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媒体关注 >> 纸质媒体 >> 文章详细

201212杭州图书馆内部刊物 文澜讲坛讲师介绍
作者: 发表时间:13-12-28 点击率:4346

该刊物一直未收到纸质版,以下是我当时(201212月)提供的文字材料。

【讲座概要】 

儿童经典诵读——为孩子奠定一生的文化根基

“儿童经典诵读”,简单地说,就是按传统私塾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孔孟老庄等等,它的基本理念就是:儿童(0~13岁记忆力的黄金期)——适当的教育时机;经典(东西文化中的不朽经典)——适当的教育内容;诵读(不求甚解只求多读熟读)——适当的教育方法。

许多家长不禁会问,都21世纪了,还让孩子读这些陈年的“古董”,不会把孩子教坏吗?大家可曾了解,毛泽东读过“六年孔夫子”(五任私塾老师),陈独秀秀才考了第一名,蔡元培是前清翰林,鲁迅读过11年私塾(其中12~17岁在大家熟知的三味书屋),茅盾能背《红楼梦》,巴金能背《古文观止》,数学家苏步青能背《左传》,物理学家杨振宁能背《孟子》,甚至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能背《大学》、《论语》、《孟子》、《孝经》等大量中国经典。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优秀人物的文化底蕴,基本上都奠基于传统私塾的经典教育。

我们再来看,20世纪后半叶以来,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都少有新的大师级人物出现呢?一个重要原因是,自从民国初年以来,中国人彻底抛弃了传统教育(教化)的形式和内容,从而把我们古圣先贤的智慧扫出了国人的心灵,这种“自宫式”的做法,“成功”地切断了中国人的精神命脉!不再读四书五经的中国人,因而变得更有思想、更有文化、更有创造力了吗?废除经典教育以来,孩子们成年累月地只读那些小明小红小猫小狗之类没有营养的教材,“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吃”这些没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心灵怎么能够茁壮成长呢?我们应该好好想想,究竟是四书五经障碍了我们,还是我们糟蹋了糟蹋了四书五经呢?

以上是就教育内容而言,就教育方法而言,传统私塾就是让孩子不求理解,反反复复地读,直至烂熟于心(日本人称之为“素读”)。因为孩子耳聪目明且记忆力强,任何他听到看到的东西,都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如明镜摄物一般,吸收到心灵的深处,牢牢印刻在里面(所谓“耳濡目染”)。如果我们能趁这段时间,在他们心里装下人类最优美最智慧、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化经典,他们是真可以做到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这样的储备将是受益终生的,那些大师正是得益于此。相反,如果我们在这段时间只给他们(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一个充满了低俗广告靡靡之音的贫乏庸俗浮躁肤浅的文化环境,或者逼迫他们学习那个年龄本不可能胜任的奥数难题(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个人的形式思维即抽象思维能力要到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才开始慢慢成熟),那么他们的心灵就可能永远与人类最有价值的文化绝缘了(我们这些大人就是极好的证明,多数人没有合适的机缘,是再也捧不起四书五经了)。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需要理解呢?不理解的东西背下来有什么用呢?其实,理解本来是一个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渐展开的过程。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某个时候忽然理解了曾经铭记在心的某句话。我们应该有耐心让孩子在人生的旅程中慢慢咀嚼、慢慢品味、慢慢消化,理解是在反复涵泳体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实现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在漫长的人生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达成的(在实践中慢慢领悟),给不给孩子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这是我们家长的事情,理解,则是孩子将来自己的事情。意大利作家伊塔洛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这样说:“这种作品(指经典)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铭记在心的经典,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启发我们的人生、滋养我们的生命。好东西要先吃到肚子里,然后才可以慢慢消化、吸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该储备的时候不储备,那么等想要发挥或需要发挥的时候也将无从发挥。

再一个问题,从哪本开始读起呢?经典有很多,建议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等内容开始。具体从是哪一本呢?因为我们不要求孩子理解,所以不必纠结从哪一本开始最好(更不要去纠结选哪套教材的问题,只要大字、注音、正规出版的都可以),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就拿起一本经典来读。如果您的孩子很小还不会说话,可以先让他多听(家长读更好,播音频也可以,音频可以到生生学堂网站下载)。

