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读书·读人·读书人 >> 更多分享 >> 文选文集 >> 一耽逄飞 >> 【第二卷】 >> 文章详细

(2009-10-30)给浙江温州义工张宏敏的信(选摘)
作者: 发表时间:13-08-02 点击率:1331


 

给浙江温州义工张宏敏的信(选摘)

2009-10-30

 

来信收到,很高兴有各地的朋友来认识和学习青年文化公益事业。学堂办公室准备寄一些资料,供你参考,请留下你的联络信息。

最近两天有天津农学院和吉林大学的大学生也来问晨读的事情。天津的实行了近半年,而吉林大学的已有三年,都还碰到一些问题。可见,要做好晨读组织工作,并不很容易。

大而言之,我想讲两点,一、学习,二、生活。

“学习的晨读”含有两个主线,1是语言的学习,2是身体的体验。

实在的讲,晨读是从语言学习的角度。中国人学习中文,对于母语没有熟悉,没有感觉,是无法了解父母之邦的精神世界的。

还有,就是身体,“以身体道”,早起,呼吸,音声诵读,如何加强对“大自然”、对“时”的内在的体验。

“生活的晨读”主要是讲社团。

中国文化有其特长,过日子、过生活,使人不厌烦、比较长久的、比较有意思的使人过日子、过生活。这是中国文化比较突出的功能,我是这样的体会。

今天我们有社会,而其实社会生活较少。大学生的团体为一个“小社会”,团体的意义就是使大家有一种“半生活化”的氛围。他们正处在人生的深度思考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一种适度的呵护、交流和公共的形式。校园比较枯燥,教育像一块石头。总之,是太少人情了。不离开人情,人之常情,人的群体的真实状况和需要,是今天文化工作中一切大小团体都必须认真重视的。

所以,比较宽松的、彼此没有心理负担的愉快交往和有自己风格的集体形式是青年们所普遍喜欢和希望的。大家互相陪伴着,友好、坦诚的共走一程,这将成为他人生长久的动力源泉。少年真心最可贵,需要爱护,也应成就。

语言、生命的内在体验和社会性交往,我们必须有一个这样的结构,作为一切有意义的青年文化公益实践的出发。

到处说话的文化专家往往看轻这些工作,殊不知,这正是“道之初始”的工作。做一个这样的“社会工作者”,无论其有多么的艰难,也还是我们孔老夫子所最高兴、最乐意做的呢!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参与和推进。并祝你在温州的实践有发展。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