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之所倚:从两个狱中的故事说起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有一部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下载阅读),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艘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远洋客轮上,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业余棋手(B博士)战胜了一位国际象棋冠军,而且这位B博士竟然已经二十多年未动过棋子了,本来连一个象棋爱好者都不是。他曾在纳粹的集中营中,被单独囚禁在徒有四壁的牢房里,不能接触人,不能看书,无聊得几乎要发疯。终于在一次提审中,发现边上挂着的一件大衣里有一本书,趁党卫军不注意抽出来一看,居然是一本国际象棋大师的棋谱,他很失望,但聊胜于无,这本棋谱成了B博士和虚无斗争的唯一武器。他以格子床单为棋盘,送来的面包做成棋子,摆弄其中的大师对局;熟练之后,他和假想的对手下;再后来,不用棋盘棋子,可以在脑海里自己跟自己下……就这样在集中营里度过了几年时间。最终弄得精神过分紧张,被医生称为“象棋中毒”。
这部小说的本意,是揭露纳粹集中营对人的摧残和折磨。但我却在故事里读到另一层意思,B博士几年如一日,没日没夜地下棋,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象棋上,最后竟然使自己的棋艺达到了超越国际象棋冠军的水平。
书里有些话非常吸引我:下象棋有这样一种奇妙的优点:把全部脑力集中在一个局限得很狭窄的活动范围内,即使拼命用脑思索,也不会使人脑子萎缩,相反,只会使脑子更加灵活,更有活力。/ 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愈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于无限。正是这种表面上看来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漠不关心的人,像白蚂蚁一样顽强地用他们特殊的材料建筑着自己稀奇古怪的,然而对他们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宇宙缩影似的小天地。/ 这种游戏既是古老的,又永远是新颖的;其基础是机械的,但只有靠想像力才能使之发挥作用;它被呆板的几何空间所限制,而同时它的组合方式又是无限的。
如果觉得小说里的故事是虚构的,没有说服力,我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高岛吞象(1832~1914),日本明治时期的易学大师(有“易圣”之称),他与B博士有着类似的经历。27岁时犯禁入狱,狱中偶得半本易经,因为牢里没其他事可做,所以昼读夜思,把易经读得烂熟贯通,最终悟到只有消除杂念,做到“至诚无息”,才能实现“神人交通”(参《高岛易断》作者自序)。因为占卦灵验,牢里的囚犯、看守都经常请他占卦。有一次囚犯们策划越狱,高岛反对,并且占了一卦(本卦履,变卦井),但越狱还是进行了,高岛虽然受了伤,但最终受井卦的启发逃过一劫。因为这样的生死经历,高岛对易经产生绝对的信仰。七年后出狱,一边从事实业(成为著名实业家),一边为人占卜(不收取任何报酬)。45岁时,又急流勇退(占得“遯”卦),专心致志于易经的研究。
他用《易经》进行广泛的占卜,小到寻物、天气、婚姻、营商、疾病、个人气运等,大到国家的军事、政治、国际关系,有事必占,几乎每占必中(许多占例先刊登在报纸上),许多占断结果被日本天皇、内阁总理和各省大臣所采纳。比如他曾准确预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参陕西师大版《高岛易断》“高岛有关甲午战争的五个著名占例”及编者序“易以观天下之变”);有一次首相伊藤博文(高岛的女儿嫁给伊藤的长子)出访朝鲜,高岛为他占了一卦(占得“艮”卦),艮是止的意思,力戒伊藤不要前往,伊藤不听,结果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
《高岛易断》下载
高岛吞象
牢狱之灾,虽然是祸,却在无意中提供了缩小着力点的机缘,因为在平常的生活里,有太多的诱惑,很难沉下心来做一件事。而监狱的环境,却使得B博士、高岛吞象(还可以包括周文王,“文王拘而演周易”)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都投注到了一个有限的地方。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孙子也说,“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幸福的真意》(下载阅读)中提到马西密尼教授的研究,研究对象有一组是半身不遂的病人,他们年纪轻轻便因意外事故丧失了运用肢体的能力。这项研究最出人意料的发现是,大多数患者都说,导致半身不遂的那场意外是他们一生中最不幸,但也是最有意义的事件。悲剧事件的正面意义在于,它带给受害者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并减少了冲突性或不必要的选择。
有些残疾人能够达到了我们健全人都远远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残废,所以我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我们有太多的可能性,什么都不愿放弃,所以我们把精力分散在许许多多“可能”的地方,但是到头来,很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到一定的高度,甚至一事无成。而身患残疾的人,命运迫使他们断了很多念想,对很多事情彻底死心:好好干眼前的这件力所能及的事吧;也迫使家人断了很多念想,不再给他任何压力:只要好好活着就好了。于是他们能安心地、从容地经营自己的人生,真正静下心来想想自己能做点什么,在仅存的有限可能中,闯出一条路来。
我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觉得某段时间,除了做正在做的这件事,还可以用来做其他事的时候(特别是这其他事,也能带来很大甚至更大收益的时候),心就会变得浮躁,不容易全身心沉到当下的这件事里去。相反的,当我觉得某段时间,除了做正在做的这件事,做不了其他事(客观条件限制你没有做其他事情的额可能)的时候,往往容易专注。我记得有一次,系里到外地开会,上午自由活动,大家都相约打牌,我不喜欢打牌,所以留在房间里休息,百无聊赖中想起带了一本书,于是拿出来翻看,因为除此以外,实在无事可做,所以看得格外入迷,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我至今记得这是一本错字很多的盗版《周国平文选》,也正是这天之后,我对周国平的哲理散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实生活中这样的经历很多,比如假期回老家,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生病住院,不可能下床做其他事等等,都可以给我们提供聚焦的机缘(善不善加利用则看我们自己了),处境替我们断绝了许多可能性,摒除了许多诱惑和干扰,让我们“死心塌地”地做好眼下力所能及的事,反而能有所得。
补充
●上述的例子,是被迫、不得已的放弃,还有主动、自愿的放弃,如佛家的“难舍能舍”、道家的“为道日损”等等。
●这几年里,有不少学生向我咨询静不下心来学习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面前的选择太多了、诱惑太多了(有比学习更让人心动的事情在撩拨),或者强求自己的东西太多了(明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还强迫自己学,心浮气躁就在所难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