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身心自助·心理/中医 >> 人心与人生 >> 我与咨询 >> 文章详细

【城院心理咨询师专访】杨海锋老师(201504)
作者: 发表时间:15-06-30 点击率:2766

微信公号链接

问答文字原始材料(两次,微信公号只发布了一次):

采访内容(1期)(清明前)【杨老师】

问: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长时间了?

答:我2009年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但我从事心理咨询远在这之前,读研时就常为同学以及网友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研二时还在浙江大学校内网建了一个心理主页心灵驿站。如果从那时候算起,我的咨询生涯已经有十六七年之久了。

问:可以谈谈您当初为何选择这项工作吗?

答:其实心理咨询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年龄遇到过很多困惑、困扰,用孔子的话讲,我是一个“困而学之者”(我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我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大多是出于我的兴趣和需要而自学的),我看过很多书、求助过一些人,一路磕磕碰碰走过来,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做点事情帮助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陷入烦恼中的年轻人。我创造了很多师友互助的渠道、平台,比如开了10年的“从内圣到外王”公选课,健心房的阅读疗法沙龙,无形书院的经典会读、日新晨读、人文行走,通过公益赠书“以书会友,以友会心”,还有生生学堂义塾等等,都是希望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身边的年轻人成长。在心理咨询室的面询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问:您还记得您第一次做心理咨询的对象吗?方便谈谈您是怎么为他做咨询的吗?

答:我也想不起来哪个才算是纯粹的第一个,因为我在拿到资格证前也一直在做心理咨询,不过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拿到资格证后,开始较多地接触社会上的来访者(当时还在中国心理咨询网、杭州19楼健康公社等担任执案咨询师),我所要面对的问题比学生中遇到的复杂些,压力也会更大些,需要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但也感觉更有挑战,既紧张又兴奋,咨询的效果,有让人满意的,也有令自己沮丧的,也有当时感到沮丧后来却收到来访者的感谢信的。那时我没有专门的咨询室,基本上是打游击,如果是白天的话就找一个教师休息室,晚上的话就在系里的办公室。

问:那您在做对外的心理咨询的时候会不会压力比较大呢?

答:现在我一般是每周,值班那天晚上接待两个左右的来访者,其他几天也会有学生约我,但平均下来每天不超过一人,所以基本上不会对我的日常生活造成压力。即使有压力,也有足够的间隙去消化,“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而且我也不会给自己背上太多的“责任”,咨询师是助人自助,而不是替人消灾,关键是激发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力量。我一直把咨询看成我和来访者一同真心诚意地商讨怎么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我发现,如果我在咨询过程中是放松的、自然的、真实的、投入的,加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总能给对方一点启发。

问:请问您主要的咨询方向是什么吗?

答:大学适应、人际交往、生涯规划、学习困难、情绪管理、性格改善、性格问题、压力调节、学生成长、还有神经症(如焦虑、恐惧、强迫、神经衰弱、森田神经质等)。我一般不接年龄比我大太多的来访者。

问:在您看来,我们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做需要心理咨询?

答:心理咨询大体可以分为障碍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前者,当你遇到问题,比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生涯选择、不良情绪等等,想要寻求他人的帮助(特别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不适合沟通),都可以来咨询。后者,即使你没有遇到任何困扰,但你想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好的发展成长,也可以来咨询。发展性咨询师学校心理咨询中很重要的一块,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出了问题,得了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才需要咨询。

 

采访内容(2期)(清明后两周内)【杨老师】

问:心理咨询师经常接受大量的精神垃圾,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吗?

答:会有影响,但不是很大。

我想一个咨询师不可能也不可以完全屏蔽掉来访者传递过来的“精神垃圾”,如果我们把所有“精神垃圾”都挡在外面,就很难法与来访者有真正的“共情”。而且什么是“精神垃圾”也很难界定,有时候恰恰是这些来访者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可以给咨询提供关键线索。

能接收到这些负面的东西,又能不被其影响(保持敏感性,又具有免疫力),这对咨询师来说的确是很大的考验,这似乎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圣人,既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又要八风吹不动。不过我觉得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这样的能力,只要我们做到张弛有度。

就我而言,接触的来访者大部分是在校学生,严重的问题比例不高,而且我是业余做心理咨询,每天接待的来访者数量也有限(平均每天不超过1人)——即使受到影响,强度和频度也不会不高,有足够的余裕可以消化。(不过确实也碰到一些棘手的案例,但回过头来看,这些案例对我自身的成长也有一定帮助。)

想起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晚年一直在瑞士波林根湖边的塔楼居住,塔楼前有一根旗杆,荣格会在上面不定期地升起一面旗,示意朋友和邻居不要靠近。荣格说:在治疗某些病人之后,他需要独处一段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他觉得自己需要时间来处理他所听到的情况,需要逐步把这些情况整合进他的生活,或者把这些信息从自己的心中摈弃。

问: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答:我想到的几个关键词是:真诚、接纳、尊重、信任、平等。这种关系很难刻意去构建,重要的是咨询师能否将真实的自己原原本本敞开和呈现在来访者面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做“教师”的身份,对我做咨询可能是一个障碍,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心目中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而且是有隔膜的(我们有什么心事,一般不会第一想到和老师倾诉、交流)。所以对我来说,要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关键不是增加一些东西,而是减少一些东西——忘掉自己是老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是做老师的人常犯的老毛病,事实上某些来访者也希望我进入“老师”的角色,期待我告诉他们“真理”,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该怎么想。而事实上这对来访者自身的成长并不一定有利。

问:现今社会,哪些人群最容易出现心理难题?

