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读书·读人·读书人 >> 更多分享 >> 文选文集 >> 一耽逄飞 >> 【第二卷】 >> 文章详细

(2008-08-30)当代青年与志愿精神
作者: 发表时间:13-08-01 点击率:1264

 

 当代青年与志愿精神

2008-08-30

 

说明:2008830日,奥运会刚刚结束后,一耽学堂办公室组织部分曾在学堂做过义工的奥运会志愿者召开“当代青年与志愿精神”座谈会,交流奥运会志愿者的现场经历和感受,探讨志愿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此为总干事发言整理。)

 

——如果是在今天,我想,孔夫子会从做志愿者、做义工开始,自觉地做一个社会工作者。

——公益是社会的出口,文化是心理的出口。目前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心理工作阶段,应当用文化公益的办法来做。青年是先行者,老百姓是主力军。

——我理解,志愿者、义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引导的工作,就是“道”的工作。

——这是一粒宝贵的种子,它属于整个社会。

 

(一)

在我的心中,志愿者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目标。因为学堂从开始到现在7年来,我们都是秉承一点:无论社会怎么变,人们的观念怎么变,我们做的事情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的身份永远是义工,是志愿者

 

(二)

奥运它不是十几天的运动比赛,51块金牌。奥运会之后赛场之外,08之后这个民族在现在这个所谓的和平崛起,大国复兴,我们对一系列的现实社会美好的期望和现实交织的所谓的困难的转型期,这样的一个时间段我们的思考。由于有这样一段经历,志愿者会有哪些思考和问题?

 

(三)

我们学堂召集这次围绕志愿者和志愿精神座谈的一次谈话初衷,每一个人既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既担负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体现,同时也是民族的一分子。每一个人既属于自己也属于其他的所有的人。所以每一点从个人所承担出来的精神都应当成为公共行为,每一个精神都是世界所必不可少的。这一例精神可能今天几个人,几万,几十万青年,但是可能明天会成为整个民族的基本精神气质。它的最基本的元素,甚至是奠定了最核心的基础。

 

(四)

……志工事业在台湾发展到了一个高峰。说到台湾人,我想起前几年的一件事情,早年间我们学堂没有办公室,我跑到海淀图书城去找个地方。在那里碰到一位台湾澎湖的人,她对人生的思考,也是义工。我从她身上学到的一件小事,她哪里有很多塑料袋都叠起来,大的小的归得很整齐,取用很方便,每当做这个事情是心情很平静。她手工也很好,把一些旧报纸或是写完字的纸叠起来做成一个小的类似烟灰缸大小的盒子,放零食或是果皮杂屑,很漂亮,很环保。台湾和香港的义工都有一种大的情怀在里面,有大爱在里面,事情很小但很用心。

 

(五)

对志愿者我也有观察,对着问题,我是这么想,自愿的心理、行政的成分,还有一些虚设的光环、名利的虚影还有其他的一些心理。我想,如果奥运会之后,如果这个志愿者心里能够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正面的积极的一个象征、一面旗帜、一种引导,能够发挥的作用的话那么应该说社会效应达到了。

 

(六)

其实在中国公益刚刚发展,国务院的应急专家组织成员杨团,她是民政部社会研究所的,专门制定社会政策。她也谈到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第三部门的发展,公益事业也好、第三事业也好、公募也好、私募也好、基金会也好,最后一点就是要落实到个人、国民性和国民精神。

个人的一种敢于担当,对于一种公共事务(热心)的一个时代……在中国现在从资源上、从钱等方方面面都是奇缺的。一点一点把所有的问题放到最难的上面,有多少人是自愿的,无怨无悔的,而且也不用红头文件也不需要物质支持。但一个人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的基本精神,通过这个精神他能做的就去做,不需要心理上的依靠和外在的物质依靠,那要达到这样一个心理状态,应当来讲中国社会目前还实现不了。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出来做,没有依靠的心灵,看到该做的事情敢于去做,那个时候,就是时代精神出场了。

