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身心自助·心理/中医 >> 人心与人生 >> 我与咨询 >> 文章详细

2010-01-10 器质性VS功能性——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
作者:摘自杨海锋百度空间 海风心灵咨询 2010-01-10 发表时间:14-04-12 点击率:2812

 

器质性VS功能性——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

神经症过去被称为神经官能症,官能意味着它是一种功能性障碍,而非器质性疾病。但现代医学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神经症一定是在器质上发生了某种变化,用磁共振等等手段可以找到是哪里发生了病变。我在接受咨询师培训时,询问过陶明医生相关的问题,他特意向我强调了这一点。

后来,在另一次课上,和陈树林医生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我当时问了一个问题——这种器质性病变究竟是因还是果?也就是说,你的负面情绪是由这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呢还是相反?如果是前者,那么药物就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从理论上说,结构决定功能,一台电视机性能出了问题,十有八九是其内部结构出了问题。在神经症患者的神经系统中,应该是发生了某些暂时无法靠自身力量恢复的变化。而药物可以把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过来。

所以,药物是有用的,有时候还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我们在黑暗中暂时的瞥见一点亮光,让我们可以趁此机会喘口气,重新整装出发。经历过神经症的人应该能体会这黑暗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20130716补:父亲是医生,他有一次跟我说起标和本的问题,他说标本是相对的,比如某个地方炎症导致高烧,退烧是治标,消炎是治本,但是治本是缓慢的过程,如果一时不能把少退下来,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某些情况下,治标比治本还重要。

但药物的作用又是有限的,经历过神经症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它只能起到暂时缓解情绪的作用,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就好比安眠药治不好失眠,伟哥也治不好阳痿一样。药物带来的情绪改善,根本不同于真正痊愈过程中那种情绪改变。不知其他曾患友在接受药物治疗时会不会有与我相同的感受,比如在我焦虑得很厉害时,药物对我的作用是使我镇静下来一些,但感觉好像是给我蒙上了一层东西,让我暂时平静下来,但总感觉没有触到那个根本。

也许,心病还须心药医,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还是心理治疗。但如何对心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操作呢?而且咨询师和求助者又是隔着一层的,有时难免雾里看花、隔靴搔痒。因此对心理进行操作往往是困难的,特别是需要求助者自身的艰苦努力,我们甚至可以把它跟禅宗的开悟相提并论。踏破铁鞋无觅处,才能得来全不费功夫。但现实中人们总是寄希望于简单的、省力的灵丹妙药,这也是为什么精神药物成为主导疗法的原因之一吧。

前阵子在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中看到这么一段话:东方中国的病理学,建筑在抽象的上,因为气衰了,所以才形成病。西方的抗生素,往往把气困住了。我常常告诉朋友,西医只能紧急时救命,不能治病,西医治了以后再去找著名的中医处一个方子,好好把气培养起来,补补身体。

一修在他的访谈录中也有一段话: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不是相辅助的关系,而是一种相对立的关系。我们必须在面对症状的过程中理解症状、感觉症状,才可能采用正确的心理操作方法蜕变症状、解决症状。而如果你一边想看清症状一边又服用药物把它压制和掩藏,这就给症状的真正治疗制造了障碍,敌人并没有被消灭,是你帮助它们隐藏起来。

这些话都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不必盲信,也不必否认其中真知灼见。

以上只是一些感想,并不是要给出什么结论,只当抛砖引玉吧……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