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读书·读人·读书人 >> 更多分享 >> 文选文集 >> 一耽逄飞 >> 【第二卷】 >> 文章详细

(2008.04.30)新青年精神与文化建设——《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总干事谈话摘要
作者: 发表时间:13-08-01 点击率:1189

 

新青年精神与文化建设
——《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总干事谈话摘要

2008.04.30

 

说明:2008430日,《科技日报》记者对总干事逄飞进行了采访。此为当日总干事谈话整理。

 

(一)

我们学习、体认和普及中国优秀文化,优秀文化的含义,不是以学派、儒释道来划分——凡是有利于今天的人心教育、教化工作,凡是有利于今天的社会精神和文明,凡是有利于今天公共生活中的道义和良知。我们讲的普及,实质上是在讲老老少少,老中青少一盘棋,是一个生活重建的概念。

 

(二)

今天来讲,中国人的公共生活的空间是很小的。人群的一种自发地、自组织地形成一种生活的空间,形成这其中的民众的独特的气质。时代先酝酿公共生活,然后是民族气质,然后是时代精神,然后是世界公民的普适价值。

 

(三)

今天来看五四精神。如果谈青年,我觉得就是,今天的青年人有历史的视野、现实的坐标、世界的情怀、人生的落脚。要有一番大尺度,要把自己的真性情、真精神、真力量拿出来,做公心天下,努力先进,做公益、做义工。从自我改造开始,带动基层社会,基层生活当中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做草根。

 

(四)

从五四以来,西方的教育讲究科学,讲究真实,求真。这么多年以来,咱们走的是西方教育的路子。到了现在,为什么要把古典文化、传统文化重新捡起来呢?一个人是要有力量的。鲁迅讲,一个人是要有点精神;毛泽东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含义实际上是,人是要有点力量,要有点生命的精神,有点生命的力量。

如果说我们只是掌握了一种知识,或者是掌握了一种概念,似乎对文化、对历史、对人生有些了解,可是不能去实践,不能真正地脚踏实地地去生活;或自己去生活时,不能对周围的人群的生活有所贡献,真实的贡献和服务,这样的人生是软弱无力的,这样的知识储备,是教育体系、也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五)

青年是民族的腰杆子。现在来看,这腰杆子还没挺起来。腰杆子没有挺起来,脑袋再聪明、身体再结实、两条腿再健壮,没有用。所以今天来谈五四,一定要提到民族的高度。不管从哪个学校入手,都是一样的。

单独谈某个学校,是混淆历史。今天的北大也不是老北大。今天的清华跟过去的清华差距也是很大的。所以必须立足现时代的问题来谈,才能谈出深度和意义。

 

(六)

100年前,像国歌里唱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还是最危险的时候。总书记也提,现在还是要长城、新长城。100年前我们需要新青年,现在还是需要新青年。100年前是救亡图存,今天还是生死之际。

青年是民族的血脉,不在于年龄。实际上我们今天要凝聚民族的信心和力量,就是要把100年前的新青年、80年前的新青年、60年前的新青年、50年前的新青年,把所有新青年的信心、力量和勇气汇集起来,解决今天的问题,今天的青年成长的问题。

100年前的新青年,时代不同了,但他们那种精神和气血就是要学习。那时有的人搞国故派、西化派、有的人投笔从戎……,虽然各自的职业、理论观点不一样,但所有他们都有一个早期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救民于水火,都是为了救亡图存,都是为了国家民族。

章太炎研究哲学——哲学界也好,不管什么界别,甚至根本与文化无关的,都是为了国家民族,都是把自己的生命放在血与火的一线,这就是青年。他们有的从政、有的从商、有的搞文化——文化还有许多界别,甚至观点不一样,冲突,这都是表面的。

胡适也好、冯友兰也好、章太炎也好,都是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就像黄埔军校讲的,为国家、为百姓,不要钱、不要命。把自己放在血与火的一线,放在民族、国家、生命的一线,这就是青年。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民众的脊梁,民族的腰杆子。

所以,100年前反孔也好,100年后尊孔也好,其实是一样的,只要真正是为国家、为百姓。

100年前的新青年是对的,今天也要新青年。青年的精神,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热血精神,对国家、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就是青年,这也是新青年,也是值得年龄还小的青年来学习的新青年。

 

(七)

时代的精神必须得有一个时代的情怀。如果没有对这个时代的深层广大的爱和担负,没有实践的勇气和责任使命,跟这个时代都是陌生的,再把某个时代的什么精神拿出来,那不是做梦吗?一场游戏一场梦。对,我们需要的是此时此地的精神,而不是去怀念某种精神。

 

(八)

我们今天来做青年文化公益事业,不一定要有宗教的背景,但可以适当地有一种宗教的情怀。要有一种大同的精神、一体的精神。这个我是能够理解。我们这里儒释道传统文化都有,西方哲学也很多,文史哲都有。

要有一点这样的精神,追求大我的境界和人生,要有一种胸怀能去包容,要有一种担负,从我做起。做行者,今天的青年人应该做行者。行者就是行义的人。行公益、行道义、做义工,就是行者。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