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教育者·且行且思 >> 笔迹心迹 >> 百度空间 >> 【课堂内外】 >> 文章详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作者:摘自杨海锋百度空间“从内圣到外王”2009-03-09 发表时间:13-07-28 点击率:1889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几天来,随着课程的进行,博客里的留言也渐渐多了起来。不过似乎对政治的关心(当然,相对于国事天下事都懒得关心的人,应该肯定)甚于对文化的关心。

        古炙音留言说:杨老师,我觉得你现在处于“弱势地位”嗳,看来80后90后的朋友们大部分还是继承了先人的骨髓,“实用理性主义”为先啊,又都在讲政治问题了~

   

        董仲舒在他著名的“天人三策”中有一段话: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者七十余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

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为何“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正是“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在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之外,我们更应该“退而更化”,致力于文化建设,“更化则可善治”,这恰恰是近代以来真正欠缺的。

新文化运动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还来不及在学术思想方面有真实的成就,便已卷入政治漩涡(五四运动)中去了,正如李泽厚所说救亡压倒了启蒙。像胡适,回国时曾立志“二十年不谈政治”,专注于学问,但没过两年,就按捺不住了(当然,这并不是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问题,实在是现实不允许)。

       我们现在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为何也不能真正致力于文化(如基础科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的建设呢?为何我们的心思总是在政治、经济这些浅层的东西打转?是否也是因为中国人的实用理性呢?因为政治对应着当官,经济对应着赚钱,而文化则对应着坐冷板凳。

      

       由学生的评论我补充一点,我所说的致力于文化建设,不是说出来一批大谈文化的人士。而是要能沉得下心来真正专心于科学、文学、哲学、艺术等等领域的建设,这才是真正的所谓“退而结网”!

       只要看看近代170年来,中国人在这些方面给予过世界多少原创性的贡献,就知道了。

 

百度空间从内圣到外王学生或网友评论】

 

苏铁驹文化是难以独立讨论的,易陷入对哲学或美学的角力,譬如魏晋玄辩,明末礼议

2009-03-13 21:43

谦101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三千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2009-03-10 01:24

啊哦回复从内圣到外王:       恩。杨海锋你说的我能接受。做一个老师可以这么本分敬业地传授知识,这和文化的熏陶定是很有关系,并非单纯地追求利益。这本身让我很感动。但为什么会感动呢?是因为自己和大部分人不一定能做得到。      每个人本性的偏爱是有所不同的,可能是自己年纪还没到吧!但我总是很认真地听你的每一堂课,是因为我相信它的价值。可能现在无法理解,但我保留它,在实践中慢慢地去体悟它吧!  

2009-03-09 19:19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匿名网友:想必你受莫的现实主义思维影响很大。文化追求的是群体利益最大化,这是经典的功利主义思维。文化的确是往促进群体利益的方向发展的,但并不意味着个体从事文化创造时是以此为出发点的。我想曹雪芹写红楼梦该不是想着谋求哪个群体的利益吧。打个比方,男人对女人的审美标准为什么大都和女性的生殖能力和哺育能力有关(比如丰乳肥臀)呢?因为这对更多地繁衍后代有利,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种族延续。但是否意味着我们是抱着这么一个动机、目的去谈恋爱的呢?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能在这些很现实的东西上面赋予意义,从而让自己超越这些东西。当然,我同意你说的文化有她现实的土壤,空谈文化没有任何意义。 

2009-03-09 18:39

匿名网友       我想政治经济背后的着力点定是人性与文化,但是空谈文化很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所适从迷茫的境地,何不透过这些现象去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呢?       文化有产生她现实的土壤,她追求的定是群体利益的最大化。何必为了文化而文化呢?      

2009-03-09 17:23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