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王海蓉的几次谈话(1964-1965)
(王海蓉是毛的姨侄女)
谈话之一
王:我们学校的阶级斗争很尖锐,听说发现了反动标语,还有用英语写的。就在我们英语系的黑板上。
毛:他写的是什么反动标语。
王:我就知道一条,蒋万岁。
毛:英语怎么讲?
王:Long live Chiang。
毛:还写了什么?
王:别的我不晓得,我就知道这一条,章会娴(章士钊之女)告诉我的。
毛:好吗!让他多写一些贴在外面,让大家看一看,他杀人不杀人?
王:不知道杀人不杀人。如果查出来,我看要开除他,让他去劳动改造。
毛:啊,只要他不杀人,不要开除他,也不要让他去劳动改造。让他留在学校里,继续学习。你们可以开一个会,让他讲一讲蒋介石为什么好,蒋介石又作了哪些好事?你们也可以讲一讲蒋介石为什么不好。你们学校有多少人?
王:大概有三千人,其中包括教职员工。
毛:你们三千人中间最好有七、八个蒋介石分子。
王:出一个就不得了,还要出七、八个,那还了得!
毛:我看你这个人哪,看到一张反动标语就紧张了。
王:为什么要七、八个呢?
毛:多几个就可以树立对立面,可以作反面教员,只要他不杀人。
王:我们学校贯彻了阶级路线,这次招生,百分之七十都是工人和贫下中农子弟,其他都是干部子弟和烈属子弟等。
毛:你们这个班有多少工农子弟?
王:除了我以外,还有两个干部子弟,其他都是工人、贫下中农子弟。他们表现很好,我向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毛:他们和你的关系好不好?他们喜不喜欢和你接近?
王:我认为,我们关系还不错,我跟他们合得来,他们也跟我合得来。
毛:这样就好。
王:我们班有个革干子弟,表现可不好了。上课不用心听讲,下课也不练习,专看小说。有时在宿舍里睡觉,星期六下午开会有时也不参加,星期天也不按时返校。有时星期天晚上,我们班或级里开会,他也不到,大家对他都有意见。
毛:你们教员允许你们上课打瞌睡,看小说吗?
王:不允许。
毛:要允许学生上课看小说,要允许学生上课打瞌睡,要爱护学生身体。教员要少讲,要让学生多看。我看你讲的这个学生,将来可能有所作为。他就敢星期六不参加会,也敢星期日不按时返校。回去以后,你告诉这个学生,八、九点钟回校还太早,可以十一、十二点再回去。谁让你们星期日晚上开会嘛!
王:原来我在师范学院时,星期天晚上一般不能用来开会的。星期天晚上的时间一般都归同学自己利用。有一次我们开支委会,几个干部商量好,准备在一个星期天晚上过组织生活,结果很多团员反对。有的团员还去和政治辅导员提出来:星期天晚上是我们自己利用的时间,晚上我们回不来。后来政治辅导员接受了团员的意见,要我们改期开会。
毛:这个政治辅导员做得对。
王:我们这里尽占星期日的晚上开会,不是班会就是支委会,要不就是级里开会,要不就是党课小组学习。这学期从开学到我出来为止,我计算一下只有一个星期天晚上没开会。
毛:回去以后你带头造反。星期天你不要回去,开会就是不去。
王:我不敢,这是学校的制度规定的,星期日一定要回校,否则别人会说我破坏学校制度。
毛:什么制度不制度,管他那一套,就是不回去,你说:我就是破坏学校制度。
王:这样做不行,会挨批评的。
毛:我看你这个人将来没有什么大作为。你怕人家说你破坏制度,又怕挨批评,又怕记过,又怕开除,又怕入不了党。有什么好怕的,最多就是开除。学校应该允许学生造反。回去带头造反!
王:人家会说我:主席的亲戚还不听主席的话,带头破坏学校制度。人家会说我骄傲自满,无组织无纪律。
毛:你这个人哪,又怕人家批评你骄傲自满,又怕人家说你无组织无纪律,你怕什么呢?你说正因为我是主席的亲戚,我才听他的话。正因为我听了他的话,我才造反的。我看你说的那个学生,将来可能比你有所作为。他就敢不服从你们学校的制度。我看你们这些人都是一些形而上学。
谈话之二
王:现在都不准看古典作品。我们班上那个干部子弟他尽看古典作品。大家忙着练习英语,他却看《红楼梦》,我们同学对他看《红楼梦》都有意见。
毛:你读过《红楼梦》没有?
王:读过。
毛:你喜欢《红楼梦》中哪个人物?
王:谁也不喜欢。
毛:《红楼梦》可以读,是一部好书。读《红楼梦》不是读故事,而是读历史。这是一部历史小说,作者的语言是古典小说中最好的一部。你看曹雪芹把那个凤姐写活了。凤姐这个人物写得很好,要你就写不出来。你要不读一点《红楼梦》,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读《红楼梦》要了解四句话:“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家),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王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史家)。”这四句话是读《红楼梦》的一个提纲。
杜甫的一个《北征》你读过没有?
