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媒体关注 >> 其他媒体 >> 文章详细

20150111学生记者采访 《国学大师杨海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作者: 发表时间:15-01-16 点击率:3716

国学大师杨海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校新闻中心  记者:李诗)

 

我们知道孔子,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记录了他言行的《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我们知道孟子,他将“仁”发展成为“仁政”,赋有“亚圣”之美誉,记录他言论的《孟子》一书更是指出了“民贵君轻,王道荡荡”。而在我们身边有一位国学大师,他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友,他义务教人读经典,在这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找到文化,找回自己。

人物名片:杨海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系的一位普通老师,而说他普通又并非那么普通,他是“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多年来一直倡导大学人文精神,在学校里发起无形书院,与大学生一起品读经典;创办义塾“生生学堂”,带领小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开设人生课堂,与大家交流如何在当下的社会里安身立命,实现自己的本心真性。杨老师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直以来热心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灵辅导,融合人心、人生与人文。

经典会读,以文会友

11119:00,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科楼五号楼405室,第145期无形书院·经典会读如期举行。杨老师早早地就在办公室烧好了开水等待着同学们,在整个学校都沉浸在期末氛围的时候,依旧有13个来自不同分院的学生来到这个课堂,只因他们热爱国学,喜爱经典。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礼记》乐记第十九)杨老师的办公室里书声琅琅,大家都各抒己见,在解读国学经典的同时,也能结合现实生活,思维向四面八方散发开来,与其说这是课堂,还不如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交流会。

杨老师在赏析国学经典的同时,也会跟大家一起讨论各种问题,但往往答案是多方面的,也有人不赞同老师的观点并且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在杨老师眼里,“这些不同的声音,要比赞美有价值的多。”

杨老师正在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国学经典

 

行动远比语言更有号召力

在这个特别强调成功、特别追求个人经济价值实现的时代,很多原本单纯的东西都变得功利化了,而杨老师这份热爱国学的心一直牵引着他在经典中寻找生命的核心。他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赚一分报酬,还要自己贴钱,完全是纯公益纯理想之事业。他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深切思考,一路走到现在,一坚持便是十几年,在他看来,万般繁华,不如会心一语。

而在大学生之中,往往很少能有人坚持一直跟着杨老师的步伐,深入国学之海洋。临近期末,大家的时间变得紧促起来,在应试教育面前,这种自发性的读书就会显得渺小。

“即使只有三个孩子,我也还会坚持办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杨老师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始终觉得只要自己走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就应该矢志不渝地坚持。“你怎么号召别人都没有用,说破嘴皮子也不一定会有什么效果,但只要自己做出个样子来,让大家觉得参与其中的确会有益处,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人跟着行动起来。”行动真的远比语言更有号召力。或许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毛泽东曾提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有一个可以学习的标杆,就会有奋进的动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工商管理系的老师,他却开设了一门很特别的全校公选课程----《从内圣到外王》,即传统文化与当下人生。这个课一直以来很受欢迎,每个学期有近400人选课,预选人数多达1000余人。在课堂上,杨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微笑着与同学交流,大家都十分喜爱他。

说起开这门课的初衷,杨老师引梁漱溟先生的话说,希望能“如宋明人那样再创讲学之风,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的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一个个替他开出一条路来走去。”他希望这门课能对学生在今天的社会里安身立命有些启发。

也有人称呼他为“不务正业”老师,但杨老师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要能给大家授业解惑,又何必区分专业领域呢?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杨老师所做的事情远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他创办无形书院,举行日新晨读,开设生生学堂,发起公益赠书,开展阅读疗法,开设人生课堂,举办公益讲座......而他所有的公益事业,只为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在杨老师眼里,这种做法于其个人,表现出对自我完善的追求;于学生,体现出为师者的理想和责任感;而于传统文化的延续,这是一股虽然微小却很值得珍视的推动力量。

 

杨老师看上去有些清瘦,脸色很红润,他温和有礼,对任何人的态度都很好,永远给人一副微笑亲切的样子,他亦懂得知足常乐,不去追名逐利,年纪不大,却给人一种稳重之感,放在古代,便叫“君子”。杨老师本身便是一种国学力量的诠释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如果道都不存在了,师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作为老师,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而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首先要把中国曾经被泯灭的那些道去找回来。”这是杨老师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定位,因此他觉得,他所做的一切,作为一个老师都是理所应当的。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