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e课堂·讲学之风 >> 内圣外王 >> 从人文讲起 >> 文章详细

无形书院 《从内圣到外王》 第二讲(1) 不一样的毛泽东
作者:摘自杨海锋人人网日志2010-07-05 发表时间:16-07-12 点击率:4407

 

大家在浏览的同时多留言多分享哦

  

第二讲(1) 不一样的毛泽东

 

1.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关于生命的学问(牟宗三)。既然是生命的学问,只有在鲜活的生命中我们才能体味其真意。所以我觉得要领悟中国文化,与其从乏味死板的枯燥理论入手,不如从生动活泼的生命体验(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入手。

任何只要是体味到生命本意、触摸到生命本源,有生气、有生意、有生趣的人(无论其有没有读过书、能力如何),必将是暗合(生而知之,创造了中国文化)或是明合(学而知之,消化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精神的人。

曾经读到唐浩明先生的一段话,与我的上述想法不谋而合——

中国文化既博大精深,又浩繁芜杂,在眼下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机遇良多,一刻千金,人们再也没有往日田园般宁静的心境和经年累月足不出户闭门读书的悠闲。如何让忙于事功者领略中国文化的智慧呢?笔者认为,对于有志于此的人来说,不妨试用一法: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将他看透研深,再由此一人而去领悟全体。佛家说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古人说一经通而百经通,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序:一个大人物的心灵世界)

我想,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值得“看透深研”的人物。

 

关于毛泽东的“外王”功业(或者功过)毋庸我在这里赘述。我更想做的是撇开纷乱的政治迷雾,透过浮面的世俗评价,深入他的内心世界。看看滋养这朵耀眼莲花的究竟是怎样一个“根本”。

要了解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很难,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我们只能经由他说的话、他做的事(一言一行)去了解。虽然生命本身是由内而外的,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只能由外而内地去了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关于毛泽东的文献中,我最喜欢读书信、日记、对话、诗词一类,因为相比正式的文集、报道等等,这些文字更能反映一个人内心的真实面目(当然,深研到一定功夫,也能传统穿透文集报道中那些冠冕堂皇的文字读到一个的本质)。

以下我更多的是原原本本地呈现一些文字(不多加评论),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自己勾勒出毛泽东的精神本质(或许每个人理解的有所差异,但肯定不同于一般所谓的“毛泽东思想”)。

 

不管你是爱是恨,是赞扬还是批判,毛泽东比任何其他人在中国现代留下了远为庞大的身影。这身影覆盖了、主宰了、支配了数亿人和几代人的生活、命运和悲欢,他将是长久被人反复研究的对象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2. 人之为人,以贤圣为祈向

很多人说毛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专制独裁的帝王,其实毛的志向何止做一个皇帝。他不但要指点江山,还要激扬文字,历史上的英雄豪杰、贤明君王他根本看不上:粪土当年万户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柳亚子:读之余叹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作[1])这些帝王虽然都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但在毛的眼里,他们在真正重要的精神领域并没有什么建树,真正的风流人物,还要看我毛泽东。

 

事实上早在湖南一师念书时,毛泽东的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讲堂录》: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的笔记(时间约为1913年10—12月间),前十一页为《离骚》、《九歌》全文抄录;后三十六页冠名《讲堂录》,主要内容是听课笔记,也包括一些读书札记中,就有这样的话:

           人之为人,以贤圣为祈向,而孝义廉耻即生焉。

           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见杨昌济《达化斋日记》,原载《游学译编》第八册。参见《杨昌济文集》第28页)

           圣贤,德业俱全者;豪杰,歉于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拿(破仑)翁,豪杰也,而非圣贤。

           王船山(王夫之):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此语见王夫之《俟解》)

           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

           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所以他在1917年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的最终目标是“以贤圣为祈向”(在毛的观念里,圣的概念涵盖了王:圣贤,德业俱全者),他不但要做一代帝王,还要做百代帝王;他不但要做办事之人,还要做传教之人——换句话说,就是他不但要做王,还要做德业俱全的圣,不但要做中国人的世俗领袖,更要做中国人的精神领袖,在精神上影响千秋万代。

所以,晚年,他对斯诺说,什么“四个伟大”,“Great TeacherGreat LeaderGreat Supreme CommanderGreat Helmsman(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君师一体,政教合一其他的一概辞去。《会见斯诺的谈话纪要》(19701218)他最看重的是改造灵魂(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王力雄先生的一篇文章《毛泽东主义与人间天堂》(可在网上搜到),多年前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真是惊叹不已,难以释怀。我这里指引一段——

无疑,当年以“粪土当年万户侯”之豪气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毛泽东,也会把自己当作这样一个“天道”与“历史规律”的诠释者。“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这是他在早年文章《讲堂录》中提到的一句话,可以看作是贯穿他一生的内心驱动。他同只贪恋权力的统治者之不一样,那些人即使打着“天道”旗号,一得到权力,所图唯有坐稳江山。而对于毛,获得权力仅是开始,他真地是要去实现造就人间天国的理想。只做个统治者不能满足他“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乎天外”的大胸怀(毛曾几次凭记忆手书这首宋玉所写的《大言赋》)古今中外帝王有无数,不都是过眼云烟?他是要把帝王与圣贤集于一身——所谓“内圣外王”、“君师一体”——去用帝王之权实现圣贤理想在他眼里,“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无非只是有点武功文治,都没脱出在权力圈中打转。而他要做的却是前无古人的改天换地,再造人间!(王力雄《毛泽东主义与人间天堂》)

 

3. 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

 

我很喜欢毛写给老师黎锦熙的一封信,我建议大家读读全文(可在网上搜到),我这里只是摘引一些片语(蓝色为从其他文献中引证)——

今之天下纷纷,就一面言,本为变革应有事情;就他而言,今之纷纷,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徒以肤末之见治其偏而不足者,猥曰吾有以治天下之全邪!此无他,无内省之明,无外观之识而已矣。己之本领何在,此应自知也。以欂栌之材,欲为栋梁之任,其胸中茫然无有,徒欲学古代奸雄意气之为,以手腕智计为牢笼一世之具,此如秋潦无源,浮萍无根,如何能久?

