顺和涌金门
涌金门原有旱门 与水门各一。《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涌金门张顺归神”,讲述了梁山好汉浪里白条张顺独闯涌金门(指水门)战死的故事。
杭州的十大城门,其它九座城门都有重城(城门外的护城,呈四方形),而涌金城门独无,由于它可依附西湖作为外势,可御可守。
原先城门附近有一座金华庙(现索菲特大酒店中部)。庙里供的是曹杲gǎo,他曾在吴越王钱元瓘时期做过金华县令,后来的吴越王钱弘俶入汴京参见宋太祖赵匡胤,委托曹杲临时主持国事。那一段时间,曹杲为解决杭城百姓咸水之苦,凿沟渠过城墙,筑涌金水门,引西湖水入城,建涌金池。现在的涌金池是1999年修筑的。
清波门
※古清波门遗址石碑
碑文:
清波门在五代吴越时为涵水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一一五八年)增筑杭城,为门十三,清波门是西城门之一,门濒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名门,历代沿用。因有流福暗沟引湖水入城,俗称暗门。清波门一带古迹甚多,历史上曾是诗人墨客及书画家寓居之地。又因门通南山,市民需用薪柴多从此门运入,故有“清波门外柴担儿”之民谣。清咸丰十年(公元一八六〇年)太平军挖地道破清波门城垣数丈,进杭州。民国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旗营之后,清波、涌金、钱塘三门及城墙均被拆除,改建成南山路,湖滨路。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九月立
陆抑非题写碑名 陈洁行撰文 沈立新书丹 杭成龙镌
|
(流福暗沟:沟名)
旧时杭人烧饭煮茶,燃料主要是木柴和木炭。而杭州木柴来源主要是西南方面的富阳、桐庐等山区山民挑柴进城售卖,故清波门附近柴炭行较多。不过,据老辈儿说,这话到了晚清,少说了。到了民国,几近无柴可买。日伪时期,为了防备抗日武装,坚壁清野,城外山林,被砍伐殆尽。
※古清波门老照片
西德尼·甘博摄于1917-1919年间。 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年-1968年)是美国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
传教士镜头下的杭州西城门(摘自《清波门外识风月》,《都市周报》2011-09-29)
说起清波门,不得不提生活在上个世纪的美国传教士、社会经济学家西德尼·戴维·甘博。
甘博终身致力于调查和研究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经济问题。上世纪初,他多次访华,因为与之江大学校长费配德交情甚笃,旅居时经常来杭州。在1917-1919年间,他几乎游遍了当时杭州的每个角落。
除了做学问,甘博还是个摄影爱好者,在杭州拍了大量的照片。回国后,甘博曾经从他拍摄的海量图片里挑出一部分,作为他的学术著作的插图,或者是在开讲座的时候做幻灯片用。但绝大多数照片,他生前从未公开展示过。
直到甘博去世后,他的女儿凯瑟琳·柯伦才在家中的柜子里发现父亲珍藏的一大批银盐照相底片。上世纪80年代,柯伦创办了西德尼·戴维·甘博中国研究基金会,专门保存和供学者研究这批老照片。目前,这些照片存放在杜克大学图书馆内,技术人员已经将它们数字化了,便于各国研究者到网站上进行搜索和浏览。
其中有一张甘博拍摄于1917年的杭州古城门的照片引人注意,旁边的文字说明是“杭州西城门”。但以前杭州城西有三座城门,从北往南依次为:钱塘门、涌金门和清波门,甘博拍的是哪一座呢?
