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说明:本文所说优点缺点,不是指道德人品方面的优点缺点,更多是指优势劣势、长处短处、强项弱项的意思,是人天生的某种固有特质(不过人们常常把普通的优缺点上纲上线为道德人品方面的,实际上大多数优缺点无关人品)。
我把生命的倾向分为两个维度:纵向的(向上进取/向下堕落,或者说向善学好/向恶学坏);横向的(适合、擅长、喜欢哪个领域,比如有些人适合搞艺术,有些人擅长做技术,有些人适合写文章等等)。两者绝不能混为一谈。纵向的,向上进取还是向下堕落,是可以自主选择的,“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方面的缺点,能够改也应该改;横向的,适合这个方向还是那个方向,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赋、环境等客观因素,不能强求,所以需要扬长避短。本文所谈的优缺点,是横向的。
█从两个心理效应说起
出丑效应(pratfall effect,又称“犯错误效应”)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放给测试对象看:
第一段录像上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面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的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表现得非常有自信,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现,不时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第二段录像上接受主持人访谈的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在台上的表现略有些羞涩,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表现得非常紧张,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还将主持人的裤子淋湿了。
第三段录像上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两位成功人士那样有着不俗的成绩,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一点也不出彩。
第四段录像上接受主持人访谈的和第三段录像中所放的一样,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和第二段录像中一样,他也把身边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湿了主持人的衣服。
放完这四段录像后,让他们从上面四个人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一位他们最不喜欢的。最不受他们喜欢的当然是第四段录像中的那位,几乎所有的被测试者都选择了他,可奇怪的是,测试者们最喜欢的不是第一段录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录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测试者选择了他。
这个实验验证了“出丑效应”,对于那些取得过突出成就的人来说,一些小失误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让人们从心理感觉到他很真诚可爱,值得信任。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如果一个人看起来完美无缺,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让人敬而远之。
晕轮效应(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
我们对他人的知觉往往会“以偏概全”,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常常会根据这一印象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所笼罩(爱屋及乌);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
前苏联心理学家博达列夫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曾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在出示照片前,实验者向第一组被试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而向第二组被试说,此人是一个大科学家。然后让两组被试对照片上的人进行描述。第一组的评价是:深陷的眼窝,证明了他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意味着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的评价则是:深陷的双眼,表示了他的思想深度,突出的下巴,体现了他在科学道路上不懈探索的意志。
█缺点是如何成为特点的
我们可以从这些效应中看到,人们会对一个人的负面特征作正面的解读,前提是人们认为你是一个优秀的人。如果你在某一方面的成就足够突出、贡献足够大,人们就会原谅、接受你其他方面的小缺点,谓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论语》里也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甚至因为这些小缺点而觉得你更有魅力,你看媒体记者、传记作家最喜欢挖掘名人、伟人的缺点、过失和劣行,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瑕疵”反而让人们对这些人更加津津乐道。但是,如果你什么方面都平平庸庸(或者很糟糕),那么,对不起,人们是不会放过你的小缺点、小毛病的,甚至会说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好,还想干成什么大事。人们对成功的人和普通的人就是这样“双重标准”的。