盖未有力不足以举天下之烦气不足以练天下之苦性情不足以扶持天下之一偏,而可以大有为者也。(《讲堂录》)

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

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之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幸则与本源略近,不幸则背道而驰

什么是大本大源呢?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本源就是通过学习掌握宇宙之真理。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叁界现象。只有掌握了这个根本,才能执此以对付百纷,驾驭动静一干竖立、枝叶扶疏

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宇宙之真理)、伦理学(社会之真理)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君润之云:“现在国民思想狭隘,安得国人有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如俄人之托尔斯泰其人,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余甚然其言。(张昆弟日记,1917年9月22日)

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吾国人思想太旧,道德太坏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所以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

今后宜戒,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而枝叶扶疏,不宜妄论短长,占去日力

老朽者聪明已蔽,语之以真理而不能听,促之而不能动,是亦固然不足怪。惟少年亦多不顾道理之人,只欲冥行,即如上哲学讲堂,只昏昏欲睡,不能入耳。死生亦大矣,此问题都不求解释,只顾目前秭米尘埃之争,则甚矣人之不智!弟谓此种人,大都可悯。他们“不知有宇宙之大本大源也”,所以为人处世无一确实之标准,以为判断之主,无论为善为恶,无非盲目的动作全失却其主观性灵。——自己的心都随波逐流、飘然不定,如何去动天下之心呢?

 

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传》中有一段对这封信的简短评论,可参阅[2]

 

我想,毛日后的功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本源的体认。而这大本大源究竟何指?课后也有许多同学问起,或许在听了后面关于“道”的几讲后,能多了解一些,但道可道非常道,终极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4.完吾之心,尽吾之性

  

毛在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说,要求得大本大源,必先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毛曾手抄《西洋伦理学史》全书,又在杨昌济先生的指导下,精心研读了泡尔生所著的《伦理学原理》,并留下了一万二千一百多字的批注(书原文才十万字,足见其读书用心之深。批注中说,他以前认为宇宙中没有我(无我论),现在觉得不对,其实我就是宇宙(惟我论),宇宙就是一个个我组成的,没有我,就没有宇宙。所以,人类的目的就是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尽吾之性、完吾之心《讲堂录》),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能力至于最高。圣贤豪杰之所以为人称道,就是因为其精神及身体之能力发达最高。

 

《伦理学原理》批注(更完整的片段见[3]

           宇宙间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从者惟我也。我以外无可尊,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无可畏,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无可服从,有之亦由我推之也。

           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实现自我者,即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至于最高之谓

           吾惟发展吾之一身,使吾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

           既认为圣贤豪杰之所为,即当认为普通人之所为,圣贤豪杰之所以称,乃其精神及身体之能力发达最高之谓。此精神及身体之能力发达最高,乃人人应以为期向者也。圣贤豪杰做到的事,也是普通人应该做的。普通人做不到的或没有去做,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及身体能力还没有发达最高境界。

 

其他可互相参照的文字:

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之研究》)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一九一八年《送纵宇一郎东行》)

吾人立言,当以身心之修养,学之研求为主,辅之政事时务,不贵文而贵质,彩必遗弃,惟取其神。1915927日毛泽东给肖子升的信)

弟两年半以来几尽将修养工夫破坏:论理执极端,论人喜苛评,而深刻的自省工夫几乎全废。……吾人有心救世,而于自己修治未到,根本未立,枝叶安茂?1921128日毛泽东在给彭璜的信)

 

毛对于哲学伦理学,既是一种学理思考,更是一种人生实践。他几乎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真诚而执著地厉行圣贤之道。他早年留下的书信笔记,大多与内圣之道的研讨有关。在日常生活中,他曾与朋友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不谈家庭琐事

在这种年龄的男青年的生活中,议论女性的姿色通常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是我的同伴不但不这样做,而且连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情也拒绝谈论。记得有一次我到一位青年的家里去,他对我说起要买些肉,而且当我的面把他的佣人叫来,同佣人谈买肉的事,然后吩咐他去买。我感到恼火,以后再也不同这个家伙见面了。我的朋友们和我只乐于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19369月底至10月初斯诺采访毛泽东纪要

君云,西人物质文明极盛,遂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欲之发达已耳。若人生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无价值。又云,吾辈必想一最容易之方法,以解经济问题,而后求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义。又云,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余甚然其言。(张昆弟日记,1917年9月16日<17日补>)

  

读了这些文字,不知大家是否有所触动?

   

推荐: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
这部电视剧中有许多毛年轻时候振奋人心的热血往事,兹举两件:

·因苦于缺乏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给黎锦熙的信中,他就说“盖举世昏昏,皆是斫我心灵,丧我志气,无一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成全道德,适当于立身处世之道”),毛在长沙街上的一面墙上张贴征友启事(后一家报纸将其刊登)。原文为: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敬启者二十八画生。 可惜的是毛只征到了三个半朋友。

·1917年暑假,毛泽东邀了萧子升,脚踏草鞋,手拿雨伞,背背布袋,分文未带(靠给乡绅写对联等方式换取食宿,一师的老师同学说他们“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步行千里,漫游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了解各地城乡民情风俗。回到长沙,师生们纷纷问他们是怎样坚持“游学”的?毛泽东爽朗地回答说:“沙地当床,石头作枕,蓝天为帐,月光为灯!”并指着一株大树说,“这就是衣柜!”

想了解更多关于毛的青年时期,可参阅特里尔《毛泽东传》、何新《毛泽东生平重大事件编年纪事》、斯诺采访毛泽东纪要、《毛泽东自传》等。


 

5. 笔杆子+枪杆子:理论家+实践家

   

19588月,毛在北戴河会议上曾经说过“马克思与秦始皇结合起来”,显然,这是他内圣外王思想的一种形象表述(虽然当时的语境只针对经济管理问题)——马克思代表内在的精神建树,而秦始皇则代表外在的功业建树。

R.特里尔《毛泽东传》这样描述毛:“集活动家和思想家于一身”;“兵权之剑倚在史书之旁”。

 

毛一生手不释卷。他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曾任毛保健医生和生活秘书的王鹤滨这样写道:当你走进紫云轩毛泽东的起居室时,你会惊讶地看到,在他老人家睡的硬木板双人床上,从头到脚竟放满了整整半床的书籍。毛泽东就好像是睡在或躺在书堆里,这些书都是毛泽东平时常要看的书。(王鹤滨《紫云轩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

但同时毛又认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讲堂录》);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整顿党的作风》1938315日毛在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

我想,毛之所以能够在日后的岁月里如此驾轻就熟地掌握、驾驭中国,就在于他熟知中国的历史,洞悉中国的现实,这种本事正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毛能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神奇地整合起来,迅速地将外来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融入自己的生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谈论鲁迅的功劳,一个是对社会的了解确实深刻,一个是丰富的历史知识。这两条是很厉害的。毛泽东的伟大也是这两条,其他的许多革命家就不如他。毛泽东、鲁迅,对社会、历史的了解是非常透彻。因为这种了解,所以对马克思的理论可以用。教条主义者,像我们这些人和年轻的人吧,也许读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比方说“创造社”后期的人,都在日本读了很多书,王明这些人也读了些书,但是读了不能用,关键就在这个问题上因为毛泽东和鲁迅对社会有丰富的了解,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就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这些问题,如果你没有太多社会、历史知识,你的马列主义就只能变成教条。周扬,1977年4月接受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赵浩生采访时的谈话