讲了这么多,一些家长可能还是有些疑虑,读经典对我的孩子一定有用?其实,平心而论,古代有科举考试,读经的人多了去了,也不见得都出类拔萃,而不读经的人也未必都不能成才,君不见“刘项原来不读书”。诵读经典是给我们的孩子更多的储备,这些储备能否转化为“正能量”,最终还是靠人,靠父母的身教、更靠孩子的努力。

希望有心的家长,当下就能行动起来,为孩子奠定受用一生的文化底蕴。希望将来中国社会,会更好,闾里风日闲静、书声琅琅……如果您在行动中遇到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交流,我的联系方式:生生学堂Q群(78196204),生生学堂网址(www.sssch.net),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邮箱younghf@163.com

【问题解答】 

    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

有人说我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我更关心的是当下的生命。我本科学机械,研究生学管理,这些学问可以帮助我理解我之外的世界,却不能帮我认识我自己、安顿我自己,后来才慢慢找到,发源于中国的生命学(儒释道)和发源于西方的心理学可以给我的人生以真正的帮助。因为自己有受用,希望推己及人,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的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一个个替他开出一条路来走去”,我做心理咨询、带小朋友读经典,带大学生读经典等等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我做这些事情,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都能得以成长、得以畅达。复兴中国文化,这是后话,《大学》里说,治国平天下要以修身为本。

我们成人怎样读懂经典呢?

成人读经典,首先要放下身段、放平心态,把自己当做幼儿园的孩子一样老老实实读,不贪多,不求快,先不要去计较其中的意思。其次,要“读”经典而不是“看”,直接面对原文,出声地朗读,全身心投入去感受那个声音(以“身”体之),从头去体味汉语的语感、语境。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这是“补课”),真正对经典内涵的领悟,还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身实践,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功夫,在自己生命上做功夫,真诚做人踏实做事,如此才能真正接得上古人的精神。如果我们连自己的真实生命都触摸不到,怎么可能“穿越”到几千年前体贴到圣贤的真至精神呢?接通了自己的真实生命,才能接通圣贤的真实生命。我们得把自己的生命状态调整到可以接收的频率(就像收音机一样),才能接收到圣贤以心传心传递过来的东西。当我们自己的生命苏醒过来了,我们所读的文字也会明白起来,你活了,你读的文字也就活了。

 

(小问题经删改后):

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

我本科学的是机械,研究生学的是管理,这些学问可以帮助我理解我之外的世界,却不能帮我认识我自己、安顿我自己,后来才慢慢找到,发源于中国的生命学(儒释道)和发源于西方的心理学可以给我的人生以真正的帮助。因为自己有受益,自然而然推己及人,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的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一个个替他开出一条路来走去”,我做心理咨询、带小朋友读经典,带大学生读经典等等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

我们成人怎样读懂经典呢?

成人读经典,首先要放下身段、放平心态,把自己当做幼儿园的孩子一样老老实实读,先不要去计较其中的意思。其次,要“读”经典而不是“看”,直接面对原文,出声地朗读,全身心投入去感受那个声音(以“身”体之),从头去体味汉语的语感、语境。但真正对经典内涵的领悟,还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身实践,我们得把自己的生命状态调整到可以接收的频率(就像收音机一样),才能接收到圣贤以心传心传递过来的东西。当我们自己的生命苏醒过来了,我们所读的文字也会明白起来,你活了,你读的文字也就活了。

 

【个人介绍】

杨海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曾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首届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多年来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于文化公益。他在社会上创办义塾“生生学堂”,在学校里、小区里组织家长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多年来不曾间断。他在学校里发起“无形书院”,召集学校里的老师学生和社会上有心人一起探讨国学经典。他还在每周一三五清早六点多,带领大学生在校园的河边晨读国学经典,这一活动一直坚持到他搬家离开校内教工宿舍。他始终坚信,多一个真心读圣贤书的人,社会就会少一分浮躁之气。此外,他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热心于青少年的心灵成长,经常为校内外的求助者提供义务的咨询。他的公益活动受到过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光明日报、青年时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杭州网等许多媒体的关注。

【书籍推荐】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王阳明《传习录》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

中华书局的“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我最喜欢的书,当然是中国的经典,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坛经》等等,还有《王阳明全集》、《梁漱溟全集》、《牟宗三先生全集》、《顾城文选》,还有一些心理学家的书,如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罗杰斯等。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