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e课堂·讲学之风 >> 内圣外王 >> 从人生说起 >> 文章详细

谈两性、恋爱、婚姻等(5)
作者: 发表时间:14-02-17 点击率:2724

 

本篇是在前几篇基础上作一些补充,也顺便回答一些问题。

 

1】爱是心跳的感觉?——补充两则心理学研究

一则摘自《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社会心理学部分P172

专栏2-17 激情爱的理论

哈特菲尔德认为激情爱的实质是个体的紧张和唤起的状态被贴上了“爱情”的标签。爱情是生理唤起和心理标签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沙赫特的“情绪二因素理论”,情绪=生理唤起×认知标签。不同情绪的生理的反应可以非常相似,比如恐惧、焦虑、开心的时候,人们的心跳都会加快、手会颤抖。但由于人们对这些反应的解释不同,就可能会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情感。个体如何解释情境、解释自己的生理反应,往往与外部的线索和“诱因”有关系。英雄救美女,容易演绎出爱情佳话。就是因为在危急状态下,美女生理上高度唤起,这时候如果英雄从天而降,就很容易被美女解释为是她紧张的理由。于是危险过后,美女会觉得温情和吸引油然而生。

加拿大温哥华北部的千山万壑中有一座卡皮兰诺吊桥,建在湍急的河流上面230英尺的空中,非常危险。但这座桥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索命桥”——几乎没有人在这里自杀,相反却上演了许多罗曼蒂克的故事而被认为是“爱情桥”。这其中的道理应该不难理解。

*伊莱恩·哈特菲尔德(Elaine Hatfield,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把爱情分为激情爱(passionate love 狂热式爱情)和伙伴爱(companionate love友谊式、伴侣式爱情)。一般来说,恋爱的初期激情爱的成分多一些,随着彼此关系的稳定,特别是结婚以后,双方的情感会转变为伙伴爱。

 

另一则来自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Peter Salovey教授提到的两个心理学实验:

1)把男性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在实验开始之前,美女助理告诉他“请在这里等一下,实验马上开始,在等待期间请填写这张表格”,表格中包括对助理的吸引力打分。另一组,在实验开始之前,美女助理告诉他“请在这里等一下,我们一会儿要进行有些疼痛的电击实验,在等待期间请填写这张表格”,表格中也包括对助理的吸引力打分。

实验的结果,后一组的打分普遍偏高。为什么呢?研究人员的解释是,因为当他们坐在那儿想着将要接受疼痛的电击时,他们心跳加速、掌心出汗、呼吸急促,他们会错误地以为他们对美女助理有好感。

2)让男性被试看《花花公子》中的美女照片,每张照片停留几秒钟。看的时候带着耳机,他们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问他们觉得哪张最吸引人?

实验的结果,被试会选择他们心跳加快时的那张美女照片,说那个美女就是他的梦中情人。而这个实验有意思的地方是,其实他们听到的不是自己的心跳,而是心跳的录音,研究人员可以任意操控“心跳速度”,加速,减速。——可见我们是多么容易被误导!

Peter Salovey教授说,如果被试事先了解实验的来龙去脉,他们还会对美女助理或美女照片给出偏高的评价吗?应该会打点折扣。我打个夸张点的比方,比如我告诉你,你迷恋哥是因为有人在你饮料里下了迷幻药——知道了这一“真相”,你会有什么感觉?

 

想起冯友兰在《论大学教育》中说“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一专知识外,还养成一个清楚的脑子、热烈的心。没有热烈的心,人生恐怕会很乏味;没有清醒的头脑,人生恐怕会迷路。生活中,我们要投入进去尽情忘我地演自己的戏,但偶尔也要跳脱出来,平心静气地看一看我们自己演的戏。

  

2】“是你变了吗?”

无印良品有一首歌,“是你变了吗”:是你变了吗/我已经跟不上你的步伐/已经不明白你的想法/已经不再看见你眼中的牵挂/努力说服自己你没有变/多想听你说自己并没有变/很想看我们从前的照片……

当我们觉得感情出了问题,真的是因为对方变了吗?如果对方没有变,难道是我看错了吗?

