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媒体关注 >> 纸质媒体 >> 文章详细

20141231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报 第04版:校园文化 《感动杭城十佳教师杨海锋:用经典滋润人心》
作者: 发表时间:15-03-25 点击率:3941

网页链接: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报

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2014年度好新闻评选 - 通讯类 二等奖(链接

 

感动杭城十佳教师杨海锋:用经典滋润人心

作者:学生记者 陈显婷 孙垚

        “传承了中国的文化,继承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要莘莘学子拥有健全的灵魂,而不是僵硬的学识。”这是2013年底在第三届“最美杭州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颁奖仪式上的一段颁奖词,也是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杨海锋老师的追求,杨老师总是说,人生有限,希望自己真正能做一个“师者”、一个“读书人”该做的事情。
  杨海锋清瘦,但脸色红润,常面带笑容,身上有种读书人特有的气质。这位工商管理系的老师,一直用业余时间做着公益事业。他身体力行、不尚空谈、温文尔雅,学生都愿意和他亲近。他在网站上发表的文章《人心与人生———我生命中的一个夙愿》,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跟帖回复,其中有人这样写:“四年时间里,帮学生开阔眼界,发散思维,爱上读书……我想,作为一位老师,您都做到了。”
  
  创办“无形书院”,掀起大学读书热
  在城市学院里,杨海锋是最有名的国学老师,在工商管理专业外,他开了一门选修课《从内圣到外王》,对着90后讲传统文化,讲内在修养。这门课是学院最有人气的公选课之一,已经开设了10年,预选人数多达1500人。而对于希望真正做一个 “读书人”该做的事情的杨海锋而言,这远远不够。
  杨海锋从教3年后开始创办 “无形书院”,这是一个体制外的、自发的、开放的读书平台,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读书交流会,比如晨读经典、游学参访、西部支教、私塾义教等。“大学里最需要的是一群以精神生活为乐的老师,和一群好学乐学的学生,再加一个图书馆。大学不该只是一个职业培训所。”他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重振“明明德”的大学之道,给今日的大学带来一股清风。
  在这个无形的书院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经典会读。从2009年初至今已是140期,杨海锋每周日晚上都赶到学校,和来自不同科系、不同年级的学生,偶尔还会有毕业生以及校外慕名而来的学生,在学院文五405教室里会读经典,《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礼记》、《易经》、《传习录》……每晚上就读经典中的一段,他指导学生们老老实实读,纯纯粹粹读,反反复复读,而不着急从中获得什么。参与会读的学子们,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无形书院”里,借着古圣先贤的智慧梳理自己当下的人生。
  这也成了这位普通大学教师触摸学生内心的独特“法宝”。每一次会读,杨海锋都不把自己当做老师,而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和一群各有所长的同伴在人生的路上相互探讨。“在人生路上相提携,为师友结合之本”,这是他最喜爱的一句话。
  有学生参加完直呼:“直到参加了经典会读,我才觉得自己真正地在读大学,真正地感受到了大学的人文气息。”在很多同学眼中,杨海锋是朋友,也是他们心中的光。“杨老师,听了你的课,我才真正思考起我人生的价值走向。”这是学生最真切的感受。
  
  从“无形书院”到“生生学堂”,公益事业越做越火
  随着“无形书院”的不断发展,2010年,杨海锋又创办了杭州首个义塾———“生生学堂”。每周六,他义务带领社会上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这里没有年龄限制,也没有学费要求,只要家长和孩子愿意,都可以来参加。对于义塾的创办,杨海锋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古圣先贤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本源,一定要去记忆和了解,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同。
  2012年初,杨海锋搬到了九堡金雅苑小区,他用平时工作日晚上的时间,召集社区的家长和孩子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就这样,小区里的老老少少隔三岔五相聚一堂读圣贤书,慢慢地,邻里间的问候和关怀多了,串门的、相互帮忙的也多了,小区里经常能遇到熟人了。正如志愿者张老师所说,“自从有了生生学堂,小区的幸福感增加了”。
  因为是公益活动,在初期总会遇到家长孩子临时有事,一个都没到的情况,但杨海锋依然坚持着,一个人自得其乐地读了起来。他还走进了杭城的很多社区,热心帮助开展公益的读书活动。杨海锋说:“希望将来,每一个社区,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每一个社区,都风日闲静、温暖如初……”如今,每周六都有固定的二十来个学生和家长前来听课读书。“太小的孩子不能读,家长带他们过来,我就会给家长一些音频,让家长回家放给孩子听。”杨海锋说。
  除了义塾,杨海锋还经常到各地的大中小学、图书馆、社区和其他公共文化场所,甚至是监狱做公益讲座,如 “教育的本与末”、“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中国文化,身体力行”、“经典诵读为孩子奠定一生的文化根基”、“大学之道”等主题,迄今已有近百场之多,影响了很多人。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读书的活动中来,杨海锋还创建了公益网站。其中最有名的网站便是“生生学堂公益网站”,将他读书、做事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交流,体现了“在人生路上相提携为师友结合之本”的内涵。


