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身心自助·心理/中医 >> 健心房沙龙 >> 主题沙龙 >> 理念|概况 >> 文章详细

20130825我关于阅读疗法的实践与思考(附在城院图书馆开辟阅读疗法空间的设想)
作者: 发表时间:14-03-11 点击率:3773

 

我关于阅读疗法的实践与思考

 

杨海锋  写于20130825 

 

我曾在公益赠书计划的按语中说到,赠书的初衷是帮助生命的成长,是以推荐好书为媒介的一种人生咨询。

近来发现,这一想法和做法有一个非常贴切的表述——阅读疗法(reading therapybibliotherapy

 

阅读疗法的历史

将阅读视为一种治疗身心的方法,古已有之。比如: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神同时掌管着文艺和医药,暗示着那时人们就已将文艺视为自救的良方;古埃及的一些寺院图书馆就因是治疗中心而闻名,古埃及底比斯城的一个图书馆正门上方还镌刻着“医治灵魂的良药”的字样”;中国汉代的刘向也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清代的张潮还提出了“书本草”(“本草纲目”的本草)……

但正式提出“阅读疗法”这一概念,还是近代以来的事。一般认为, 1916 年美国人塞缪尔·麦克乔德·克罗色尔斯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文章,首次创造了一个词:bibliotherapy,标志着阅读疗法研究在西方的兴起。

 

阅读疗法的定义

我略举几个“阅读疗法”的定义,与我所做的事情不谋而合:

1961年《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收入bibliotherapy一词, 对其作了两条释义:A. 利用选择性的阅读辅助医学与精神病学的治疗。B. 通过指导性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

美国学者韦伯斯特(Webster1981) 给阅读疗法的定义是:通过针对性的阅读,为解决个人问题提供指导

1995年国际阅读协会出版的读写词典对阅读疗法的解释是有选择地利用作品来帮助读者提高自我认识或解决个人问题

1969年美国出版的图书情报百科全书给阅读疗法的定义是阅读疗法就是在疾病治疗中利用图书和相关资料。它是一个与阅读有关的选择性的活动这种阅读作为一种治疗方式是在医生指导下有引导、有目的、有控制地治疗情感和其他方面的问题。该书并补充解释道阅读疗法是一种交流方式。图书和相关资料作为媒介通常有助于建立一种交流方式。有助于增强病人接受治疗的氛围。阅读疗法是一种利用文献的力量, 以达到了解、领悟与自我成长目的的一种活动。

阅读疗法——交互过程一本手册一书的作者海尼斯给阅读疗法下的定义是阅读疗法就是利用文献在被指导者和指导者之间创造出的一种治疗性质的交互的过程

 

阅读疗法的分类

关于阅读疗法的分类尽管林林总总, 但最有影响的还是发展阅读疗法和临床阅读疗法二分法。1)发展阅读疗法(阅读保健),面向正常人,目的是通过阅读完善读者的人格,促进其心理健康。2)临床阅读疗法(阅读治病),面向临床患者,目的是通过阅读调节心理和对疾病的看法,对患者发挥辅助治疗的作用。以中国文化背景来理解,发展阅读疗法是一种治未病的疗法,临床阅读疗法是一种治已病的疗法。

在我的实际咨询中,两类问题都会碰到,而在大学生中,发展性阅读疗法尤其为重要。

另一种对我有一定启发的是海尼斯的分类:以阅读为中心的阅读疗法和交互式阅读疗法。以阅读为中心的阅读疗法是读者自我管理式的,指导者只负责选择和提供文献,能否达到预期的疗效, 完全靠推荐文献的针对性和读者自己的领悟能力。而交互式阅读疗法与以阅读为中心的阅读疗法的最大区别是,治疗的过程不再把重心高度集中于阅读行为,寄希望于读者自己的领悟,而是集中于围绕读物的指导性对话,希望通过人际交流鼓舞读者。

在我看来,阅读之所以成为一种疗法,关键在于交互,缺失了交互环节,就不称为一种疗法了。

 

阅读疗法的优势(特别是在大学里)

首先,大学本来就有良好的读书氛围,阅读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一。遇到人生的问题求助于阅读相关的资料,是很普遍很常用的方式。

其次,大学生本来就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一般就一个特定的问题,搜索到这一问题的成因、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等等是不成问题的(当然如何运用又是另一回事)。

此外,阅读疗法还有如下好处:比如1不用担心暴露隐私;2)随时随地简便易行;3)不会有什么压力,因为书是“中性”的;4)可以多方参照,弥补个体咨询师的不足等等。

泰山医学院的宫梅玲老师曾对大学生心理困扰求助方式进行调查(1999年),结果发现排名前两位的求助方式是知心朋友倾诉法和读书排解法。其中因性的困扰求助图书的占89.2%;因交际困难求助图书的占61.8%;因就业压力求助图书的占51.1%;因恋爱烦恼求助图书的人占48.1%。十几年来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求助于文献阅读的方式应该更为普遍(但也正是因为网络发展、信息爆炸,如何找到“对症”的文献和书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阅读疗法与我