同样是沾花惹草,在成功者叫“风流韵事”,在普通人则叫“下流无耻”;同样是不修边幅,在成功者叫“艺术气质”,在普通人叫“邋里邋遢”;同样是走路撞上电线杆,在陈景润叫“全神贯注”,在普通人叫“书呆子”;同样是一根雪茄,叼在卡斯特罗嘴里很“酷”,叼在小年轻嘴里可能是“不学好”……社会的“眼光”就是这样的“势利”,
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大都会在“求全责备”的氛围里成长起来,家长、老师们不停地督促我们注意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而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才能享有宽赦缺点的“特权”。因为那时候我们还小,还什么都不是,因为我们什么都不是,所以人们不会放过我们的缺点。如果我们犟嘴说谁谁谁也这样,他们会立刻反驳说:人家是伟人,你能跟人家比吗?人家好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学!就这样我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自己的缺点、弱点上,所以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不断受到挫伤,更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于是我们会更加在意自己的缺点和弱点——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怎么跳出这个恶性的循环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到自己的优势上去,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某一优势累积到一定的高度(累积到别人可以忽略你缺点的高度)。你在某一方面越优秀,就越不用担心其他方面的瑕疵(当然,人品方面的大瑕疵不在此列!)。我们并不需要让自己变得完美无瑕,只需要自己某个喜欢或擅长或适合的某个点上有所成就,使“瑕不掩瑜”,就可以了。“瑜”是美玉的光泽,只要光泽足够明亮,就足以照亮你的缺点而成为你的特点。
举一个例子,世界名模辛迪·克劳馥(Cindy Crawford),嘴角有一粒非常扎眼的黑痣,年轻时候,许多模特公司都要求她点掉这颗痣,她都拒绝了。在她成名后,有记者问她是什么原因使你坚持保留那颗黑痣?她回答:“我梦想着有一天世界闻名,虽说当时这件事对我有难度,但是我知道我一定能做到。我出名了,全世界就靠着这颗痣来识别我。”当她站在那个许多人仰视才能看见的高度,低下头来看走过的路时,不止一次地暗自庆幸没有随波逐流,如果她去掉了那颗痣,就是一个通俗的美人,顶多拍几次廉价的广告,就淹没在繁花似锦的美女阵营里面。(参张世普《征服世界的一颗黑痣》)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当我们还“一无是处”的时候,对那些苛责、挑剔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并不是真有那么多、那么严重的缺点。
█缺点和优点是一体之两面
我很喜欢林肯的一句话:一个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的确,你去看那些伟大的、杰出的人物,往往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的缺点和他们的优点一样多、一样明显,他们不“完美”,却很“完整”(所谓完整,就是既有缺点又有优点)。实际上,缺点和优点是一个硬币(你某一个特点)的两面,消灭某些缺点的同时,也在磨灭你的优点;克服某些缺点的同时,也在抹杀你的个性。消灭了所有缺点的人,就是没有任何个性棱角的人。
同一个特点,既可以表现为优点,也可以表现为缺点。谨小慎微的另一面可能是胆小怕事;勤俭节约的另一面可能是吝啬抠门;能言善辩的另一面可能是油嘴滑舌;踏实稳重的另一面可能是古板无趣,凡物都有阴阳。而且优点和缺点常常是相对不同事情而言的,比如个子矮对打篮球来说是缺点,对当坦克兵来说却是优点;我有一个儿时的好友,跟我说起过一段他求职的经历,当年他应聘湘财证券,跟他一起面试有许多重点大学的高材生(他是普通本科,浙江丝绸工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的),而且他不善言辞、不喜社交,看起来没有什么优势,可是结果偏偏录取了他,后来主管跟他说,就是看他话少,比较可靠,他们招的财务人员。
常有来访者问我如何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实际上,他是没有看到,他眼下面临的困扰,和他一直以来取得的成绩,可能都来自于和这个“毛病”相关的某个特质,如果把这个“毛病”去掉了,他的优势也就随之去掉了。我们不可能只要它的好处,不要它的坏处(因为坏处和好处都是从一个地方生出来的)。比如,A学生说她太浮躁,静不下心来看书,实际上她是典型的多血质,热情活泼,喜欢交际,曾在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中得过奖,她静不下心来和她取得过那么多成绩,都来自于这个“毛病”,她真正要做的不是改掉这个“毛病”,而是善用这个“毛病”。再比如B学生说他对人太敏感,人际交往处理不好,实际上通过了解,我发现他的人缘其实很好,对人敏感的人往往感受性强,能体谅到别人的心情,不会得罪人、伤害人,敏感给他带来了困扰,也给他带来了好处。任何一种特质,都是双刃剑,既给你带来正面的,也给你带来负面的,只是我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下的关注点不一样。你不可能只要好的,了解了这一点,才能对自己有一份接纳。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二十来岁时,常常为自己的外形和性格而感到自卑。外型上,无论是身高还是相貌都给人留下不了什么印象;性格上,作为一个男生,我似乎过于内向、过于腼腆,还有一点社交恐惧。感觉在人群中就像透明的“隐形人”一样,不会被人(其中很重要的是异性)注意。不过这一“缺点”居然在今天变成了我十分引以为豪的特点,因为我的外形不那么鲜明,性格不那么强势,所以不会给对方压迫感,对方可以在我面前“旁若无人”地轻松随意地说话。后来看大心理咨询专家杨凤池说,做心理咨询师不能长得太漂亮,长得像章子怡、范冰冰似的,来访者就光看咨询师了,当然长得太难看也不行——也就是说不要长得太惹眼、太引人注目——说的不就是我这样的人嘛!
