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读书·读人·读书人 >> 更多分享 >> 文选文集 >> 一耽逄飞 >> 【第二卷】 >> 文章详细

(2009-11-28)谈谈我对“应对变化:教育NGO的思考和行动”会议的感受
作者: 发表时间:13-08-07 点击率:1421

 

谈谈我对“应对变化:
教育NGO的思考和行动”会议的感受

2009-11-28

 

前言:

112728日我出席了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21世纪教育研究院、好人好事NPO主办的“应对变化:教育NGO的思考和行动”会议。由于主办方的努力,各地平时少有机会互相了解的各种民间公益组织和团队、个人能够相聚一堂,交流、学习,确实难得,应向主办方表示感谢。但同时,我既蒙邀请参加会议,本着对主办单位和与会各位代表的尊重,应当讲出我的心里话,供各位参考,虽不能一一展开论述,但也欢迎交流。

 

本来,使“教育”和“NGO”发生关联并产生共同使命的深度自觉,对“教育领域”和对“NGO领域”都是非常切中的关键之点,而且,在这个时候也是非常及时必要的。但是,可能是由于经验的肤浅和体证的不足,以及由之产生的妄言自大,使得会议导向偏差,缺乏反省精神,主观想象超出客观事实,会议议题的70%一直在幻觉中进行,有“自我娱乐、自我陶醉”的倾向,这些表现都令人感到十分的遗憾。

1各种的理论专家、各种的基金会和各种所谓的“NGO平台”不要急着成为“操盘手”。

2不应当诱导NGO事业发展中的“拜金主义”。

3那种运做和策划式的项目设计最终会使得大家“都拿社会来说事儿”。

4“草根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那些图表和箭头,不在于那些所谓的“结构和目的”和那些“精心的设计与整合”。

5没有发起人或一线义工的心理交流,没有一点真精神的探索,是对草根事业的不尊重。

6现在其实正是各种“资源的拥有者们”反省、重新认识和自我改进的时候。例如大名鼎鼎的“福特基金会”。

7每一个草根都应珍惜自己的“初发心”,不忘记,不退色。

8必须想到国情和社会的实际情况。现在有媒体报道和浮出水面的本土公益还只是一个小小部分。将来有更多的个人和小团队浮出,都想做好事、做善事,都要参与到社会的生活和公共事务中来,他们都在各自的尺度上发挥着人心良知启迪和国民精神塑造的作用。这样的事实我们必须清楚,不能用眼前的初期的有局限的一部分来代替和设想未来的大部分,这样的推断思路是错误的。

9现在“教育NGO”的主题是“引领价值”,而不是“应对变化”,尤其是“经济和市场的变化”。

 

附:总干事此次会议的发言提纲——

 

“使文化有新生命,使公益有新价值”

○教育NGO,要有自己的哲学思考,这是它的可贵的灵魂。

一个教育NGO的事业,就仿佛一个人的生命,不能没有灵魂。

一种人生,一种精神,一种教育——原是彼此一贯相通相成。

○作为教育宗旨的NGO,“志愿精神“或“公益精神”是我们践行使命的根本。

换言之,教育NGO从事者,其人必有一种人生实践、实践人生的态度,他以这样的自知和自觉而奠定他教育观察和教育行动的眼界、格局,并进而同时代的、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逐步展现这一个“人文化成的精神事业的全貌”。

 

○“人之初,性本善”——“文化”、“教育”的原点和“公益”、“草根”的原点是一个,即“人心的感动”,人性如此,人心如此。

○每一个人,都是一颗种子。既是一个“文化的单子”,也是一个“公益的单子”。

60年前全民皆兵,过了30年全民经商,今天有全民向学趋势,不久将全民都愿做义工。

2008之后,首要的议题是“使文化的信心、资源和力量与公益的信心、资源和力量汇聚合流,使其发生共同的合力作用”——要之,“使文化有新生命,使公益有新价值”。

○文化的觉悟,采取“现代公民社会的方向”,必有走入民间、走入基层社群、走入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勇气。公益的担当,不忘“人文教化的使命”,必有参与国民性改造和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准备。

○总之,文化和公益必须结合起来。中国不能再等了。

○立足“本土实践”,完成“中国使命”,走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公益事业道路,推进社会基层教化,开启文化社会建设的战略格局。

○“以公益建设文化,以文化引导公益”——一耽学堂青年文化公益事业的9年探索在此。三分之一,不只是三分之一。而是三分之二,三分之三,甚至是三分之四。此乃天下国家之大事。

○社会大众的多年不断的呼告诉求,不只显露出“教育的问题的一面”,更显露出“教化的问题的一面”,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谈教育,我们总应以“人性和人心”为不离始终的大端大体。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近十年的学习热和实践热来看,社会各界所热心的主流是寻求生活智慧与公共秩序,其核心命题是“有关道德和伦理的命题”。

○所以,目前“教育NGO”的关键词是“公共道德与生活伦理的教育和教化”。

这是一场围绕“社群生活的养成和改造”而展开的新生活运动,这是一场建设“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新文化运动。

○现在是初级的阶段,心理建设,然后是生活建设,然后是文化建设的更高阶段。

心理的建设,一切皆因参与而有变化,这是人文教化的社会工作的意义和方法。

有天、有地、有人的地方,其实就是我们工作开始的地方。如此简单方便。

○“草根性公益”将成基本的模式——小团队、小团体。甚至于一二个人,无需太多资金,低成本,甚至“无本”,但是高社会效益,有感召力,能引起共鸣,易于模仿、复制,带动范围广,能形成连续叠加效应。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