以我个人经历为例,从大学起,我便有很多的烦恼和困惑,我想到的主要求助渠道,便是书籍。我是理工科学生,但我经常徘徊在浙大图书馆的某几类书架前:励志、自助、心理、哲学、历史、文化、宗教等等,其中有些书,对那时的我有很大的慰藉。

回过头来看自己近二十年的人生,总体上是我自己的某些“问题”促使我去寻找某些书籍,而这些书中的某几本使我的想法、做法(乃至人生)发生了一些变化,新的想法、做法又促使我寻找和发现新的书籍,……,如此不断的交互影响,在交互中不断提升。比如我在做公益的读书、赠书活动中,渐渐了解了阅读疗法,而对阅读疗法的了解,有对我做的事(还包括心理咨询)有不少的启发。

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路,就是不断由问题出发,由书籍提领的过程。(这个“书”是广义的,包括讲座、电影、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诸多形式)。

 

 

关于阅读疗法的“书方”

图书疗法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开书方”,也就是推荐图书。

就我自己而言,对我的人生有过帮助的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励志、自助类的;第二类比第一类更深入一点:以感性的方式深入(文学艺术创作)——小说类作品;以理性的方式深入(科学实证研究)——心理学著作;第三类则是较高层次的经典,直契人心人性本源(比如东方的儒释道,西方哲学、宗教等)。

这三类书,大抵可以对应《神农本草经》中所说的三类药,“上药为君,主养命;中药为臣,主养性;下药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和合君臣佐使。”或者,按照我的另一种说法,第一类是止痛的,第二类是治病的,第三类是养生的。

从我这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在做经典诵读、经典会读、经典晨读等等的公益活动)的体会看,真正有营养的书确实在东西方源头的书里面。真正能给人长期、持续滋养的,一般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名著和经典。

但是,对大多数求助者,给他开一张四书五经的书方,恐怕是起不了作用的(不是四书五经没用,而是发挥不了药效)。四书五经好比五谷杂粮,营养虽然最为均衡,但解决不了病人的当务之急。

我个人的体会是,能让人有所触动、有所转变的,未必都是名著、经典(有些甚至被人认为不屑一读的书),这些书能与读者特定的现实处境和心理状态相应,对读者产生冲击、与读者产生共鸣。这些书说的,读者听得进去,并转化为行动(虽然这行动可能是心血来潮、三分钟热度)。

这一类书(通常是一些励志类、自助类、心灵鸡汤类的书)既不像某些人(如成功学“大师”)吹得那样神乎其神,也不像某些人(如“高雅”的文化人)说得那样一无是处。我这里关心的是“疗效”而是不是“品味”,能养性命的良药固然重要,但“下药”也有其价值。

所以关键不是要不要第一类书的问题,而是第一类书如何与第二类书、第三类书配伍(用药须和合君臣佐使),以及如何引导求助者借由第一类书慢慢过渡到接触第二类、第三类书的问题(因为第一类书中可以看做是第二类、第三类书的稀释,更有一些著作是打通了三大类的,深入而浅出)。

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你从第一类属总获得了一些短效的安慰和激励后,千万不要只满足于陶醉在这些励志书中,而要以此为契机去接触真正的经典,否则这点短期的效果很快会不保。然后问题再来的时候,再去求助于这类书,那么这就不是在真正解决问题了,而是类似于在抽鸦片了,只满足于短暂的表面的症状缓解,而不愿意去触及真正的问题。

具体这三类的书单,我会慢慢整理出来一个参考的书目来。

 

一个设想:在城院图书馆开辟“阅读疗法”的空间

 ——与图书馆老师商榷——

我一直来有一个想法(近来稍微清晰起来),就是在城院图书馆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开辟一块“阅读疗法”的地方,可以称为“健心房”、“人生指南”之类的。

需要图书馆配合的主要是:

1)一块地方(具体地方可以沟通,书最好不要借走,也不要是人较少的专业阅览室);

2)放几个书架围城一个半开放的空间,中间有比较舒适的桌子椅子;

3)购置指导人生各方面的相关书籍(希望可以参照我开列的参考书单购置书籍,而且不少好书因为现在市面上难已买到,希望能通过旧书店、淘宝网或其他途径购得,实在买不到的,还需要影印)。

另外:

1)在这个空间里,我会放一些有针对性的推荐书单指南(比如关于失恋的、关于自卑的、关于人际交往的、关于性的、关于求职的等等),供大家参考。

2)可以设置咨询信箱,也可以把我的微博号或电话留在留言板上,我会定期进行公开的或个别的回复,个别还可以联系当面咨询。

3)现场可以定期(比如一个月)召集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主题沙龙。

4)如果能慢慢做起来,我可以先在城院做一个关于“阅读疗法”的讲座。

 

我想如果这个能做起来的话,一定对学生有不少帮助,对图书馆的工作、学工委的工作也会有所助益吧。

具体的,还可以进一步构思、实践。一些工作工作还可以能动员更多的学生或学生社团来参与。

 

(文中参考了王波、宫梅玲等前辈的文章,非常感谢)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