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杨老师:
您好,我是城市学院院报的记者陈显婷,在院报做了两年的学生记者,现在是传媒分院新闻大三的学生,早就久仰您的大名了。之前有写过关于您的稿件,但是都没机会采访到您本人,这次终于有幸能采访您了。
我平时在微博上对您有较多关注,特别是对您关于“健心房”、“生生学堂”等的筹办和建立像很多同学一样很喜欢。一直以来都没见过哪个老师像您这样,这么爱好文学、爱好读书、以文会友、以书养情,我还去过您的课堂,真切的感受到了您的魅力。
杨老师,我这次采访您主要是想了解关于您的“健心房”的一些事情,请教您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问题,不会占用您太多时间。总共五个问题,前四个主要是采访您的问题,最后一个是特地为我自己问的,希望能得到您的教诲,我会用心聆听。
①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建立“健心房”这个想法的?是什么启发了您的灵感想到要做这件事的?
想法很久以前就有,其实我的经典会读、日新晨读、心理咨询等等和健心房是异曲同工的,都是出于同样的想法。
是什么启发了我?主要还是我自己的经历,在我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遇到过很多人生方面的困扰,而阅读是我解决这些困惑的主要途径(因为实在也没有别的办法,“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常想,如果当时有人指引的话,路走起来或许会顺畅一些吧。
与学生的接触中,也慢慢发现,人生的基本问题,都是大同而小异的,一些我曾经遇到的问题,许多年轻学生也同样在经历着,也同样在迷茫着,我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过去的自己,所以我有一种很深层的动力想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用儒家的话讲,这算是“推己及人”吧。这是我做这件事的内因。
当然,除了内因,还少不了助缘,今年暑假,偶然看到“阅读疗法”这个词,感觉特别契合我想做的事,于是查了许多资料,形成了一个初步方案,令人高兴的是,在城院图书馆领导沟通后,一拍即合,立即着手建设,10月21日就梦想成真了。
② 您觉得“健心房”是如何通过阅读的方式治愈心灵、开启不同的人生的?
我觉得阅读要真正对一个人产生作用,有几个因素:
第一要有发问、求解的心,我们有问题,书才会有回应。书要起到疗愈心灵、开启人生的作用,前提是个体要有自发、自觉的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才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二是真正与自己性情相契合的书。许多人常常身陷于别人觉得他应该读的书中间,而与那些真正能打动他灵魂的书失之交臂,甚至终其无缘,这是很可惜的。
第三是适时地得到师友的指引和帮助。人是活的,可以随时可以回应你特定的问题,这一点书很难做到,书毕竟你一个人量身定制的。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道理。
我对健心房的设计,就是基于这些因素的,比如自发的沙龙、书籍的选择、师友的互助等等。
③ 您觉得读书给人带来的最大的乐趣和益处是什么?您作为一个学机械和管理的人来说,读书的这十几年来,给您带来了什么?
英文里有两个词,Inform和 transform 前者告诉你一些知识,后者则是改变你本身,读书真正的意义是促成生命的转化和成长。我们从小到大都被inform了大量知识,但这些知识对解决真实的人生困境却如隔靴搔痒,好像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但自己的生命越疲惫、越纠结、越浮躁……读书和人生完全分离了。
我读书的这十几年来,给我带来了什么?有些书(比如教科书)帮助我谋到一份职业,有些书(比如心理学)帮我度过了一时的困境,有些书(比如儒释道)帮助我安身立命……不过最重要,还是在于帮助我看到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改善自己。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的“不亦说乎”。为己之学,是其他所有学问的根基,因为自家生命不能安顿,还能谈什么其他的学问呢?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张载
④ “健心房”里大概有几类书?您觉得读书跟做人有哪些方面的联系?
我从自己读书的路径出发,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励志、自助类的;第二类文学(感性)、心理(理性)类;三类是文化原典。第一类是下药,可以止痛;第二类是中药,可以治病;第三类是上药,可以养性。真正能给人持续滋养的书,大都在东西方文化源头上(第三类)。但对许多求助者而言,开经典名著的书方,恐怕起不了作用,所以开书方时,需要三类书的配合。
读书跟做人有哪些方面的联系?可以有联系,也可以没联系,古今中外,书读得很多,人做得很差的大有人在。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能否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连自己的真实生命都体贴不到,又怎么能体贴得到那些素昧平生的作者的生命呢?书毕竟只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从根本上说,不是书改变了你自己,而是你改变了你自己。
⑤ 最后这个问题是我个人很想要问您的。杨老师,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我总是有一种无法潜心读书的感觉,好像在看电影一样,开头不好看就一下子没了兴趣,便不想再读下去。这就你好像人生的路途一样,迷茫之后,再没有了前行的勇气。您说我中情况要怎么办?要读那些种类的书才会慢慢好转?请您帮帮我。
无法潜心读书,可能有很多原因吧:
比如没有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书,读不下去的书最好不要强读,天底下没有什么人人“必读书”,别人说好的书,我没兴趣就是没兴趣,要敢于承认这一点,凭什么我“应该”有兴趣。如果一本书,切中你一直以来都在求解的问题,或者作者的性情与和你十分契合,自然会“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哪怕是一本书,也不一定要从头读起,挑你感兴趣的读即可,放轻松呵呵~
不过有时候沉下去进入状态会有一个过程,比如你要写篇文章,一开始不想做,但是如果你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论情不情愿先坐下来尝试着写几句,很可能过了十分钟二十分钟,就进入状态了,有时候,不是心静了才能读书,而是读着读着才能心静。给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好让自己进入状态,这个也很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室肯定比在宿舍看得进去,是不是?
读那些书才会慢慢好转?这个问题在我不了你的情况下很难回答,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需要最先了解的问题就是:我是怎样一个人?我真正需要什么?
这些问题大部分在我的讲座中http://www.sssch.net/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13294075618都有回答,可以参看。
杨老师,非常期待您能有时间接受我的电子邮件采访,向您表示感谢。下面是我的联系方式,有什么事您可以随时联系我。
电话:653046 邮箱:503081053@qq.com 新浪微博:西墨夕
祝:工作顺利 身体健康 “健心房”越办越好。
2013年10月22日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报记者 陈显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