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PPT 周琴娴组 孙婕妤组
孙婕妤组成员:孙婕妤 史靓 夏荷露 金丽虹 吴倩祎 王丹虹
个人感悟:
陈青苗
在采访了杨海锋老师后,让我明白了很多,同时在我内心深处也被这外表看上去不起眼,但内心却充满无限激情的老师所深深感动。我认为杨老师简直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身为一名工商管理的教师,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领悟到国学的魅力,改变中国应试教育的硬伤,毅然决然的放弃自己的空余时间,与同学交流。而且刚开始时并没有很多学生参加,但他没有放弃,坚持每周固定时间与同学交流,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了杨老师的队伍,我想此时的杨老师应该是最高兴的,不是因为自己的劳动被别人知道,提高了影响力,而是自己的理念得到了认可,自己最初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且当他获得了最美杭州人称号时,他并没有因此改变原先梦想,并没有像社会上某些人一样,到处拿着荣誉的光环去到处宣讲,杨老师还是坚持着自己原有的那一份纯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默默的为同学奉献着自己岁月
在了解了杨老师的事迹之后,我认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肩负起时代的重担,向杨老师等传播正能量的人学习。我们是当代最新思想的代表,我们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发展动向,关注社会时事。对于公共事业应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我们每个人发挥自己微小的每一份力量,我们的国家才会变的更加富强,壮大。
陈桑航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杨海锋老师。通过采访,我们得知了老师创办各种活动的目的以及对人生与各种社会现状的看法。忧心于当下课本知识的机械性以及缺乏对人格情操的陶冶,杨海峰老师对校内开办经典会读和无形书院,对校外开办生生学堂,希望营造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读书氛围。杨老师自己也提到有学生发短信告知说在每天早上的经典会读中真正收获到了心灵的宁静。
当问及对获取最美杭州人的看法时,杨海峰老师说希望不被头衔所累,不因虚名而把小事放大化,并且真正做一些符合这个头衔的事。
"在人生路上相提携为师友结合之本"是杨老师很欣赏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师生就应该相互交流,促进。因而,在校内,杨老师也时不时地举办心理沙龙,就一些心理案例相互探讨。
生命短暂,就应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不留遗憾。如同杨老师一般,虽然在开办活动的过程中多次遇到参与人数不多的情况,但依旧坚持。
陈耘墨
由于完成概论课的小组作业的缘故,我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采访到最美杭州人杨海锋老师。从工作上来说,杨海锋老师只是城市学院工商管理系的一位普通教师,但是他从教12年以来一直用课余时间热心国学做着助人事业、公益事业,向我们诠释着作为一名教师的最美之处。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杨海锋老师的主要事迹有这么几件:创办“无形书院”、开办“经典会读”、发起“日新晨读”、创办“生生学堂”、发起公益赠书等等。而他所做的这些,归结一起,无外乎公益,无外乎国学。
当我们问到杨老师为什么如此醉心于国学研究、醉心于传播国学之时,老师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现在的大学教育其实有着很严重的缺失,缺少了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我想做的,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国学,学习国学,以此,经由老师建立起学生与社会与国家的联系与沟通”。
其实说到传承国学,老师所做的一切,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教师的无私奉献,他的最美便美在这份无私、这份回馈社会、这份传承文化的赤子之心。然而,在老师自己看来,他说这只是他从小的梦想,而他现在想做的、正在做的,也就是将这一份自小而来的梦想付诸实现。
通过对杨海锋老师的采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需要去想什么社会责任感、民族荣誉,做好我们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只要有益,便是对这个社会的贡献。
方子元
毛概课的课题抽到了“采访最美杭州人”,于是我们小组对我校的杨海峰老师进行了采访。
杨海锋老师是工商管理系的一位普通教师,自从教12年以来,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热心地做着他的助人事业、公益事业。他虽然只是一位讲师,但他总是说,人生有限,希望自己真正做点一个“师者”、一个“读书人”该做的事情。
从我们对他的采访中我们感觉到,是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撑着杨海峰老师一路走来。在采访中杨海锋老师多次提到“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所以我才去做这些事情,这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无论是创办“无形书院”,还是开办“经典会读”亦或是发起人心与人生咨询杨海峰老师都以自己在学生时代的经历和丰富的学识传道授业解惑,坚持不懈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做自己,做最美的自己。
杨海锋老师的事迹对我们的人生也有不小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老师以书为工具,平息浮躁,引导我们生命不息,阅读不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老师以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自己,并且立志做“最美”的自己,启示我们人生应该有所追求,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并且为之奉献。老师不仅做好自己,还对他人怀有善意美好的期待,开设心理辅导,发起捐书活动,无一不是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理想现世话的体现,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此次采访“最美杭州人”的调研活动,收获不浅。
黄昊
今天有幸采访了杨海锋老师,他除了是大学一名普通老师之外,还是一位为国学奋斗的最美杭州人。我想很多愿意从事国学推广的人,都是向他一样怀着一颗上善若水的心,这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大学老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在中国,很多人对国学不是很了解,甚至还带有偏见。打个比方,求助者好比一个走在沙漠中的人,他的水和食物都快用完了,仍然看不到绿洲,他身心俱疲,无奈的蹲在地上,杨海峰老师走近他,并不是将自己的水和食物送给他,而是蹲下来问他:“感觉很累吧?”然后鼓励他站起来跟着书中的人物边走边谈,要让他不能停止生命的步伐,才有可能找到绿洲。简而言之,国学推广只能解决心理层次问题,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杨海峰老师并非求助者的舵手,只有求助者才永远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者。书籍只能给予其力量,让其勇敢的面对的生活。
老师一切为来访者着想,使他们在结束书籍的阅读后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的去生活,进而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叫宽容的人生哲学。老师工作,要求对于大量书籍具备自我分析能力。要帮助别人,先自己把书中的问题分析清楚。
杨海锋老师是人类心灵花园的园丁。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的推广问题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最美杭州人也会被全社会理解和关注。
周琴娴
在毛概的小组作业中,我们采访了“最美杭州人”杨海锋老师。在采访中,杨海锋老师的话确实让人获益良多。
在这个快节奏、物欲横流的年代,杨海锋老师却坚守着国学与经典这些看似与当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东西。但真的是这样吗?在采访中,杨海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参与经典会读的同学的短信。短信中说到“只有在晨读中我才能真正做自己,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地活着。”这条短信就充分证明了杨海锋老师坚守国学,坚守经典的价值。杨老师认为当下的教育方式过于机械化,而国学中那种师生平等、和谐互动的关系正式他所追求的,而这也恰恰是我们教育所缺乏的。同时,杨海锋老师认为我们不应该拘泥于现在自己所处的这个小社会,而应该走出去,去认识一些人,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在与那些智者的相处中,我们将会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永远无法学到的东西。而经典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与不同领域的智者进行沟通的机会。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不同的人生经历,丰富、提高自我,也可以净化心灵,在这个喧嚣尘世中觅得自己的一片净土。
此外,在采访过程中,杨海锋老师一直在强调一点,那就是做自己。就杨海锋老师开办经典会读、生生学堂等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更是一种坚持自我、做好自己的方式。杨老师谈到这就相当于一种使命感般的责任,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我,将经典的价值与意义传递给他人并促使他人有所收获。杨海锋老师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像“最美杭州人”这样的虚名,他只是说自己想说,为自己想为,创自己想创。他只是是从教育、文化、公益等多个方面,做一个真实、多彩的自己而已。
其实,杨海锋老师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确实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为何不能从这忙忙碌碌的社会中抽身片刻,来品一品经典,做一做自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