毛泽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五四运动留学高潮之时,他认为研究西学必先通中学,他的职责是守在国内。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次到苏联外,平生未出国门,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直接接触。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对仅有的几本马列著作反复研究,独立思考,学以致用。延安时期他才有可能系统读到一些马恩列斯的著作。“大跃进”失败以后,他才着意研读政治经济学。自早年到晚年,观世立言,待人行事,他受中国文化传统影响至深且巨。全国解放后,显然对中国古籍更感兴趣,他首倡标点印行的古书第一部是《资治通鉴》,其次是《二十四史》。尽管运用观点,不必引证,但以下情况也决非偶然:通观《毛选》五卷,极少引用马恩原著,列宁著作也限于哲学,斯大林著作稍多几处,而中国古籍则信手拈来,触目皆是,从五经四书、诸子百家、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到诗词曲赋、笔记小说,能找到几百条成语典故。尤其《资治通鉴》是常置案头的,跟人说过,他读过七遍。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一生的主要思想土壤(李锐<曾任毛泽东秘书>:《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

      

我看过一部纪录片《走近毛泽东》2003),其间关于笔杆子和枪杆子的说法我印象很深,我把其中几段解说词打下来,供大家参考——

其实毛泽东年轻时的人生志愿不是去抓枪杆子,而是想做个文化人,想当一名教师或者记者。

会后不久,蒋介石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校长,而毛泽东则做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代部长,也就是说,他们一个去抓了枪杆子,一个去抓了笔杆子。1927年以后,擅长抓笔杆子的毛泽东,也不得不指挥中国共产党人抓起了枪杆子。

在这生死关头,毛泽东看到了没有枪杆子被动和悲哀。于是,在武汉召开的中共“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语惊四座: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

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却依然不喜欢摸枪。在被蒋介石围追堵截的长征途中,毛泽东创造了四渡赤水这一军事奇迹。但他却对人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出了《论持久战》,他用他的文房四宝告诉天下……

在延安狭小的窑洞里,写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依然用他的文房四宝告诉人们……

但毛泽东拒绝穿这套服装,他用开玩笑地口吻表达他的意愿:这样的元帅服穿在身上会很不舒服。

在延安,在西柏坡,毛泽东常常沉湎于书香笔墨的世界。这书香笔墨的世界伴随着他的一生。中南海的卧室里,这张特制的大床,记录了毛泽东别具一格的书香生活。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那句——“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这是何等的气势!


  

6.毛泽东的真至精神:虎气与猴气

 

毛的人格、个性中最鲜明的两点:

l        虎气——王气,霸气,藐视一切的魄力

l        猴气——反抗、斗争、挑战一切的精神

 

我是自信而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又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但也不是折中主义,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毛泽东致江青信)这封信也值得读读全文,信不长。

唐浩明先生在讲座《湖湘文化与曾国藩》中这样说:湖湘文化精神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无须依傍的自我意识;二、经世致用的功业追求;三、使气轻生的热血性格;四、倔强霸蛮的任事态度。当我听到这番描述时,不禁想起和曾国藩同为湖南人的毛泽东(毛在给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更想起毛泽东的搭档周恩来,因为周是江浙人,江浙人的务实个性正是与湖南人的个性互补的——真是理想与现实的天作之合!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形象地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这话说得太精辟了!

 

           

 

n      虎气——王气,霸气,魄力,藐视一切

 参毛泽东诗词: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63年12月出版《毛主席诗词》,著名学者高亨读了这本诗集后,发表了一首《水调歌头》。其中有“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一句。

 毛真的就像一只老虎。如果在动物园或者在图画上远远地看去,你会欣赏它的生气(正所谓虎虎有生气)欣赏他的好看,可是一但遇到一只真的老虎,你一定会马上逃跑。毛也是这样,我出生在毛逝世的第二年,远远地看去,很精神很美丽,但若真是生活于他的统治之下,可能就要叫苦连天了。

  

n      猴气——叛逆、反抗、斗争、挑战一切

 

毛一生都是叛逆者、造反者,从反对父亲开始(可参见斯诺的《西行漫记》),到反抗中央、反抗美国,反抗苏联,甚至挑战自己构建的官僚体系,他一生都是斗争的姿态。他对各种条条框框、规矩约束,各种强权压迫,天生有着强烈的反叛情结。

 参看毛的一些语录: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

           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一百年后还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后要不要革命?总还是要革命的。总是一部分人觉得受压,小官、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他们,所以他们要革命呢。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59年,毛泽东在济南泺口又一次视察了黄河,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湘江评论·创刊宣言》天不要怕,地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1957613,在党中央决定他去《人民日报》任总编辑时,毛泽东告诫过他:“你到《人民日报》工作,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准备遇到坏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这‘五不怕’就是:‘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有了这‘五不怕’的准备,就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了。’”(吴冷西:《忆毛主席》

 

19657月,李讷(毛女儿)大学毕业时毛送给她四句话: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3、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4在命运的迎头痛击下头破血流但仍不回头。

 

毛泽东最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挑战,迎接挑战这个问题,从毛选上就可以得到答案。毛泽东对于国民党的挑战,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是强者。就我所见,他从不认输,从不在任何屈辱的环境下低头。干任何事情,不获全胜他是不肯善罢甘休的。战争年代,他总是以最大的勇猛精神去迎接挑战,他藐视敌人是因为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未来。他为自己内心深处不可动摇的信念所驱使,常常会有惊人之举。(李银桥(跟随毛泽东十五年,先后任卫士、卫士组长、副卫士长、卫士长)《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大家可以看看1964.6.24和姨侄女王海蓉同志的谈话[4]、《毛泽东论教育》(网上可查到),毛的叛逆个性和反抗精神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毛泽东曾在1917-1918年间的日记里写下了这一段充满生命激情的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毛泽东晚年曾说,他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打败蒋介石,一件是文化大革命。我的解读是,前一件事是与人奋斗,后一件事则是与天奋斗。如果在加上一件,则是大跃进,与地奋斗。

 

