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小学105班经典诵读课
●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一节(12:45~13:25,品德与生活课)●地点:105班教室
和徐老师、刘老师沟通确定了这个时间。选择课内时间:尽量不给学生和老师增加额外的负担。选择品生课:国学经典本身就是关于品德与生活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品德与生活。如果做得好,将是一堂很有特色的品生课。
●老师:每次需要一位家长志愿者组织(向徐老师报名,以便安排),刘老师和徐老师也会辅助我们。(有两个人以上在的话,既能照顾到课堂秩序,也能找照顾到课程内容)
其实对于国学经典,我们家长和孩子在一条起跑线上,我们就把这节课作为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机会,不必有太大的压力(不是我们教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只要有心来和孩子一起读读书的,都可以向徐老师报名参加。
来当老师的家长,来之前务必把当天的内容读熟(可别让孩子们笑话哦)。
●读的内容:《大学》,课程表安排如下:
月份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2016)一月
|
星期三
|
21
|
28
|
4
|
11
|
18
|
25
|
2
|
9
|
16
|
23
|
30
|
6
|
13
|
20
|
参与家长
|
杨弘毅爸爸
|
杨弘毅爸爸
|
|
|
|
|
|
|
|
|
|
|
|
|
诵读内容
|
①大学之道~致知在格物
|
①物格而后知至~此谓知之至也。
|
②所谓诚其意者~故君子必诚其意。
|
③《诗》云~民之不能忘也。
|
④《诗》云~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
⑤《诗》云~此谓知本。
|
⑥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
⑦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不可以齐其家。
|
⑧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
⑧一家仁~故治国在齐其家。
|
⑧《诗》云~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
⑨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此之谓絜矩之道。
|
⑩《诗》云~则为天下僇矣。
|
⑩《诗》云~亦悖而出。
|
●读的方式:
*前半节课,复习上一次的内容。后半节课,学习这一次的内容。
*学习新的内容时——以我们(以及能带读的学生)带读为主。(目前大家的拼音还不是特别熟悉,许多同学自己念还念不起来)
方法就是老师念一句,孩子跟着念同一句,对于长的句子,可以按句读断成两句,以便大家跟上。
*复习旧的内容时——以学生自己念为主。(因为他们对熟悉的内容,往往不等我们一句一句带,而会自顾自哇啦哇啦念起来的)
可以变换多种有趣味的方式,比如:
ü 接龙。可以第1组念第1句,第2组念第2句,……(我昨天尝试过,一般念完一轮,大家注意力就不集中了,接不上去了)。
ü 对诵。老师念前面一句,学生念后面一句,就这样依次对着念,一唱一和。也可以男生女生对诵等等。
ü 齐读,一般最后可以大家一齐读几遍。
*最好让学生点着字读(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也顺便可以增加识字量)。
具体方法,希望老师、家长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只要能达到让孩子熟悉这些文本的目标,大家可以各显神通。尽可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动性。[我昨天让会背诵的学生到台上来带领大家对诵,结果一大堆学生(其中有些其实是不会背的)到台上来,乱哄哄的,可能还需要一个平衡吧呵呵]。
从前两次的经验看,主要的困难还是课堂秩序的问题(因为家长志愿者毕竟和小朋友们不熟,有时会hold不住),有一部分学生自始至终很认真,也有一部分学生自始至终心不在焉甚至打打闹闹(而且这一部分学生往往会影响整体的秩序)。我们可以向徐老师和刘老师多讨教一些课堂管理的方法,比如如何适时地激励一下学生等(特别是孩子们读一段时间就会注意力涣散)。
●课后的复习:
*每天家庭作业,把这个星期的新课读3遍,并复习已经读过的内容,尽可能做到背诵。
特别提一下,我这两次带读的过程中,吴一祺是最认真的一个,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很熟悉这些文本(显然是因为父母的熏陶),孩子们对她熟悉的内容就会争先恐后地念。所以希望家长们课下务必复习,靠每星期一次课,是远远不可能熟悉这些文章的。
●其他注意事项:
*每周三家长务必提醒孩子(让孩子自己记住)带上诵读的课本。
●儿童经典诵读的基本理念简介:
*儿童经典诵读,就是趁孩子记性最好的年龄,熏习最有价值的文化经典,成为孩子奠定一生的文化根基。
【儿童】0~13岁是孩子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孩子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孩子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经典】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是历史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最精华、最优美、最智慧的作品,其价值历久弥新。
【诵读】不求理解,不求背诵,只求熟读。孩子擅长记忆,所以尽量多记忆,不擅长理解,所以不强求理解,读多了,自然会背诵;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增长,自然会理解。才是真正合乎人性的教育。
*经典“深奥难懂”,这只是大人的看法,对孩子说,读经典和唱儿歌一样,无所谓难不难。关于为什么要儿童经典诵读,对孩子有什么意义之类的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希望家长们能有所了解,至少看一下王财贵老师20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座(升升学堂公益网站 www.sssch.net“学堂义塾·童蒙养正”版块内有更多资料)。《大学》的文本和音频可以到【育灵童】儿童经典诵读(文本+音频)下载。
希望大家多多建议、多多参与!
20151029杨弘毅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