或许都不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戴安·费恩利(Diane Femly)教授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者问人们结婚和离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结果让人惊讶——两者是很接近的。比如有一位女士的结婚原因里有“他太有幽默感了”,而她给出的其中一个离婚原因却是“他总是耍贫嘴”;还有一个人,说她对她的伴侣产生好感是因为他很随性,后来又形容他整天做白日梦,不会事先计划。也就是说,其实这些人不是不知道未来配偶是什么样的人,也不是因为他们变了——其实,正好相反,对方还是那个人——只是我们自己的激情和幻觉已经消退。我们对这些特点的解读变得不一样,一旦事情开始出问题,所有那些个性的优点都变成了缺点——其实是同一个特点。可以说,这里面,谁都没有变,也谁都没有错,是老天爷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当然,确实也有可能是对方真的变了,但一个人本性大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热恋时,对方什么都是好的,我们有着如此包容的心态、如此欣赏别人的能力、如此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此挑战世俗的勇气……我们似乎被人性的光辉所笼罩,摆脱了平日的生活状态(按照我们日常的状态,我们很少有勇气闯入另一个陌生人的世界,这就是爱情的魔力,它帮我们打破了这层障碍),成为了一个“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可是,这一切都是丘比特的箭赐予我们的,这支箭不久就会失去效力,这时候,真正考验一个人的时候就到了——没有丘比特的帮忙,我们自身(而不是丘比特)有没有力量让人性的光辉得以呈现?我们自己有没有准备好去应对那些现实的问题?有些人可以做到,有些人则做不到,就看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修为了。

说到底,还是修行的问题,有人说,婚姻是一场修行,的确如此,幸福生活,是修来的。

 

3为什么在“五伦”(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中,“夫妇”可能是最难处的?

父子(父母和子女)、兄弟(兄弟姐妹),是血缘关系,有着天然的、根深蒂固的情感连结,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很难撼动这种连结。

君臣(领导和下属,工作关系)、朋友,是相对宽松的关系,没有那么多纠缠。君臣,在今天的社会,大不了跳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过去,实在受不了,也可以辞官)。朋友,则更为轻松。

而夫妇,没有天然的情感连结(不像父子、兄弟),却是零距离、长时间地捏合在一起、缠绕在一起,耳鬓厮磨(不像君臣、朋友)。你在别人面前,可以只给他们看你最美好、最光鲜的一面,但在伴侣面前,你的许多缺点、弱点、坏习惯都一览无余、无处可逃。你要近距离、长时间地面对一个真实的人,而这个人本和你不沾亲不带故。

所以,个人以为,在这五伦中,夫妻关系是检验一个人真实修为的试金石。

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顺序是很有道理的,“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我们和外人的关系,通常只是短时的相处、有限的接触,所以还可以通过一些人际技巧、表面功夫甚至伪装来实现“良好”的关系;但和家人的关系,这些技巧、功夫和伪装是很难奏效的(而且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只能以自己本有的、真实的东西去面对。如果一个人和外人的关系很好,却和家人的关系不好,很难说这个人有真修养,而只是孔子所说的“乡愿”一类人,他没有能力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别人。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推出去的,是很真实、很真诚的东西,而反过来,则可能是虚假、伪装的东西。(在和家人的关系中,夫妇没有先天的基础,而更多靠后天的修行,所以是更大的考验)

 

顺便谈及一个问题,我们常看到一些很纠结的亲子关系,其实这只是表象,背后还是根深蒂固的亲情在起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很纠结,恰恰说明他们被“亲情”拴得太紧了,因为两个人之间天然的情感连结很牢、很紧,所以其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触动、牵动另一个人(就像我们玩的一种游戏,一根绳子,两个人各抓住一头绕过腰间,看谁先拉动对方)。表面上无论表面上如何的唇枪舌战、刀光剑影、充满“火药味”,内在深层的情感连结是如如不动的。如果我们能够看到、体会到我们与父母亲之间表面冲突背后的深层情感,我们会有更多的释然、安心,更多的相互信任,而不会被表象所误导。许多情况下,只是感情的流动受到了阻碍,而不是没有感情,亲情永远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不会消失。我举个例子,我曾看到一个视频,是让年轻人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说一声“我爱你”,看看父母会怎样反应,有些回答是很有意思的:“别犯病,什么时候回来?”“别吓我们,别想不开。出什么事儿了?”“啊?喝多了?”“怎么了?又没钱了?”等等,这里,我相信父母听到肯定是开心的,但表达出来的却有很大不同,有时以变相甚至反向的方式。

 

4】面对性欲

无论从我亲身的体验,还是从咨询的感受,或许可以说,青少年的心理地图,就是以两性关系(包括灵与肉两个层面)为底色的。不管你怎么否认,怎么无视,它都在明里暗里影响着你甚至操纵着你,这是年轻人心理的一个非常基本且非常重要的事实