在这个屋,有个通讯我们做了,大家可以看看。学堂也在思考。从奥运来说,我们学堂也有发了衣服,但名额不够,就保安、修车的都有这衣服穿。就是说,在这个名目跟你所说的那种精神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在这个名义之下,把国家的行政力量和民族的尊严荣誉,一个民族个体一种吸引。

 

(七)

甭管是什么样的驱动力和感召力,什么样的目的和初衷,它把最优质的资源,国家的、民间的、文化的、社会的,方方面面的优秀资源,在通常的没有奥运的时候组织不起来的那些资源组织了起来。否则的话,国家行动怎么能对任何一个老百姓发生影响?国家的行动与老百姓直接发生关联,除非在战争年代。

一种民族的共同情感用来对任何民族一份子的感召,奥运是一个特殊的舞台,特殊契机,所以外面媒体有的说奥运会巩固了政府的领导,有的说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有的说对民族感加深,有的说社会更开放了,心态更成熟了,各个角度的作用。各种资源的介入,那么就是说,特殊的契机、特殊的舞台,在志愿精神名目下,各种常规状态下不可能调动、或不可能充分调动的资源,有可能调动、有可能用各方面的力量打造一个亮点。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运作的成份、有强制的成份、也有志愿的成份,有心理的因素,各种各样的……如果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点、特殊的契机,我们奥运会过去之后,如果说它要延续的话,对中国社会是一个极大推进。它是一个出口、一个方向、一个引向、一个航灯。如果它不能发挥持续的作用,将来再回忆起来奥运会,虽然志愿精神很精彩,但实际上是什么呢?因为事情的发展,总是用后来来注释前一段的。如果我们这个精神再深入,再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领域。

奥运里面的志愿精神是我们精神领域的原点,那个精神你甭管他是生拉硬拽的,赶鸭子上架的,你甭管。它真正把那个事儿做出来了,并且后来发挥了影响。如果后来没有影响的话,他只是一个短时行为,变成一种资源的强力调动,那么我们这个志愿精神实际上就打折扣了。那么我们每个志愿者,包括我们没有参与进入的老百姓。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它可以分析可以探讨,可以弄的很清楚,但它没有结论。

 

(八)

今天志愿者的工作结束了,但作为志愿精神的出发点和载体,这一百七十万人,大学生大概有百万人吧,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有这种高度的意识和责任。你们的感受,对中国这个社会,对五千年文化的活化和传承,第三部门,这种民间,这种老百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该说没有这个是不行的,这是多角度的。这种开会座谈非常有意义,话不说不明,理不讲不透,这个志愿精神里面,怎么个成因,个人感受也不一样,把相通的那点讲出来,这相通的一点是最有力量的。它可以影响到青年之外的各个年龄段的人,可以影响到大学校园之外的社区,文化,整个民众、国民生活的重建。

 

(九)

当然现在呢,他成为一个国家的政治角度考虑比较多。中国人做事嘛,外国人来了,我们要做得漂亮做得好,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种繁杂的近乎行政式的事务性工作过去之后,要从这里面挑选出一个火种。你们作为志愿者,哪怕做一个事实的素描。有收获没有?确实有!可是只停留在感受上,但是感受不说出来,不传达是会变化的,精神也是会变的。

这是中国在这样一个最艰难的时刻,中国跟世界的一个接口。古典时代与现代时代,从文化角度来讲是一个接口。大家有责任和义务,所有的志愿者,把自己关注思考的东西,从中西文化角度,通过志愿者,做一个事实的素描。就是能把志愿者精神弘扬下去——物质上的大家也不会有这种要求,能把凝聚起来的这个志愿精神活化,传递下去,这是最好方式……

 

(十)