解放初,毛本以为把旧世界砸了,新世界将应运而生,可这个世界还是老样子(昔日的革命者成了今日的统治者,老百姓还是受压迫、受剥削),并没有出现他心中的理想世界,但他还是不服气,于是号召底层老百姓起来“砸烂一切”,砸烂他亲手建造起来的官僚体系——这就是文化大革命,最终,奇迹还是没有出现,而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毛泽东其实对于他后来建立的国家并不满意,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有一个叫本杰明·史华慈,就是Benjamin I. Schwartz,,这么一个大教授,非常有名的,他在1968年有一篇文章,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带头粉碎中国共产党制度本身,这是一个共产主义运动中间有史以来没有过的悖论,对于这个悖论,现在还存在着很多的看不见的模糊的领域,他要找一个更理想的一种社会,但是这种东西我们讲叫“乌托邦”,这种乌托邦当然也是中性词了,找一个更理想的社会,他最后动用了一些手段,这些手段其实又恰恰是对于人的自由的创造的一种压抑,这是一个历史的悖论。萧延中:解析毛泽东的生命密码

历史上有哪个皇帝会在自己做皇帝的时候号召大家“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还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大家想想,当时的皇帝不就是他自己吗?自己是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却号召大家“踢开党委闹革命”。所以如果我们只从政治角度,可能永远无法读懂毛泽东,因为他的思维已经超出了世俗的政治权力斗争。任何一个皇帝坐稳江山后考虑的就是如何保持稳定,但毛泽东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反抗任何条条框框,哪怕是他自己建立起来的,只要它又成了压迫的工具。这同样可以印证毛已经远远超越了世俗的政治范畴。

 

我觉得作为毛泽东,他的基本哲学,是一个反叛哲学。他反叛的不仅是人间的这个统治,而且他更进一步反叛的甚至是冥冥的规律,是精神和现实的基本法则。《顾城文选第二卷》生生之境

文化大革命——毛是在同那个看不见的冥冥中的力量(历史规律)斗——“欲与天公试比高”!可是,中国这个社会,历史的惯性太大了,毛最终还是没能斗得过天!——没能摆脱历史的周期率(毛曾经自信地回答黄炎培共产党可以超越历史周期率[5]);同样,毛也没能斗得过地。毛的最后几年很孤独,对这个无论他怎么折腾都依然如故的世界感到无可奈何,甚至有点心灰意冷,一头钻在古书里。

对于国际政治问题他们未作过多的交谈。当尼克松提到美中两国对一些国家应有所作为时,毛泽东略带傲气地说:“在我这里不谈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和总理去谈,我只谈哲学问题。特里尔《毛泽东传》

 

※诗人顾城的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说法:

他走的路充满了中国色彩,简直可以说把中国的故事整个地实演了一遍:

故事的第一章:《水浒传》,井冈山英雄聚义。

第二章:《三国演义》,抗日战争,国共关系,同美苏周旋。

第三章就到了《西游记》,大闹天宫,文化大革命,无法无天。

这最后一章呢,他还喜欢一本书,就是《红楼梦》,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不寻常的事。他晚年对这个书可以说是心领神会呀,就一直索性把国事也抛掉了,就进到了红楼梦的梦想里边。我说的不带贬义呵;实际上很有点儿理想主义的意思。(《顾城文选·卷二》看见睡莲之后)

 

我们看到,贯穿在这四部古典小说中的是毛泽东的“猴气”:

n         《水浒传》,他不喜欢宋江,因为宋江是“投降派”,“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

n         《三国演义》,他欣赏曹操,多次说要为这个正统观念中的“乱臣贼子”、白脸奸臣翻案。毛和曹都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n         《西游记》,他喜欢孙悟空,因为孙悟空反抗玉皇大帝。

n         《红楼梦》,他喜欢贾宝玉,因为贾宝玉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具体可供参考的言论[6]

 

 

 PS

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可以有多种视角,比如政治的、伦理的、文化的、审美的等,我这里是避开了通常的功过评价,而从内在精神世界去理解、去体味。我不是从好人坏人这种意义上去看,而是从真人假人这种意义上去看。毫无疑问,毛是一个活得真性情的人,他的整个人生,在不断地迎接挑战,甚至主动挑战。有时候我会觉得:对错只是表面、相对的,而真假才是本质的、绝对的。所谓“宁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以几段和学生的交流作为总结吧~

 

博客里的一段对话:

  

半棵_香蕉2009-09-25 18:06

老师,在昨天上您的课之前,我一直都很困惑,我承认毛泽东是一个很成功的军事家,但您觉得他是否真的合适做一个“帝王”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呢?我认为他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失败的,您觉得我这样的观点是否太过肤浅或者说偏激呢?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半棵_香蕉2009-09-25 19:21

你的想法并不肤浅、更不偏激,若以成败论英雄,毛解放后特别是1956年以后的许多社会实践都是失败的,而且让中国人民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毛是一个诗人,一个过于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人。他过高估计了人性。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话:使一个国家变成地狱的,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的东西。

我为什么会如此饶有兴趣地去探求毛的精神世界?或许就是因为,在他的悲剧中,我们许多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每个人儿时都会有许多梦想,长大后,渐渐向现实妥协了、或者忘却了,“明白了”这些梦想仅仅只是梦想而已。但总有一些人,却终其一生坚持自己的理想,“负隅顽抗”,与现实痛苦地抗争。

毛的那些不可思议的运动,最后不但自己遍体鳞伤,也给他深爱的人民造成了创伤。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让人深深的感叹!

从内圣到外王2009-09-25 19:44

回顾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蒋介石、毛泽东……这些真正想有所作为的人物,几乎都是“失败”英雄,但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个阶段性的失败,我们都付出了代价,但每一次失败,都蕴含着明显的进步,而这进步又构成下一阶段的基础。如此生生不息,不断前进。

我们最常见的思维习惯是后一代接力的选手责怪上一代没跑好,一路追溯上去,结果便是彻底否定我们自身的历史(民国否定满清,解放后否定解放前,邓时代否定毛时代……)。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思维,他们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场接力赛中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我想,那些历史的当事人,切身承受了进步的代价,这种责怪又是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我们当代的年轻人,父辈们的痛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切肤之感了,但我们实实在在感受着中华民族独立、进步带来的实惠,我们更应该在这些基础上奋发图强!

网友啊哦2009-09-26 18:30

是啊,我觉得从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论断中不可避免地引申出另一个思考,到底该怎样去看待我们的历史?

