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直在谈一个理念: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你最高的部分,所以首要的是发挥你的长处。可是,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似乎也成立,比如木桶定律(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链条定律(链条的强度取决于最弱的那个环节),认为人生的高度受制于你最低的部分,所以首要的是弥补你的短处。
两种观点孰是孰非呢?我谈谈我的看法。
█长板理论和短板理论的前提不同
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个暑假(2000年)在温州苍南的一家企业挂职锻炼,无意中在办公室里看到一本《中外管理》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漫谈管理难题》,是西安交大的管理学者席酉民写的,这篇文章我翻来覆去看过好多遍。其中关于长板和短板的分析对我很有启发:
大家都知道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木桶理论。阐述的是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往往决定于其薄弱的环节。但我到许多企业去考察,发觉他们把很大的精力大都只花在优势上。我问老总们,你们这个企业短板子是什么?没有几个企业能回答上来的。若问长板子是什么,能给你说一大堆。所以,作为企业领导,你短板子说不上来,说明你下功夫下不到点子上。其实,真正决定这个企业的发展的是在优势背后的薄弱环节。
还有一些企业,上层领导说,短板子在这儿;中层领导说在那儿;职工又说是别的地方。对短板子认识的不一致,也说明我们对问题分析得还不透。所以对于企业来讲,随时应算清自己的短板子在哪儿,也就是短板子的地方是企业上层领导应着力推动的地方,它的改进会起到放大作用,使长板子的作用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进而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有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会说有优势不抓是傻子。这话只对了一半。其实,有很多因素影响企业发展,但有些因素之间是"交"的关系,即共同作用才能保证企业发展;有些因素之间可能是"或"的关系,即各因素单独作用对企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所以,木桶理论实际上隐含了一个原则,即是对具有"交"关系的因素而言的。对于具有"或"关系的因素,我们自然要先抓优势。故全面地讲,我们的企业领导,首先应全面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对具有"交"关系的因素,应把眼光放在薄弱环节上;对具有"或"关系的因素,则要将注意力放在抓优势上。
作者先强调了木桶理论,指出许多企业老总下功下不到点子上,只注意长板,不注意短板,认为企业领导应着力推动短板,短板改进了,长板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发挥,理论上并没错,每个人失败的案例,确实都可以找到造成失败的某一块或几块短板。但我们也得承认,企业老总都是很精明的人,“他们把很大的精力大都只花在优势上”也有他们的道理,虽然我们可以在企业失败时“事后诸葛亮”地说,就是因为它某块短板不行,但问题是,如果他们不把很大的精力花在优势上(而抽出很多精力来对付缺点),说不定死得更早,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作者真正精辟的分析在后面一段,关于影响因素间“交”、“或”的关系。
任何一个理论模型,都是从某些前提假设出发,经由严密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出一些待检验的结论。当我们看到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不必诧异,可能只是两个理论的前提假设不同。我们在辩论赛中经常看到,双方可以把两个截然对立的观点都说得头头是道、天衣无缝,实际上他们都基于自己定义的概念、自己假设的前提,各说各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长板的短板的问题也不例外。“抓短板模型”假设每一个影响因素都不能单独起作用(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只有所有板相互配合,才能盛水;而“抓长板模型”假设了每一个影响因素都可以单独起作用(不受其他因素制约),“一招鲜,吃遍天”。这两个模型并不矛盾,都是特定前提推出的特定结论,在各自设定的前提下,都是对的。我们可以将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画一张图示意如下。我们的人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和境界Y,取决于A、B、C、D……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对于Y,有的相关度大,有的相关度小,有的正相关,有的负相关,而且因素之间又可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你想发展优势因素D,那么它一马当先,单兵突入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D不受其他因素牵制;如果你想发展优势因素A,它就受到B、C的牵制和阻碍,你可能要在B、C布防一点力量,否则A就无法继续往前发展。
█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可是,真实的世界里,任何因素都或多或少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似乎还是抓短板模型更适用,其实不然。以上分析有一个盲点,就是它是静态的分析,而在真实的世界里,影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是发展变化的。
我们前面讲过,在人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从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的转折点,虽然眼下B、C这两个牵制因素是我的短板,但如果能继续在A这个优势因素上“一门深入”,发展到某个临界点后,B、C对我的牵制可能会越来越小,甚至消失。相反,如果我们分散精力去处理B、C这两个牵制因素,A就不容易达到那个转折点,始终摆脱不了B、C这两块短板的纠缠。我在图中画了三条虚的弧线,越远离Y越粗,代表阻力越大;越靠近Y越细,代表阻力越小。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个优势因素在前面冲,后面许多因素在掣肘,如果你咬咬牙冲过去,就可以彻底挣脱这些牵牵绊绊、彻底甩掉这些拖你后腿的东西(在一个新的高度或境界,那些原先限制你的短板再也限制不到你了);相反,如果我们一遇到阻力,就调转枪头去应付,那么往前的冲力就会越来越削弱,直至成强弩之末。前文所引毛泽东的话,“突击方向胜利了,钳制方向的损失就可以恢复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PS】20150428与陆维豪同学交流,有两点心得。1)优势因素的发展时提到三个宇宙速度。当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才能绕地球运行(而不会掉回地面);当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才能脱离地球绕太阳运行;当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3,才能脱离太阳系到银河系中漫游。我们要挣脱人生中束缚你、牵制你的因素,重要的是增强你的内动力,而不是试图去掉地球的引力或是太阳的引力,当你积累到一定的速度,那些引力虽然依然存在,但再也束缚不到你了。2)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孤注一掷发展长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孤注一掷发展长板策略虽然高收益,却也高风险,而弥补短板的策略,虽然低收益,但也比较保险。从经济学角度讲,大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型的,所以大多人都会选择弥补短板。
所以,我仍坚持“专注长板”的观点,我不反对弥补短板,但始终认为向前看、发展长板为主、为先,向后看、弥补短板为辅、为权宜之策(聚焦为主,配套为辅);弥补短板最终还是为了发展长板。许多时候,当我们觉得处处是短板,处处是限制,很可能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没有“志”),短板、长板是对具体的事情而言的(同样是个子矮,对打篮球是短板,对坦克兵则是长板),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也就不清楚自己的长板和短板究竟在哪里,于是我们采取了最“稳妥”(而实际上是最糟糕)的办法,把所有别人认为的缺点弥补好了再前进(事实上是不知道往哪儿前进)。
最后重申一下,的确有一些致命的短板(比如人品方面的),这些短板全面的、持久的拖所有因素的后腿,但本文讨论的优缺点主要不是指这些,这在上文的说明中已经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