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e课堂·讲学之风 >> 讲学之风 >> 讲座回顾 >> 文章详细

20140411下午 博雅书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漫谈》课程
作者:转自 人人网 ZUCC博雅书院 发表时间:16-07-13 点击率:2701

漫谈传统文化 品读经典魅力

——博雅书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漫谈》课程

      儒家经典《大学》中有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进一步提升博雅学员的文化素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博雅书院特邀杨海峰老师为博雅学员漫谈中国传统文化。

      细雨微风,茶香古韵,4月11日下午,博雅二期学员的第二次课程在博雅书屋如期举行。博雅导师张怡老师宣读博雅书院第二期组长和助理的任命书,同时勉励在座的各位博雅学员,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增进人文情怀,能在今后生活学习中起到精英榜样作用,营造博雅氛围。

      杨海锋老师从《论语》中的“沂水春风”开始了传统文化漫谈,正如古代学院的场景,老师言传身教,上课氛围十分融洽。管中窥豹,依然可以了解传统书院的模式,古代的书院具有主动参与自发研究的特点。随后,杨老师借胡适、余秋雨等人的言语分析了古代书院与今日学校的区别。                                                                                 

      杨海峰老师对于“读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年龄、学历、知识都在往上走,但有一样东西——我们的生命状态在往下走,那就是读书。而且现代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对于生命本身的学问。杨老师借自己高中学理科、本科学工科、研究生读社会管理学科的经历,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阐释了他的读书观。在此基础上,他解释为什么要开《从内圣到外王》这门公选课的原因:内圣外王之学“所谓内即内在世界,外即外在世界,很多人对于圣王有误解,所谓王,参通天人也,也就是实现自我价值,人如莲花,只看得到表面的,却看不见水底下的东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本次的课程已近尾声,杨老师带领博雅学员诵读了《大学》,并由此引申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博雅学员也向老师提出疑问,一问一答,各抒己见,整个课堂充满着浓浓的文学气息,有如 “沂水春风”。

      五千年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丰富的遗产,其内涵可谓是博大精深,已经成为一种永恒。通过这堂课,博雅学员接触到的仅仅是凤毛麟角般微小,但是杨海峰老师以漫谈的形式,带领学员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品味经典的魅力,由此激励博雅学员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名在明明德,自新新民,文质彬彬,从容中道,止于至善的真君子。

 

【新学员感悟】

      今天杨海锋老师的传统文化漫谈使我感受颇深,我不仅对传统文化有了的深度理解,更启发了我对自身的一种深度剖析。杨老师从书院与大学的区别为初始点,点出大学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一种自主自发的研究,而不是一味的被灌输知识。而他其中所点到的生命状态的纠结趋势,也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我们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对生命的热情,不忘初心,这样才能我们才能拥有最适合自己的快乐人生。                                                                        

                                                                                                                         ——郭丽婷 

                  

      杨老师给出的两条曲线形象地反映出当代人的一种现状,随着年龄、学历、所学知识等等的增长,相反的生命状态却在不断地下降,变得浮躁、烦恼、纠结。巨大生活压力迫使他们改变自己,而长期处于一种压抑之中,丧失了对自我内心的关怀。回归到自身,大学生活丰富而忙碌,但需要自己去明确哪些是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正如梁漱溟所言:“明白自己,对自己有办法,是最大最根本的学问”,我们需要清楚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为自己的发展服务。

                                                                                                                        -——丁云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渴望“明德”,才有资格,有能力实现“明德”。学校未设置课程,但这对于愿意修身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阻碍。相反,这成了一个门槛,愿意为之的人,千方百计也会达成所愿,而不愿为之的人,则以无此课为理由,安心回避。此例如此,其他亦然。何以修身,不过是由心而生愿,由心而行动。

                                                                                                                          ——邵潇潇

 

                                                            (文字: 应梦赟、夏露敏 摄影:王卓琪 编辑: 胡迪)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