王:没读过。
毛:在《唐诗别裁》上。(毛把书拿出来,把《北征》翻出来要王阅读)。
王:读这首诗要注意什么问题?要先打点预防针才不会受影响。
毛:你这个人尽是形而上学,要打什么预防针喽?不要打!要受点影响才好,要钻进去,深入角色,然后再爬出来。这首诗熟读就行了,不一定要背下来。你们学校要不要你们读圣经或佛经?
王:不读,要读这些东西干什么?
毛:要做翻译又不读圣经、佛经,这怎么行呢?你读过《聊斋》吗?
王:没有。
毛:《聊斋》可以读,写得好。《聊斋》写的那些狐狸精可善良啦!帮助人可主动啦!
“知识分子”英文怎么讲?
王:不知道
毛:我看你这个人,学习半天英文,自己又是知识分子,还不会讲“知识分子”这个词。
王:让我翻一下《汉英词典》。
毛:你翻翻看,有没有这个词。
王:糟糕,你这本《汉英字典》上没这个词,只有“知识”这个词,没有“知识分子”。
毛:等我看一看。(王把字典给毛)只有“知识”没有“知识分子”。这本《汉英字典》没有用,很多词都没有。回去后要你们学校编一部质量好的《汉英词典》,把新的政治词汇都编进去,最好举例说明每个词的用法。
王:我们学校怎么能编字典呢?又没时间又没人,怎么编呢?
毛:你们学校这么多教员和学生,还怕编不出一本字典来?这个字典应该由你们来编。
王:好,回去后我把这个意见向学校领导反映一下,我想我们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谈话之三(接见外宾以后)
王:外宾跟你讲英语,你能不能听懂?
毛:我听不懂,他们讲得太快。
王:那你接见时讲不讲英语呢?
毛:我不讲。
王:你又不讲又不听,那你学英语作什么?
毛:我学英语是为了研究语言,用英文和汉文做比较,如果有机会还准备学点日文。
谈话之四(毛让王海蓉读文天祥诗《过零丁洋》)
毛:假如敌人把你捉去了,你怎么办?
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毛:对了。你回去读一、二十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读点唯物主义的东西。看来你这个人,理论水平不高。在学习上不要搞什么五分,也不要搞什么二分,搞个三分、四分就行了。
王:为什么不搞五分呢?
毛:搞五分累死人。不要学那么多东西,学多了要害死人。譬如说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诗写得好,很有气魄。写诗的汉高祖就没读过什么书,但是能写出这样好的诗来。我们的干部子弟很令人担心,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许多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辈,而完全靠自己。
另附毛和他的侄儿毛远新的一段对话——
毛泽东论教育:不要看重分数
来源:人民网
接下来,毛泽东又对毛远新讲起了在校学习的事:“整个教育制度就是那样,公开号召去争取那个5分。你不要去争那个全优,那样会把你限制死了的,你姐姐(你姐姐,指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也吃了这个亏。就有那么一些人把分数看透了,大胆主动地去学。
据说某大学有个学生,平时不记笔记,考试时得3分半到4分,可是毕业论文在班里水平最高,人家就把那一套看透了,学习也主动了。就有那么一些人,把分数看透了,大胆、主动地去学。你们的教学就是会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讲的?”
“不去上课还行?”毛远新说,“我们学院就是部队,是有纪律的。”
“教员应该把讲稿印发给你们。”毛泽东不以为然地说,“怕什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讲稿。”
毛远新说:“学院才不会把讲稿发给我们呢!”
“讲稿还对学生保密?”毛泽东有些生气地说,“到了讲堂上才让学生抄,把学员束缚死了。”又说,“我过去在抗大讲课时就是把讲稿发给学员,我只讲了30分钟,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提出问题,教员再答疑。”
毛远新喃喃地说:“要是你当我们的院长就好了……”
毛泽东说:“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去研究问题,讲那么多干什么?过去公开号召大家争全优。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反倒是有些连举人都没有考取的人有点真才实学。唐朝最大的两个诗人连举人也未考取。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
毛远新说:“那我要是总不听老师的,还不是总要挨批评……”
“所以教育要改革么……”毛泽东继续讲道,“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教员就那么点本事,离开讲稿什么也不行。为什么不把讲稿发给你们,与你们一起研究问题?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员能回答出50%,其他的说不知道,和学生一起商量,这就是不错的了。不要装着样子去吓唬人。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只要不把学生当成打击对象就好了。教改的关键就是教员。”
毛泽东和毛远新的这一长时间的谈话内容,都被毛泽东的秘书张玉凤在一旁认真地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