在和一些朋友同学的聊天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像毛泽东这样人物的愤恨,可能也就是这种情绪化的愤恨在我们试图进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生生不息的探索时就有了未审先判的尴尬。

历史已经成为了历史,该过去的也就让它过去吧,历史不是政客拿来谋求政治资本的工具,认认真真地总结,走好即将成为历史的当下赋予每代人的使命和职责,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指着我们说,为什么当初你们没有努力地去做好就够了。

890半棵_香蕉:2009-09-27 15:50

老师,非常感谢您对我的问题的回答。在您的回复中,这两段话对我有很大的触动,特别是第一段。在看这段话之前,我从未就毛泽东的一生成败从这个角度思索,现在回想起自己走过的也许并不算长远的二十年,的确是从童年的美梦中惊醒,一步步的成长,一步步的面对现实,扛起学业,以后的就业,甚至家庭等等的重压。

我想,那些历史的当事人,切身承受了进步的代价,这种责怪又是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我们当代的年轻人,父辈们的痛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切肤之感了,但我们实实在在感受着中华民族独立、进步带来的实惠,我们更应该在这些基础上奋发图强!”

“....我们每个人儿时都会有许多梦想,长大后,渐渐向现实妥协了、或者忘却了,“明白了”这些梦想仅仅只是梦想而已。但总有一些人,却终其一生坚持自己的理想,“负隅顽抗”,与现实痛苦地抗争.....”

891半棵_香蕉:2009-09-27 15:54

或者也可以说,我们正在极端无奈下,在放弃了种种灿烂纯真后,以一种妥协退让但又有所斗争反抗的态度,渐渐的步入社会,渐渐的承担起我们的整个人生.....就这个层面而言,毛泽东始终能坚守自己的心中信念,在现实面前,他痛苦但却始终能勇敢地坚持着博风抗雨...他确实是令人可敬,我们许多人的确应自叹不如...

896从内圣到外王回复半棵_香蕉:2009-09-27 18:25

读历史人物,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在读我们自己。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有一次苏东坡问佛印: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苏东坡笑着回答:像一坨屎!没想到佛印并不生气,反过来问苏东坡: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佛印回答:像一尊佛!苏小妹对此的解读是——心中有屎,看人就像屎;心中有佛,看人就像佛!

我们看历史人物也是这样,当我们被某位历史人物吸引时,一定是他触动了你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你看到的其实就是你内心深处想要的、向往的。

我们多数人,在理想遭遇现实的时候,最终选择的是妥协,但这妥协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毕竟妥协是被动的、无奈的选择。

所以我们会崇敬那些敢于为理想而抗争的人,毛就是那种一生保持着反抗、挑战姿态的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当然,不是只有抗争和妥协两种选择,也许还有很多选择。就我的体会而言,至少还有一种方式——接纳,也就是说与现实、与自己和平共处。孔子到七十岁才达到这种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898半棵_香蕉回复从内圣到外王:2009-09-28 12:18

是的,我们都不是毛泽东,我们所处的也不是他那乱世的年代,面对社会,面对现实,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控制和改变的,我们只是中国十三亿人,世界六十亿人中渺小的一个,有很多时候接纳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但有时我也会迷茫,可能是自己的人生阅历还远远不都,所以很多时候把握不好接纳的原则和底线,往往使接纳变成了无奈、被动的妥协了.....

903勾引明月的沟渠回复半棵_香蕉:2009-10-06 14:31

也许就应该学习“知行合一”的精神吧。

905半棵_香蕉回复勾引明月的沟渠:2009-10-07 17:06

嗯,是的呢.....

  

课后的几则反馈

 

  

新闻0802

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喜欢凡事对着干的性格是一种大胆豪放的性格。但我个人而言,不是怎么喜欢,这毕竟还是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平淡也是一种好。

 

新闻0802╳╳

豪杰之士固然令人敬仰,另一方面很多人活在世上不争不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一切,这种人也是很让人羡慕的啊,这种人通常具有很好的人缘和很好的际遇,也是所谓傻人有傻福。

机电0805╳╳

我一直坚持一种接纳的人生观,我相信一个优秀的思考者是能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一个优秀的世界观是在经历过众多世事之后能够理解和包含他人的世界观的。

许多人不太接受毛那种凡事都对着干的性格,认为中国人都向往平平和和过日子。

我觉得无论持任何一种生活姿态,只要是自己真心认同的,自己本心得以舒展畅达,那就是符合自己生命本质的。

怕只怕我们求平淡只是不得已、没办法,是无可奈何的一种妥协,而非发自真心的接纳,这是最要不得的。我曾在那篇博客里区分了三种状态:接纳·斗争·妥协,这三者的区别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心里掂量清楚的。

我很认同毛的一句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在生活中,只有以勇敢地顽强地姿态,才能真正赢得平静的生活。

一个孩子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和一个老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分量是不一样的。

会展0902╳╳

凡大成者都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很多时候我们过多地压抑自己束缚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其实,也正是把自己变得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或许我们缺少的正是一种昂扬斗志,一种敢于不同的勇气,一种纯净剔纯的童心。

她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想起孔子的三达德:智仁勇。一个人要做真正的自己,也正需要这三者,勇气、仁心和智慧。

 

电科0702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毛泽东在其《矛盾论》中提出的核心观点。然而不同于一般人,毛泽东不仅提出了该观点,而且也在身体力行乃至动用他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实践着这个观点。

矛盾论一书很符合毛本人的个性。




 

 


 

[1]柳亚子《索句后记》:1945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沧桑之感。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行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作。高如苏辛犹未能抗耳,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辙复成此。

           《新民报》按语: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将这首词赠给柳亚子,两个月后在重庆的一家民营报纸《新民报》上发表,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为此,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还曾通知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求会咏诗作词的国民党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并告之,中央将在写得好的词作中选择几首意境、气势和文笔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发表,将毛词比下去。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的词刊发后不长时间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和平日报》、《文化先锋》、《益世报》等报刊登出了此类词近三十首。

可想而知,出于这种功利目的写的词会是一个什么水平——不诚无物!当陈布雷(有着国民党的领袖文胆总裁智囊之称,还被誉为国民党第一支笔)捧着一叠征集来的词稿请蒋介石过目时,蒋介石不屑一顾地说:你们的词,带有一股从棺材里发出来的腐臭味,怎么能和毛泽东比? 