1911年,美国收藏家弗利尔曾用一张宽幅照片拍过杭州三座西城门的全景图。而在更早以前,英国旅行家毕晓普夫人则拍过钱塘门的图片。三张图片一对照,就可以确定,甘博拍的正是民国初期的清波门。
画面上的清波门是一座歇山顶式的建筑。所谓歇山顶,即九脊顶,整幢楼有九条屋脊。其中,屋顶的正脊花砖上还刻着四个醒目的大字:“风调雨顺”。与今天的清波门不同,画面上的老城门古朴、荒凉,行人寥寥无几,挑着担儿从城门下的石板路孤零零地进城去了,周围连一棵梧桐树都没有,倒也别有一番静美。
民国初年,杭州陆续拆掉了许多城墙,清波、涌金、钱塘三城门一线皆被夷平,改建成湖滨路和南山路,西湖从此和杭州城区相接。再往后,这一带就热闹了,在此活动过的文化名人一抓一把。像钱塘江大
桥的设计师茅以升、画家潘天寿等,都曾在清波门附近居住。现在,这里咖啡馆、酒吧密集。这里的梧桐树有多高,树林有多密,游人、跑车就有多繁忙。
甘博记录下的,是清波门最后的荒凉岁月。
参考资料:《西湖百象——美国传教士甘博民国初年拍摄的杭州老照片》
其他……
《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清波门
《新白娘子传奇》第二集许仙与白素贞从船上离别时小青告诉许仙:“许公子,我们家就在清波门双茶巷··· ···”
唱段 《离愁萦绕清波门》(链接)渡情 (初逢)
仙:姓许名仙字汉文 祖籍钱塘有家门 世代为商重信义 贩卖药材作营生 不幸父母早亡故 清明佳节来上坟 游罢西湖回家转 满天风雨遇佳人 不知二位名和姓 为何要到清波门 三生有幸来相识 同船共渡走一程哪走一程
青: 小姐名唤白素贞 家居四川芙蓉城 老爷在世为总镇 驰骋沙场有名声 二老归天无依靠 来到江南投亲人 亲人不在无投奔 如今暂住清波门 小姐她生来多聪明 琴棋书画样样精 她待我小青如姊妹 天涯海角觅知音呀觅知音 (前世今生调)
(伴音) 同船共渡情意深 一声道榭欲断魂 相逢恨晚分别早 离愁萦绕清波门
凤山门
※古凤山门遗址石碑
碑文:
凤山门为古代杭城的南大门。南宋王朝于绍兴二十八年(公元一一五八年)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又筑外城,门十三座,此地为大内北门和宁门所在。南宋末(德佑二年二月,即元初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元兵进占杭城,未几,宋宫毁于火,门毁。至正十九年(公元一三五九年),重建城垣,由此处筑城门名凤山门(因位在凤凰山麓而得名),又名正阳门。凤山门南宋御街南端,旁有六部桥,为南宋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门外万松岭一带,地居枢要,风景优美,成为骑马踏青之处,有“正阳门外跑马儿”之民谣。民国初期(一九一二年后),拆毁城门。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九月立
郭仲选题写碑名 陈洁行撰文 沈立新书丹 杭成龙镌
|
凤山门外万松岭一带,地居枢要,风景优美,是达官贵人们骑马踏青的好去处。 清朝在此地建“大马厂”,为战马的蓄养地和训练场。到了民国时期,兵营尤在,只是此时的马匹已非驰骋沙场的的战马,而成了商家圈养用于出租给游客踏青赏景之用的娱乐工具。马匹由马保儿一路牵着,悠然城景。 再后来,日寇入侵杭州,重建了兵营,面积也往东扩大到了城门以外“南星桥米厂”。战争的阴云下,日军的铁蹄声声至今仍回想在每个“老杭州”的心里。正阳门外的跑马儿,是美景的回忆也是战乱的蹄印,“跑马儿”的故事是十城门儿歌故事中延续时间最长的。
——凤山路历史公园?没看到,不知在何处,此次去找找看。
※古凤山门老照片
摄于1911年前
六部桥 右图是1978年,杭州市中东河大改造拉开序幕,参加义务劳动的青年,誓师大会后,挤在中河六部桥上,向破旧不堪的居民住宅作最后告别。
(六部桥直街20160522补)
左:20世纪10年代出版的《浙江省城全图》局部
那天途径南宋御街遗址陈列馆,拍的两张地图。
从留传下来的南宋杭州地图可见,当时南宋皇城在杭州(临安府)城之南。出皇城北门是御街,御街与大河平行向北延伸,纵贯杭城南北。六部桥是皇城北门——和宁门外的第一座桥,交通位置相当重要。
南宋的六部桥不但是京城要津,每天有皇亲国戚、文武大臣行走其间,桥旁还发生过一场轰动朝野的政变,史称“六部桥之变”。这件事发生在开禧三年(1207年)。当时,韩侂胄在朝中掌权,于前一年发动了收复中原的北伐战争。不料战事不顺,吃了败仗。礼部侍郎史弥远一向与韩侂胄不和,此时在杨皇后的支持下,密谋诛杀韩侂胄。据《西湖游览志余》卷二记载:“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侂胄方早朝,弥远密遣中军统制夏震伏兵六部桥侧,率健卒拥侂胄至玉津园,槌杀之。”当朝权臣竟然这样被杀,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韩侂胄死后,他的首级被送往金国求和。从此,史弥远掌控朝廷大权,历史在此拐了个弯。
参杭州大学历史系七八级网易博客《杭州六部桥简史》
其他……
介绍文字:“元末至正十九年(1539年),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组织重筑杭州城,始建凤山水城门。”
介绍文字:“凤山水城门是杭州市区仅存的一座古城门,起着城市历史地理坐标的作用。”
岸边的浮雕
张爱萍题写的“银河双落”,这四个字与此处有什么关系,不得而知。背后的文字是“中河东河综合治理碑记”,具体内容看不太清。
其他
出发前发给下朋友们的资料,他们回来的地铁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_^
钱王祠、御码头
纪念漫画家华君武的几块漫画浮雕,挺有意思,这是其中两幅。
~~~~~~~~~~~~~~
这是途径的南宋御街陈列馆,注意哦,周一闭馆!
第二次行走时20160217时补拍(严官巷南宋御街陈列馆的外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