我自己的体会是,当我把人生越来越调整到善用我“缺点”(实际上是“特点”)的方向上来,“缺点”也越来越对我的人生有正面的意义,我就越来越能接纳甚至感谢我的那些“缺点”,这些“缺点”不但不需要改掉,反而要发扬光大。当我们在做一些与我们天性相契的事情时,缺点也会成为特点、优点,反之,则优点、特点也会成为缺点,我真心希望还在纠结自己“缺点”的朋友,能了解这一点。
█多关注你的优点 别在意你的缺点 扬长避短
每一个人,我想,都有自己的怪癖。但是为了要保持正常,符合世界的眼光,他们克服了这些怪癖。因此,毁掉了他们的异禀。——查尔斯·布可夫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德裔美国诗人、作家)
实际上,缺点都是在特定的处境下和别人比较出来的,你想要多少缺点,就可以有多少缺点,只要你不断地和别人去比(如果拿“完人”的标准看,缺点更是数不尽的):和同学比,你太矮了;和别人比,你太胖了;和姐姐比,你数学太差了;再比如我常见一些女生,长得并不胖,却整天嚷嚷着减肥;长得并不差,却总是盯着结脸上的某个“缺憾”耿耿于怀,等等。回想我自己,什么时候最在意自己的外形呢?是我上大学到结婚这中间的十几年里:之前因为一门心思在学习,而且我一直是高中里是年级前三的“学霸”,所以并不是很在意这个问题;之后因为老婆的问题尘埃落定,不必再为被女生忽视乃至歧视而纠结,所以也就很少再想到这个问题。之前之后,这些“缺点”并不是不存在,而是没有现实的压力催逼我注意这些“缺点”。许多现实的压力,会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特别是在我们年轻时候,会因现实的压力迷雾而不能很好地了解究竟什么是自己真正的“缺点”,很容易被这些“缺点”吸引了注意力,而浪费了大好时光。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看看那些优秀人物,是怎样忽视他们的“缺点”的,他们似乎都有一种本事,能对自己身上的“缺点”不以为意(或者有幸生活在是一种可以让他们忘却“缺点”的氛围中),从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上,不至于分散精力。
◆下面左边这张照片,是鲁迅和萧伯纳、蔡元培在上海宋庆龄住宅的合影(1933年2月17日)。我多年前看到这张照片时,非常惊讶,一直以来心目中形象高大的鲁迅先生,怎么这么矮!经过查实,鲁迅的身高果然只有158cm!这个身高放在一位男性身上实在是有点寒碜。更令我惊讶的是,158cm的身高,鲁迅似乎并没有过分在意(令人惭愧的是,我168cm还很在意),鲁迅在《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一文中不乏幽默地回忆道:“午餐一完,照了三张相。并排一站,我就觉得自己的矮小了。虽然心里想,假如再年青三十年,我得来做伸长身体的体操……”下面右边的照片,是邓小平和拳王阿里的合影(1979年12月19日),邓小平的身高,也只有157cm。我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身边的人不可能看不到他们身高的“缺陷”,但这一“缺陷”似乎并没有给他们的人生造成负面的影响,后来更是在他们其他方面光芒的照耀下显得无关紧要了(对邓小平而言,个子小似乎更能显示他这位“矮个子巨人”的魅力)。
◆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有人说他长得像“外星人”,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恐怕不会没人提醒过他的长相,可是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他似乎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丑没有“自知之明”。2000年7月17日,《福布斯》杂志的封面故事是这样描写马云的: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马云说,看了这期《福布斯》后,才知道“自己其实有多丑”。2004年,在央视“人物”栏目,他对记者说“我觉得我肯定不帅,丑,我说不上,但是长得有点古怪而已,那个自卑感,我觉得没有过,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卑),上帝给了我一个独特的脸,我觉得有什么好自卑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是帅哥,都是漂亮的男人,就剩下我丑一点,那也挺好,那时我就变成最漂亮的,是吧。”(链接视频,16:50~18:10一段)
◆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原通用电气(GE)公司董事长兼CEO,被誉为“世界第一CEO”,他在自传中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
我的母亲从来没有管理过任何人,但是她知道如何去建立一个人的自尊心。我从小就得了口吃症,而且似乎根除不掉。有时候我的口吃会引来不少笑话,如果不是让我难堪的话。在大学里的星期五,天主教徒是不准吃肉的,所以我经常点一份烤面包夹金枪鱼。不可避免地,女服务员准会给我端来双份而不是一份三明治,因为她听我说的是“两份金枪鱼三明治”(tu-tuna sandwiches听起来像two-tuna sandwiches)。
我的母亲呢,总是为我的口吃找一些完美的理由。她会对我说:“这是因为你太聪明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瓜。”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对自己的口吃有过丝毫的忧虑。我充分相信母亲对我说的话:我的大脑比我的嘴转得快。
多年来我一直不知道,母亲在我身上倾注了多少关爱和信心。几十年后,当我翻看以前我在运动队照的照片时,我惊奇地发现,我几乎总是整个球队中最为弱小的一个。读小学的时候,我曾当过篮球队的后卫,那时我的个头几乎只有其他几位队员的四分之三。
然而,我居然对此从来没有一丝察觉。现在,每当我看着这些照片时,我总禁不住嘲笑自己就像一粒小虾米。可笑的是,我竟然从未意识到自己的个子小。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一个母亲可以为你带来多大的影响。她给了我那么多的信心。她对我说,我想做什么都会成功。这句话总是萦绕在我的耳边:“你尽管去做好了!”
(摘自《杰克·韦尔奇自传》)
PS:
●2012-9-1参加儿子幼儿园的新生家长会,九欣张桂兰园长就讲到扬长和避短的事,她说,长的长了,短的自然会长起来。我突然想到,这里的关键点在于,优点和缺点都是特点的反映,只是,优点是为外界所认可的特点,缺点是不为外界所认可的特点。对孩子长处的认同,是接纳、肯定了他自身的某个特质,使他有了自信心、成就感,激发了他生命本有的力量,生命本身获得了生长,这个生长的过程自然使各方面(包括缺点所对应的特质)都获得了发展,自然而然弥补了缺点,生命自然越来与圆融。这里的关键点,是生命本体更有活力了(而不在某个缺点或优点的增减),对缺点的批评,最大的问题是可能(当然,对有些人来说,也可能是激励)窒息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