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e课堂·讲学之风 >> 内圣外王 >> 从人文讲起 >> 文章详细

心性之学:探寻生命的大本大源(1)大学之道
作者: 发表时间:16-07-12 点击率:5014

心性之学:探寻生命的大本大源

(一)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说起(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开篇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这是朱熹对“大学”的解释,“大”字为什么解释为“大人”呢?(也有把大学解释为大学问、大学校的)后来见到“大”字的甲骨文、金文,才豁然明白。“大”本来就是人的形象,如下图(更多字形参汉字叔叔的Chinese Etymology网站)——这些生动活泼的字,仿佛是一群跃动的生命,非常鲜活灵动的、充满生机的感觉,似乎能借此可以触摸到生命的源泉活水。

(甲骨文)
(金文)

“大”为什么是人的形象呢?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象人形。这段解释似乎是从《老子》25章)中来的:“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中庸》里也有“可以与天地参”(人可以与天地并立为叁的说法。三才者,天地人”(《三字经》),这是中国文化的常识。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天大、地大是毫无疑问的,“人亦大”,“人”大在哪里呢?人是天地间的一物,怎么可以和天、地并列等量齐观呢?人的躯体是非常渺小、微不足道的,一个人在广袤无垠的宇宙里只是一粒微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数学里,有限量除以无穷大等于零)。庄子说,“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秋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在这样的处境中,人如何才能克服虚无感呢?

 

■儒家的“立人”

这正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在物质形体上,虽然是渺小的,但在精神价值上,却可以是高贵的,是可以顶天立地、巍然屹立于天地间的礼记•礼运》中说:“人者,天地之心”;《尚书•周书•泰誓上》中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范浚(南宋初年理学家)有一首著名的《心箴》:“茫茫堪舆,俯仰无垠;人生两间,眇然有身。是身之微,太仓稊米;参为三才,曰惟心耳。……”陆九渊的语录中也多次谈到:“儒者以人生天地之间,灵于万物,贵于万物,与天地并而为三极。”“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於其中,须大做一个人。”

古圣先贤们念兹在兹的,就是“立人”(如周敦颐“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人即天地之心>;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周易·说卦传》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所谓“立”,主要并不是指成家立业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可见“立”不是就外在而言的),而是要在混沌的宇宙中挺立人的价值和尊严以生命顶上去”,“把真我透出来”(这是牟宗三先生常说的两句话)他们所关心的,不只是人的躯壳,更是人的心性;所谓“大学”,就是关于长大成人、关于生命成长的学问——如何从一个卑微的“小人”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一个精神独立、心灵充实、人格完整的大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大人”呢?传统经典中有大量论述,如孟子说:“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一个人听从自己的内心(“心之官”为大体),即是大人;听从感官的欲望(“耳目之官”为小体),即是小人。如果心能做主、能立起来(“先立乎其大者”),耳目口腹才不会被外物牵引和蒙蔽。孟子又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大人与赤子(初生的婴儿),看似相反,其实相成,所以大人既不就躯壳而言,也不就地位而言,而是就是否明心见性而言。再如《周易·文言传》中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其,与日月合其,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段话中有大人、明、德,可与大学开篇相呼应)从形体上,人无论如何够不上天地、日月、四时、鬼神,但在生命、精神、心性的层面,却是与它们合一的。

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这正是一个极好的隐喻——象征人在本源上与天地齐、与天地参、顶天立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所引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

实际上,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归旨,都在这个地方——确立人的价值。兹引笛卡尔《思想录》中的一段名言:“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备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的躯体虽然是脆弱的、渺小的,但他的精神(笛卡尔说“思想”似乎偏于理智,不够确切)却可含纳整个宇宙、傲视整个宇宙,这是人之所以伟大的地方

 

补记:有朋友看了我的文章,提了两点看法:1.《大学》的“大”,可以读tài,同“泰”。《周易》有泰卦,“泰者,通也”(《序卦传》),照这样解释,大人即是通人,通达之人,与我对内圣外王的解读正好相通(圣,王,都有通的意思),也合于明明德的本义,可备一说。2.人不可自大。的确,所谓大,不可膨胀,必通达于天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才可以为大。中国文化很高明的地方是,虽“立人极”,认为人灵于万物,贵于万物,却不把人凌驾于万物之上,而始终认为天地人并立而为三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