  酷爱以书赠友,像灯照亮生命旅途
  热爱国学经典的杨海锋,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赠书”,以书会友。从学校的老师、班里的学生,到与他在微博上互动频繁的朋友,甚至是去他家送快递的小张,他都会精心挑书送给他们。“除了要合对方的胃口、读之有益外,出版社的选择也很讲究。”所以有时候为了挑一本书,杨海锋能在电脑前坐一下午。
  每一本送出的书,他还会在扉页上写下一段赠言。在送给快递员小张的《狼图腾》卷首,杨海锋赠以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罗斯金的名言,“只有通过劳动,思想才能变得健全;只有通过思想,劳动才能变得愉快。两者是不能分割的。”鼓励小张通过勤勉改变生活,通过读书提升思想。杨海锋希望能与更多的读书人结缘,同时也希望读书人能互为心灯,以书为媒,相互交流与探讨,以此照亮生命的旅途。
  一位收到杨海锋赠书的学生十分感慨,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之前也读过很多杨老师送给学长的书,书中的赠语让我感受到了爱与温暖,认识杨老师何其有幸,我觉得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读书人的大气与儒雅。”
  杨海锋也利用微博等网络渠道,在网上发起“以书会友,以友会心”的公益赠书活动,赠书对象主要是青少年朋友,如在校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城里艰辛打工的务工人员等。至今已送出上百本,这些书都是杨海锋自己掏钱买和朋友捐助的。他常说:“多一个读书人,社会就少一分浮躁之气”。杨海锋一直都希望帮助青年朋友找到最适合的书,也帮经典好书找到最适合的人。他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份新的赠书计划,将扩大向在杭城艰辛打工的务工人员的赠书量。
  
  心与心的交流,“健心房”让读书成为乐趣
  杨海锋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利用博客、19楼、中国心理咨询网以及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等途径,为校内外求助者提供义务的心理咨询。他还经常举办帮助年轻人心灵成长的讲座,如“内向者挑战人生”、“如何对待你的人际关系”等。
  2013年10月,杨海锋在学院图书馆3楼开设 “健心房”,每月一次开展 “阅读疗法”。“想法很久以前就有,主要是我自己的经历启发我,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遇到过很多人生方面的困扰,是阅读让我解决了问题。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或许读书会让脚下的路顺畅一些。”说到起初的想法,杨海锋表示,他曾经遇到的问题,许多年轻人也同样经历着,也同样迷茫和困扰,可以从年轻人身上看到过去的自己,启发自己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用儒家的话讲,应该是“推己及人”。
  对于读书的最大乐趣,杨海锋提到,英文里有两个词,inform和transform,前者告诉你一些知识,后者则在改变你本身,读书真正的意义正是促成生命的转化和成长。读书最重要的是帮助人看清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改善自己。杨海锋引用了孔子的话来说明这一点,“古之学者为己”,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的“不亦说乎”。
  在杨海锋的“健心房”里,大致有三类书,第一类是励志、自助类的;第二类文学(感性)、心理(理性)类;第三类是文化原典。之所以叫“健心房”,就是因为读书能让内心健康和强大起来。用他的话说,第一类是下药,可以止痛;第二类是中药,可以治病;第三类是上药,可以养性。而真正能给人持续滋养的书,大都在东西方文化源头上,也就是第三类书。书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从根本上说,不是书改变了你自己,而是你改变了你自己。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的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如今在这杭城一隅的浙大城市学院,杨海锋也对自己有更大的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够对得起“老师的身份”,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大学”二字,能帮学生开阔眼界,发散思维,爱上读书。有人曾在杨海锋网络上的倡议书下这样评论,“我常想,杨老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而且愈发有声有色,那么满怀热情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慢慢地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这踏踏实实走的每一步,都让我觉得好暖好感动。”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