在青春期,肉与灵、性与爱是同时觉醒的,但相对来说,男性偏于身体的成分更多些,而女性偏于心灵的成分更多些吧。从一个男性的角度来说,从青春期开始的性觉醒过程,充满了迷乱、兴奋、惊慌、羞愧、痛苦等复杂的心理,整个身体被一场汹涌的风暴裹挟、席卷,这股风暴把我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我们毫无抵抗之力。一个十七八岁、二十岁来岁的男生(在古代,这个年龄差不多谈婚论嫁了,但对今天的多数男青年来说,可能还要等很多年),究竟该怎么对付这场风暴?该怎么对付脑袋里那些意乱情迷的想法,和身体里那些风起云涌的冲动呢?前几年翻到罗永浩的一段话,他说曾经看过一个笑话,说是法国文化部长到美国访问,参观高耸入云的帝国大厦,笑道,“这让我联想到性”,美国人问,“为什么会联想到性?”部长说,“我看到什么都联想到性。”罗永浩说,“有那么一阵子,我觉得我们全都是法国文化部长。

这场风暴,实在是不容易对付的。我举个例子,圣雄甘地,我很钦佩的人物之一,他是苦行、禁欲的典范,但我后来在《甘地自传》中读到,他年轻时曾耽溺于肉欲,他说“我对父母是孝敬的,但是我耽溺于肉欲的程度并不亚于我对父母的孝敬”,还说有一次一位朋友把他带到妓院,告诉他该怎么做,连账也帮他结了,他坐在妓女身边,几乎说不出话,看不见东西,最后被骂着赶了出来。——连这样伟大的模范人物,都对付不了,我们这些并非圣贤的平凡人物,又能怎么办呢?——实际上,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终于看到一位我钦佩的伟大人物,愿意真诚地和我谈谈他是曾经是怎么被两性的问题所困扰的同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卢梭在《忏悔录》讲到他的自慰经历,比如曾国藩在日记里提到他对朋友妻室“注视数次”,对别人姬妾“目屡邪视”,还有“闻色而心艳羡”,“午初,人欲横炽,不复能制”等等(虽然对他骂自己是真禽兽不敢苟同,但一位道德人物能如此坦诚,已经很不容易)。我相信,无论凡圣,在年轻时候,都曾经历过爱与性的困惑与挣扎,只是因为我们“为贤者讳”或者贤者本身也不愿谈及,我们很少看到而已。

 

在我回忆起来的整个教育里头,似乎是对这一基本且重要的事实“装作”看不见,好像完全不知道这些年轻人的身心正在究竟在发生什么变化,只是一些轻描淡写、不痛不痒的建议(没有教我们面对、正视如此真实而重要的问题),或者一本正经、道学家式的教训(没有教我们接受那些正常的心理、正当的行为),这些丝毫无助于我们化解那些困扰,反而有可能增加我们的心理负担。

那你说怎么办呢?我想,最好当然是通过两性的真实交往咯,两性的问题(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肉体的),当然只有在两性的真实互动中才能真正化解,我们不可能指望靠接受一些知识、思想、教条,在头脑里解决这些问题。——这可以说是一个基本的常识。所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实际地去接触异性的世界(哪怕你不想谈恋爱不想结婚),这是最基本的。

如果暂时没有异性的伴侣呢,我觉得至少不要在心理上强行压抑自己(比如觉得这些想法干扰学习,一个高尚的人不应该有这样龌蹉下流的想法等等,千方百计地想要排斥、消除它们),这就像我们在饿的时候硬要压制的食欲让自己感觉不饿一样,不但不能消除饥饿感,反而使饥饿感更加鲜明。我虽不知道什么是解决爱与性方面饥渴的最佳方案,但我知道粗暴的自我压抑显然是最差的方法之一,而且会带来很多的心理问题。我们首先要接纳这些想法、冲动的正常性(而不用着羞耻感、罪恶感、内疚感、恐惧感等等),其实正是因为你有这样的想法、冲动,你才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年轻人。想起多年前看到许知远在一篇文章里说,有位作家在年过中年以后回到母校重新读书,他在课堂上突然感到牛仔裤的紧绷,这种感觉久违了,在他看来,因为一个景象而引起的生理反应是绝对属于年轻人所特有的其次可以通过一些辅助的方式来缓解,比如探索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热衷的事情上,往往会淡化身体的欲望(食色),比如孔子就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废寝忘食确实是可能的。不过这也不会完全消除两性方面的正常需求,因为我们是年轻人。再比如自慰(我在上文中提到过,这是90%以上的男性都会有的行为)等等。如果还是无法化解呢,我们得明白,青春期本来就是过渡期,充满了各种彷徨和困惑,如果完全没有这些挣扎,像童年期那样无忧无虑,我们就不会有成长,当我们接受了这一点,或许心里会安心一些吧。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