奥运期间,全民动员,大家作为青年志愿者,能很荣幸地直接参与到。但作为全民族,心情都有了,但又不能都站到鸟巢那儿去,有很多做了场外志愿者。那么还有一部分,他也不能叫奥运志愿者,看起来他跟奥运不直接相关,但他也要表达他的心情,他作为民族一分子的力量。那么我们社区、公园晨读啊,在五月份成立小组以来,从六七月份,老师做工作,到现在有了九个点,长期固定的社区公园晨读。那么这个里面啊,有很多市民,一个是由于对文化的认同,一个对民族的一种信心和希望,在这个期间,自觉的、主动的做一些社区、公园的,属于基层教化的工作,那么这也等于是对奥运的一种配合、一种呼应、一种心情上的认同。那像我们社区公园这些领读,这些新发动的朋友,大家都是志愿在一线,做义工,做领读、组织工作。这个里面有四十岁、五十岁年龄段,也有像老师这种六十岁年龄段的人,也是对奥运会(的支持)。你像奥运会开幕式也是传统文化嘛,而且晨读是把它落实到民间,落实到社会。所以奥运会期间,曾经有法国媒体,去拍我们颐和园晨读,有老师,有先生(先生是负责颐和园晨读的),把文化和志愿者结合起来,国外国内一些媒体也都有关注过。

 

(十一)

那么现在这样,我们原先说分两个主题,刚才大家把自己现场感描述出来,看到的东西,也带着自己的思考,对志愿精神的一种理解和思考。那么我们最重要的,应该说这个时间点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座谈,我们充分交流了感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什么是志愿精神,志愿精神的内涵——因为这是一个还没有完全定型的一个确实的东西,它要通过每个人心血的付出和这期间的感受,大家共同凝聚出来的一个东西。志愿者的工作结束了,志愿精神其实还是有待于形成和充实。

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有这样一个座谈,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座谈,对志愿者和志愿精神有了更丰富的了解和认识,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座谈。因为我看很多细节都讲到,像照顾人,人们的心情变得更温和、更平静、更细腻了。对于别人的要求,对于我之外的这个世界倾注了更多的爱心和行动上的体贴。实际上这都是人在世间生活的,从生命本位的道义来讲,一个人最基本的一个态度。

我生活的这个时代,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共同生活体。我怎么样去理解别人,照顾别人,我自己的价值何在?这种志愿行动者细微的体贴和行动方面,其实也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开始的地方,也恰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讲志愿精神,他是宝贵的一笔财富。我们五千年文化,不仅仅是开幕式上的一种展示和表演,而是说在今天,中华民族的一种共同状态下我们是真实、现场,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需要一种社会上的帮忙,需要年轻人的一种先行的姿态。志愿者和志愿精神,这就是我们最好的一个起点。

作为一耽学堂,做青年文化公益事业,也希望大家从志愿精神的理解和它的内涵的充实上,为社会关心文化教育的朋友,做出一个很好的现实立脚点,给大家作个参考,做个表率。也是为这些有志气的青年人,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生的自信和希望,把青年人的心的热力和行动的实践力引导到一个国家、民族真正的复兴上来。也是把整个社会的信心和希望,青年人的信心和希望,还有文化的盼望,把这些点凝聚起来。志愿者和志愿精神,我觉得应该自觉的肩负这样一个时代的使命。

 

(十二)

这是一个座谈,我们要整理。整理之后,我们也要把它发到全国青年晨读朋友的邮箱,让大家参考和学习。还有刚才那个提议,大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甚者我们自己能不能去倡议,让更多的志愿者趁热打铁,在还有现场感的时候,在即将开学,马上就面临学习、工作量很繁重,在这个之前,能静下心来,把这段奥运志愿者感受写下来,这是一个社会的财富。希望我们大家来具体推进,那么这次座谈会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志愿者精神,在大家的感受,或者学堂整理基础之上,或者个人记录,我想过一段,可能再回过头来,因为现在还沉浸其中,过段再回头审视。回顾的意思,能把志愿精神丰富起来。这次志愿者座谈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最后,志愿者的微笑是最好的。特雷撒修女讲过,微笑是最简单的,但是又是最有效的。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