 

[2]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

五四前期,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一个最突出的根本点,就是首先要把握住事物的本原大本大原。它的意思,是在面对万千事物时,要从大处着眼,首先抓住它的根本。把根本抓住了,其他枝节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以后,他也常强调要善于抓住要领,抓住主要矛盾,强调纲举才能目张,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而在当时,他心目中的本原大本大原,很有些像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心目中的(老子)、理式(柏拉图)、绝对精神(黑格尔),总之是宇宙生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则。朱熹就曾说万事万物皆源于一本大本不立,小规不正。杨昌济讲课时,也特别强调,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皆由此大原则而生,吾人当神思默会,洞晓此大原则,此所谓贯通大原也。

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毛泽东给北京的黎锦熙写了一封长信,集中表述了对本原的看法。

他把本原通俗地说成是宇宙之真理,认为它是支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拯救中国,也必须从寻求本原开始。他表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里,自己只将全副工夫,向大本大原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

这样,毛泽东开出了自己的救国药方: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原。本原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他大声疾呼:今吾以大本大原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这封信是了解早年毛泽东的思想的珍贵资料。八月三十一日,黎锦熙收到信后,在日记里写道: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

  

[3] 《伦理学原理》批注

吾只对于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负责,非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吾概不负责焉。既往吾不知,未来吾不知,以与吾个人之现实无关也。或谓人在历史中负有继往开来之责者,吾不信也。吾惟发展吾之一身,使吾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吾死之后,置吾之身于历史之中,使后人见之,皆知吾确然有以自完。后人因吾之完满如此,亦自加吾以芳名,然而非吾之所喜悦,以其属之后来,非吾躬与之现实也

 

或人之说,必以道德律为出于神之命令,而后能实行而不唾弃,此奴隶之心理也。服从神何不服从己,己即神也,神以外尚有所谓神乎?吾研究良心之起源而知之,此问题已得于己矣,即当举其所得于己者而服从之。一切时空内百般之事物,其应服从,价值无有过于此所得于己者之大。吾人一生之活动服从自我之活动而已,宇宙间各物之活动,各物从服自我之活动而已。吾从前固主无我论,以为只有宇宙而无我。今知其不然。盖我即宇宙也。各除去我,即无宇宙。各我集合,即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容,苟无我何有各我哉。是故,宇宙间可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从者惟我也。我以外无可尊,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无可畏,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无可服从,有之亦由我推之也

 

吾则以为,吾人惟有对于自己之义务,无对于他人之义务也。凡吾思想所及者,吾皆有实行之义务,即凡吾所知者,吾皆有行之义务。此义务为吾精神中自然发生者,偿债、践约,及勿偷盗、勿诈伪,虽系与他人关系之事,而亦系吾欲如此者也。所谓对于自己之义务者,不外一语,即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而已。至济人之急、成人之美与夫履危蹈险舍身以拯人,亦并不在义务以上,盖吾欲如此,方足以安吾之心。设见人之危难而不救,虽亦可以委为无罪,而吾心究果以此见难不救为当然乎?不以为当然,则是吾有救之之义务也。救人危难之事,即所以慰安吾心,而充分发展吾人精神之能力也

为之则为有功,即宜以为之为义务,安有不为之亦无损于义务之理。既认为圣贤豪杰之所为,即当认为普通人之所为,圣贤豪杰之所以称,乃其精神及身体之能力发达最高之谓。此精神及身体之能力发达最高,乃人人应以为期向者也。谓圣贤豪杰独可为舍身拯人之事,而普通人可以不为,是谓圣贤豪杰之身心能力发达最高,而普通人不必如是也,岂为合于论理之言哉!

 《讲堂录》:道德非必待人而有,待人而有者客观之道德律,独立所有者主观之道德律也。吾人欲自尽其性,自完其心,自有最可宝贵之道德律。世界固有人有物,然皆因我而有,我眼一闭,固不见物也,故客观之道德律亦系主观之道德律。且即使世界止有我一人,亦不能因无损于人而不尽吾之性、完吾之心,仍必尽之完之。此等处非以为人也,乃以为己也。

 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实现自我者,即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至于最高之谓。

 夫知者信之先,有一种之知识,即建为一种之信仰。即建一种信仰,即发为一种之行为。知也,信也,行也,为吾人精神活动之三步骤。

  

[4]

王:我们班有个革干子弟,表现可不好了。上课不用心听讲,下课也不练习,专看小说。有时在宿舍里睡觉,星期六下午开会有时也不参加,星期天也不按时返校。有时星期天晚上,我们班或级里开会,他也不到,大家对他都有意见。
毛:你们教员允许你们上课打瞌睡,看小说吗?
王:不允许。
毛:要允许学生上课看小说,要允许学生上课打瞌睡,要爱护学生身体。教员要少讲,要让学生多看。我看你讲的这个学生,将来可能有所作为。他就敢星期六不参加会,也敢星期日不按时返校。回去以后,你告诉这个学生,八、九点钟回校还太早,可以十一、十二点再回去。谁让你们星期日晚上开会嘛!
王:原来我在师范学院时,星期天晚上一般不能用来开会的。星期天晚上的时间一般都归同学自己利用。有一次我们开支委会,几个干部商量好,准备在一个星期天晚上过组织生活,结果很多团员反对。有的团员还去和政治辅导员提出来:星期天晚上是我们自己利用的时间,晚上我们回不来。后来政治辅导员接受了团员的意见,要我们改期开会。
毛:这个政治辅导员做得对。
王:我们这里尽占星期日的晚上开会,不是班会就是支委会,要不就是级里开会,要不就是党课小组学习。这学期从开学到我出来为止,我计算一下只有一个星期天晚上没开会。
毛:回去以后你带头造反。星期天你不要回去,开会就是不去。
王:我不敢,这是学校的制度规定的,星期日一定要回校,否则别人会说我破坏学校制度。
毛:什么制度不制度,管他那一套,就是不回去,你说:我就是破坏学校制度。
王:这样做不行,会挨批评的。
毛:我看你这个人将来没有什么大作为。你怕人家说你破坏制度,又怕挨批评,又怕记过,又怕开除,又怕入不了党。有什么好怕的,最多就是开除。学校应该允许学生造反。回去带头造反!
王:人家会说我:主席的亲戚还不听主席的话,带头破坏学校制度。人家会说我骄傲自满,无组织无纪律。
毛:你这个人哪,又怕人家批评你骄傲自满,又怕人家说你无组织无纪律,你怕什么呢?你说正因为我是主席的亲戚,我才听他的话。正因为我听了他的话,我才造反的。我看你说的那个学生,将来可能比你有所作为。他就敢不服从你们学校的制度。我看你们这些人都是一些形而上学。
--和王海蓉同志的谈话1964.6.24

  

[5] (1945年7月4日下午)

有一回,毛泽东问我感想怎样?

