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学生推荐了一部片子《新儒家三圣: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很好。片子里有些内容,我不惜一个字一个字打下来: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梁漱溟和熊十力找到了更多的共通之处,他们都反对师生蚁聚一堂的学院式教学,主张像古代师生一样自由随和、朝夕相处,道德与学问并重。然而,彼时的北京大学,早已成了西方学术思想的跑马场……
在勉仁书院,梁漱溟仿照宋明讲学的模式,每日清晨,召集弟子,或默坐,或清谈,意在感悟人生,反省自我。他把这样的集会称为“朝会”。
原勉仁书院弟子唐宦存:朝会的话呢,天快亮的时候啊,空气很新鲜,他有些学生的嘛,大概有十几个人吧,他办学的人呢,就起来了。起来以后,他有时候就讲一讲,讲得很短,出了本书叫朝会讲话,专门有本书的嘛,他讲怎么样做好人啊,怎么样爱国,孔夫子那些思想啊,就讲这些东西。讲了以后啊就静坐,(王康:发愿),反省,就是锻炼身体。这个的话对人的思想,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民间思想家王康:唐君毅(新儒家第二代,青年时代颇受梁启超、梁漱溟、熊十力学术的影响)他们在香港就是这样,每天清明在功,早上五点半就起来了,万籁俱寂,月寒星稀,觉得自己天降大任于斯人。然后自己好好地反省,好好反省,它是一种内外兼修。
主持人王鲁湘:也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我寒假时刚刚读过梁漱溟的《朝话》,第一篇是“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梁先生说:
……在结论中又曾说到我的主张和希望——要复兴古人讲学之风,使讲学与社会运动打成一片。近十数年来我就是如此做……
在北平师生共约十人,我们在什刹海租了一所房,共同居住,朝会自那时就很认真去做,大家共勉互进,讲求策励,极为认真,如在冬季,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惟问闻更鸡喔喔作啼,此情此景,最易令人兴起,特别的感觉心地清明、兴奋、静寂,觉得世人都在睡梦中,我独清醒,若益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在我们团坐时,都静默着,一点声息皆无。静默真是如何有意思啊!这样静默有时很长,最后亦不一定要讲话,即使讲话也讲得很少。无论说话与否,都觉得很有意义,我们就是在这时候反省自己,只要能兴奋反省,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可宝贵的一刹那。
我深深被这种师生共勉互进的方式所吸引,其实每次八点或是九点多“蚁聚一堂”的正式授课结束后,总会有若干位学生留下一起聊聊,我做老师,最喜欢的正是这种时候。
我希望的,就是在如今类似大工业流水线生产的教学方式之外,能有一些真正关注我们人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探讨。
梁先生所说的“复兴古人讲学之风,使讲学与社会运动打成一片”,和毛泽东早年推崇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因为他是“办事而兼传教之人”,是一致的,都是内圣+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