答:很难说哪些人群“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跟自身素质、家庭环境、社会坏境等许多因素都有关系,同样是一个内向敏感的人,在A环境中可能是一个有“问题”的人,在B环境中可能是一个很出色的人。而且不同人群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不一样(不同的心理问题成因也不同)。

一般来说,学习工作压力比较大,社会支持系统欠缺(身边没有亲朋好友的关怀,比如空巢老人),生活在有“问题”的家庭,遭遇重大的创伤性事件(比如地震后的创伤性应激障碍)等等,可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问:在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的当下,传统的门诊咨询逐渐被网络咨询替代,请问您怎么看到这个问题?

答:网络咨询是传统咨询很好的补充,但不可能完全替代。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技术如何先进,面对面的沟通都是最真实、最有效的。人际沟通中绝大部分信息是通过非言语文字的形式传递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体会,发微信、打电话或者视频聊天,和见面谈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我们从面对面的实际接触中获得的东西远大于通过远程、虚拟的方式(无论是文字、语音还是视频)。

问:您认为网络咨询和门诊咨询有哪些区别?

答:网络咨询是以远程网络为媒介的,两个人之间隔着电脑或手机;而传统的门诊咨询是面对面的。两者各有千秋,网络咨询打破了地域限制,对来访者而言更便捷(不出门打开电脑甚至随时随地用手机就可以联系上咨询师),而且可以更放得开,更少防御、掩饰、羞怯、尴尬。不过也可能增长来访者的惰性,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求助意愿很重要,愿意克服路途的或心理的阻碍走进咨询师的办公室,本身就表示了强烈的求助意愿。

问:我们朋辈若是推出网络咨询,您是否也能接受呢?

答:当然可以接受,其实现在也经常有学生以微信、微博、短信、QQ、邮件、电话等形式来咨询。不过我觉得同学们既然都在学校里,到心理咨询室只有咫尺之遥,能过来当面咨询的尽量过来当面咨询。在网上沟通起来比较费时费力,当面很容易沟通的问题可能在网上来来回回半天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我个人比较喜欢面对面的咨询,网络的形式感觉双方都“躲”在另一头,很难真实“触摸”到真实对方(哪怕是视频,我觉得对着摄像头里照见的影像和坐在一起谈话完全不同)。

不过网络咨询可以作为很好的辅助和补充。比如遇到一些小问题(没必要专门跑一趟坐下来长谈)、紧急问题,还有来访者实在不愿意暴露身份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我有时候会在面对面咨询之前,先通过网络先进行一些简单的了解,或者在面对面咨询之后,通过网络进行一些必要的追踪和反馈。有了网络的手段,可以和来访者建立较为长期的联系,不容易“脱落”。

问: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那么在我们的谈话结束之前,有什么话想对我们的读者说。

答:我就用上学期写给朋辈的一段寄语吧:

每一个人在年轻时候都会经历成长痛,我上大学时也有过许许多多的烦恼,有时看到来访的学生,还会隐约想起当时那个忧伤的年轻人。刘若英电影《征婚启事》中有一句台词我印象很深:不经历痛苦,怎么会有成长?可是,经历了痛苦就一定有成长吗?不一定,还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以及师友的帮助。

心理咨询,其实就是建立一种真诚、信任、和谐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师友共同来面对人生的困境,一同来梳理人生的脉络、解决人生的问题。梁漱溟先生说,在人生路上相提携为师友结合之本,这也是咨询师和来访者走在一起的本意。

许多同学对来心理咨询心存顾虑,其实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正常人群的常见问题,比如寝室矛盾、专业选择、恋爱等等,并不是得了心理疾病才需要咨询,即使你只是想过来谈谈心、聊聊天,也是很好的呀。心理咨询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念大学的时候也光顾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如果你真的遇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不要灰心,心理上的痛正如生理上的痛一样,其实是一种信号,提示我们是时候调整一下自己、调整一下生活了。危机,既是也是,心理危机同时也是改变人生的良好机会。烦恼即是菩提,我们完全可以借由这样的契机而获得人生的醒悟和成长。

梭罗说:人无疑能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人生,这是我所知道的最令人振奋的事实。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咨询师帮你看清道路,挪开障碍,但人生路还是要靠每个人自己走。改变自己的力量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每个人都与生俱来拥有这种力量,只是有时被遮蔽了。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帮助你重新找回这一内在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自己有毛病。其实只要是正常的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有疑惑,都可以来求助我。不要等发生了问题才来进行求助,平时也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一些知识,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多看一些书,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加充实。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解决。遇到问题也要真诚地去寻找解决的途径,不管是阅读或是寻找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改变的契机。遇到问题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你能通过解决问题而为人生更加迈上一步。所以不要害怕遇到问题,而是应当积极的解决问题。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