我答: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致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 选自黄炎培(民主人士)著《延安归来》第二篇“延安五日记”。

  

[6] 《水浒传》

           19397月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做题为《三个法宝》的演讲时称:自己带队伍上井冈山是“没法子,被逼上梁山”。

           革命家是怎样造就出来的呢?他们不是开始就成为革命者的,他们是被反动派逼出来的。我原先是湖南省的一个小学教员,我是被逼迫这样的。反动派杀死了很多人民。最后他借用《水浒》的故事归纳成一句话:“每个造反者都是被逼上梁山的。”(19641月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转引自《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86年第6期第58页)

           194510月,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见陈立夫)“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自己坚定是齐天大圣。可是你们连弼马温也不让我门做,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王炳南:《阳光普照雾山城》,《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

           毛泽东1975814日关于《水浒》的谈话: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

 

《三国演义》

           蒋、日、我,三国志(洛川会议 、庐山会议等均提到)

           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1958 1120日,毛泽东在武汉召开的座谈会上:“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二千年也要翻。”

 

《西游记》

           1966330日,在上海西郊的一次谈话中:“打倒阎王,解放小鬼。”“要把十八层地狱统统打破。孙悟空闹天宫,你是站在孙悟空一边,还是站在天兵天将、玉皇大帝一边?” “如果中央出修正主义,地方要造反。”“要支持小将,保护孙悟空

           19664月,在批评以彭真为首的北京市委时,毛说:凡是有人在中央搞鬼,我就号召地方起来反他们,叫孙悟空大闹天宫,并要搞那些保玉皇大帝的人。(转见高皋等《“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1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9月版)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恕,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同修正主义斗争的转折点是1963714日苏共中央公开信对中国的攻击。“从那时起,我们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我们丢掉了天条!记住,永远不要把天条看得太重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革命道路。”(安娜·露易斯·斯特朗:《必须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与毛泽东的一次谈话》曹力铁译,党史文汇》1986年第6期)

           1957512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阿尔巴尼亚外宾。不知怎么,话题转向了有关上帝的问题,他随即发挥:中国也有上帝,就是玉皇大帝。他的官僚主义很厉害。两千年前有个最革命的孙猴子反对过他专制。这个猴王虽发生不少困难,像列宁被抓去了一样被玉皇大帝抓了去,后来他又逃了出来,大闹一番。玉皇大帝是很专制的,像蒋介石一样。……帝国主义一定会被打倒。孙行者很多的,就是人民。

           我劝大家学学孙行者,孙行者是无法无天,大家为什么不学习他呢?孙行者反教条主义,敢作敢为,猪八戒是自由主义,但有修正主义,老想退伍。当然,那个党不好,是第二国际,唐僧相当于伯恩斯坦。(在中南海接见《中国乐评人手记》编写小组成员)

           离开北京期间,毛泽东重读了《西游记》。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只红屁股猴子,名叫孙悟空。他建立了丰功伟绩。

他在玉帝的御花园内偷吃了长生不老的仙桃,为了在生死簿上抹掉他的名字,他敲开了阎王殿大门。他一个筋斗就翻出十万八千里,到达天边的擎天柱上,有一次,他还在柱子上撒了一泡尿以示他的自由精神。

敢于和命运挑战的孙猴王有一种应付困境的法术。他从身上拨下一撮毛(中文中的“毛”字恰好是毛泽东的姓),将毛咬碎、吐出,然后再说声,每一根小毛都变成一个小孙悟空,由此就有了很多的支持者。

毛泽东在19663月对政治局的一位同事说打倒阎王,解放小鬼。”“各地都要孙悟空大闹天宫。

毛泽东在早年总是将猴子当作反面形象来用,如将其比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分子。但从50年代后期起,他又把它当成了正面人物形象。孙猴王的大胆、顽皮、傲视一切和伟大的抱负正适合毛泽东的心态。1966年,毛泽东把这一充满想象的思想推向高潮,宣称革命者和孙猴王属同一类型。(特里尔《毛泽东传》第十七章 乌托邦之怒)

毛泽东---以及北京---在年底之前就变出了这些小孙悟空们。他已作好复出的准备并在公开场合露面。他握有孙猴王那样的奇异法术。

 

《红楼梦》

           在井冈山寒冷的冬夜,有时毛泽东写累了便放下笔,同贺子珍海阔天空地谈论起来。谈论中,他们之间也会发生一些争论。有一次,贺子珍谈起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不喜欢《红楼梦》。她说:“《红楼梦》里尽是谈情说爱,软绵绵的,没有意思。”毛泽东一听,就反驳她说:“你这个评价不公正,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哩!《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环,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我看你一定没有仔细读这本书,你要重读一遍。” (王行娟《贺子珍的路》作家出版社1985年版)

           19611220日,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驯、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八届二中全会(195611)上的讲话中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是古人有言,其人叫王熙凤,又名凤姐儿,就是她说的。几个月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整风的时候,又引了这句话。经过他的一再引用,文革期间成了造反派的口头禅。 

 

 

人人网友评论】

周鸿: 好,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
回复 2010-07-05 20:24
悄悄话 胡煜: 杨老师……这实习报告什么时候给你?
回复 2010-07-05 20:29
悄悄话 杨海锋:  回复胡煜:最好赶紧给我~
2010-07-05 20:43
悄悄话 胡煜: 回复杨海锋:那明天好了,最晚后天给你可以吧?我现在头疼的一塌糊涂,呵呵呵~工作虽然紧张,但是要化成文字却很难,而且没有那么多字好写,还有,我最近还是考了一些关于自己前途的事,虽然已经做了决定,但还是想听听你这位良师益友的意见
回复 2010-07-05 20:45
胡煜: 我是自信而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又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但也不是折中主义,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毛泽东致江青信)我觉得这段蛮有意思的,毛泽东能跟江青在信中这样讲,说明江青水平应该是蛮高的呀!
回复 2010-07-05 20:48
悄悄话 杨海锋:  回复胡煜:好的,有空可以聊一聊~
2010-07-05 20:51
赵振邦: 可惜袁腾飞的视频看不到了现在
回复 2010-07-05 21:35
杨海锋:  回复赵振邦:对于毛泽东,多数中国人至今没有走出要么神化要么妖魔化的非此即彼的思维~
2010-07-05 21:41
赵振邦: 回复杨海锋:恩
回复 2010-07-05 21:47
范虞审: 太长了,留着考完试再看。不过我看到顾城的那段描述,确是很有意思。我觉得毛泽东的思想适合做企业,但绝不能做政治
回复 2010-07-05 22:07
杨海锋:  回复范虞审:我上课讲过一句话,像曹操和毛泽东那样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其实是很难的,因为诗人要求真性情,政治却要求你迎合别人甚至虚伪,把两者统一于一身是高难度的——这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我后面专门会有一章讲真正的中庸之道)。
2010-07-05 22:25
王佳慧: 看着这些文字,想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看见了《恰同学少年》,想起了高二的第一堂语文课,想起了老师的教导。
回复 2010-07-05 22:55
杨海锋:  回复王佳慧:哦?为什么想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想起了老师的什么教导?很想听听,呵呵
2010-07-05 23:02
王佳慧: 回复杨海锋:嘿嘿,有些偏题了。因为发现对一些文言的理解,只有在朗诵后才能理解,通过电子屏幕的浏览是没有办法仔细理解的,可能是我不专心吧。感觉通过朗诵,自然就会理解到了文中的含义。以前一直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来人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至于《恰同学少年》,是高二的第一节语文课,语文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片段,然后对毛泽东和板昌先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讨论,虽然现在有些遗忘了,但是老师要表达的东西没有忘。正如杭高语文老师的习惯,现今每个杭高人的第一堂语文课必是《春风化雨》。自由地追求理想,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是老师所传授的吧。
回复 2010-07-05 23:08
钱圣奇: 明天考试还没看完,不过很赞同这句“多数中国人至今没有走出要么神化要么妖魔化的非此即彼的思维”…留着考完接着看
回复 2010-07-05 23:19
杨海锋:  回复王佳慧:“自由地追求理想,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国古代的书院反而有此精神,呵呵杭高~一所令人向往的学校啊
2010-07-05 23:19
王佳慧: 回复杨海锋:呵呵,刚才看见老师“登桌而呼”,想到春风化雨中基丁老师登桌,教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的场景。好神奇啊,杨老师是教经济的,而不是语文。
回复 2010-07-05 23:22
杨海锋:  回复王佳慧:啊,春风化雨就是死亡诗社啊!才想起来~ 刚才看见?呵呵,好像是三四年前的事了
2010-07-05 23:34
王佳慧: 回复杨海锋:嘿嘿,是在论坛上看见的呀,对我来说的确是“刚才”看见嘛。呵呵,很期待讲周恩来的那一讲啊。
回复 2010-07-05 23:36
范佳铭: 看到了不少新材料呢!~^.^~开心~
回复 2010-07-06 00:25
悄悄话 何北航: 杨老师好,我回家了。这段时间和网友也聊了聊,大部分观点认为您一开始就谈孟子可能有点儿深,不如从现实生活入手,选取一些易于讨论的话题。
回复 2010-07-06 20:48
克里斯多佛: 听到“诗社”一词恍然穿越到80年代校园了……
回复 2010-07-06 20:55
悄悄话 杨海锋:  回复何北航:那天我们就谈论过这个问题,如果选现实生活的问题会不会变成吵吵嚷嚷的一阵乱扯,起不到我的初衷,凝聚精神开启生命的作用。现实生活易于讨论的问题能否举个例子?或者过去曾经谈过的话题而且能够讨论得比较好的。
2010-07-06 21:00
悄悄话 杨海锋:  回复何北航:我整理出来的《从内圣到外王》似乎也没有激发探讨。是不是也是因为高端了些的缘故。以前也跟学生聊过这个问题——要不要顾及市场需求?还是坚持高端?或者有两者比较好的融合点?
2010-07-06 21:07
悄悄话 何北航: 回复杨海锋:高质量的读者讨论现实问题也不会乱,普通的读者对经典不了解不敢妄自评论反而不会乱。但我认为一个圈子如果不扩大其影响很容易逐渐消亡,如果选取经典读物同时强制每一个人发言的话估计也会成为乱扯,但我认为这种深度不高的疑问是学习的必经之路。现实的话题我认为可以从国学何为这个角度说起,
回复 2010-07-06 21:07
杨海锋:  回复克里斯多佛:呵呵,80年代的校园充满了理想主义;90年代的校园充满了现实主义;21世纪后的校园呢?
2010-07-06 21:08
悄悄话 何北航: 回复杨海锋:可能还是仙气太重~我认为不妨先谈点儿便于接受的话题,然后慢慢深入
回复 2010-07-06 21:09
悄悄话 杨海锋:  回复何北航:但我觉得这种问题不是比我的问题更现实了,而是比我的问题更泛了,多数人连国学都不了解,怎么谈国学何为呢?
2010-07-06 21:10
悄悄话 杨海锋:  回复何北航:哈哈,仙气
2010-07-06 21:12
悄悄话 何北航: 回复杨海锋:正因为大家都不了解,所以才需要普及一下~除了之前说过的国学应该只是解读人心中的投影外,还可以谈谈什么是国学,对国学有什么看法
回复 2010-07-06 21:15
悄悄话 杨海锋:  回复何北航:还是觉得话题太大,容易泛泛而谈,说实话,什么是国学这样的问题,我也觉得心虚,呵呵
2010-07-06 21:18
悄悄话 何北航: 回复杨海锋:我年轻人比较气盛,谈这些胆子大~谈国学也是我心中的国学,不怕批评,不怕反对,就怕没人看,哈哈
回复 2010-07-06 21:21
悄悄话 杨海锋:  回复何北航:哈哈,后生可畏啊~
2010-07-06 21:59
克里斯多佛: 回复杨海锋:应该是理想、现实两种圈子并存吧,这样最好。校内网就有沸腾的理想主义。还有,现实主义(也可以说是感官、功利主义)占过半应该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回复 2010-07-06 22:10
杨海锋:  回复克里斯多佛:嗯,就这个社会而言,可以这么说。但我觉得在引领社会的精英层面如果也是功利主义占主导,就未必是好事~
2010-07-06 22:22
克里斯多佛: 回复杨海锋:精英……这个,对官商来说,必须功利,什么股票呀地皮呀这些事只能留给他们去研究。学者呢,作为“离上帝最近的人”另当别论……
回复 2010-07-06 22:24
悄悄话 何北航: 我先试着整理一下,建一个新账号发布
回复 2010-07-06 22:41
杨海锋:  回复克里斯多佛:但总体来说,当前的中国社会缺少自己的灵魂,没有自己的主心骨~或者说缺乏一种超越功利的精神~ 从绝对数量来说,社会的基本面都应该是功利的,这是社会的基础。但如果在此之上缺乏精神的引领,整个社会就下坠~
2010-07-06 22:45
悄悄话 杨海锋:  回复何北航:好的,加油啊~记得加我~
2010-07-06 22:47
悄悄话 何北航: 回复杨海锋:好的,上面那个克里斯多佛就是我的一位网友
回复 2010-07-06 22:51
悄悄话 杨海锋:  回复何北航:我猜也是,呵呵
2010-07-06 23:21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