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咨询网认证心理咨询师:杨海锋
等级认证:执案心理咨询师 编号ZA011 | 职业资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在线心理工作室 | 预约
个人简介:
杨海锋,男,1977年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编号0911000008200896
重点阅历:
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求学经历广泛涉及理科、工科、社科、人文等领域;从大学开始心灵的自我探索,钻研心理学、东西方哲学等,注重亲身体验;2001年时就在学校内网建立“心灵驿站”个人主页,为同学排忧解难;
2002年至今任教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方向;2003年获得“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04年获得首届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一直专注于青年学生的心灵成长和职场员工的心灵援助,致力于东方心灵智慧与西方心理科学的融合;
2009年在浙江大学心理系接受系统培训,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2010年初加入心网担任“学生青少年心理”版块版主,并且在朋友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地面工作室。
咨询方向与风格:
青年学生成长咨询;职场及职业咨询;神经症的心理治疗(焦虑、恐惧、强迫、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等,特别是森田神经质症);其他如性格陶冶、人生意义、生涯规划、学习困难、教育问题、适应障碍、人际沟通、情绪管理、压力调节等方面的咨询。
风格:融合中国文化,注重人文关怀,真诚接纳,尊重信任,共同探讨
咨询方式与费用:
一般只接有面询可能的来访者(地点:杭州),以面对面咨询为主。
鉴于理想(我的人生志愿:免费人心与人生咨询)和现实(因不收费而带来不珍惜咨询时间、不容易进入角色、爽约、迟到,或者因不好意思多次打扰而中断来访等)的折中考虑,只收取50元/50分钟-1小时,预收费200元。
附上一些关于自己的和关于咨询的想法,或许对您的选择有所帮助:
我的人生志愿
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但即使这样,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一个人,如何在强势、严酷的环境中绽放出高贵、真实的生命——我觉得这是人生的一等大事。
在念大学时,我就朦朦胧胧有一个人生志愿(我很喜欢“志愿”一词:儒家的“立志”+佛家的“发愿”)——将来要从事关于人心与人生的免费咨询,助人完成生命的一等大事。我希望能在平等的关系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导),在真诚的氛围中(而不仅仅是付钱的交易),同对方一起讨论、协商,共同来梳理人生的脉络、探索人心的奥秘。我真切的感觉到自己能在这种一对一的互动中,获得生命的活力和人生的意义。
心理咨询业中有这样的共识,付费对咨询是必须的且有益的(有人形象地说,如果费用刚好能让求助者感到一点心疼,是最好的价格)。我同意这一看法,在咨询中的确碰到过因免费而带来的不珍惜咨询时间、不容易进入角色、爽约、迟到,或者因不好意思多次打扰而中断来访等困扰,所以我只收取较低费用。我很看重求助者愿意“跋涉”到咨询室并且勇敢地迈进咨询室寻求一个“陌生人”的帮助这一行动本身的“付出”,所以除了在心网BBS论坛做好和网友的交流外,一般只接受面对面的咨询(网络、电话等渠道只用作一般信息的了解以及期间的简短交流等)。
烦恼即是菩提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烦恼来去无常不依人意,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可以借由人生的危机(危机——危即是机,心理危机同时也是改变人生的机会),探寻人生的意义、获得人生的开悟。这是我深有感触的,在那些被负面情绪困扰的日子里,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从未注意到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促使我们成长的力量。
痛苦其实是一种“信号”,正如生理的疼痛(比如胃痛)给了我们一种信号,提示我们采取措施调集力量去应对,心理的痛苦也是如此,它提示我们已经到了需要学习一种新的方式来应对生活的时候了。
负面的历程常常可以带来正面的助益,无论是对自己抑或对他人。事实上,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罗杰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森田正马(森田疗法的创始人)、高良武久(森田疗法的继承人)等等许多这样著名的心理学家,都曾经历过或轻或重的心理困扰,这些困扰反而成为激励他们探索前进的动力。正如一个好的医生并不是一个从来不会生病的医生,而是懂得如何预防生病以及懂得生了病应该如何治疗的医生;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从来不会面临心理问题的人,而是一个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以及当面临心理问题知道如何化解并且有能力有效化解的人。每个人,只要在面临困境时善于思考善于学习,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而且可以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国内也有一些心理咨询师是从自己的困惑中走出来进而走上助人之路的,如一修(醒悟疗法)、晓松(创建“生活发现网”)、孟刚(写有《谁在强迫我的人生》)、黑溪等等。
我引一段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话,或许能然你对心理问题有一种新的认识:最正常的人也就是病得最厉害的人,而病得最厉害的人也就是最健康的人。听起来这话显得有些过分和诙谐。其实不然,我说这话是很认真的,不是开玩笑。在病人身上,我们能看到某种属于人性的东西尚没有被压抑到无法与诸种文化模式相对立的程度,只不过是产生了患病的症状,这种症状,比如说疼痛,只是表明他某些地方不太正常的一种迹象。能够感觉到疼痛的也算是幸福了。如果一个人连疼痛都没有,那么他的处境是很危险的。但是许多正常的人们只知道适应外界的需要,身上连一点自己的东西都没有,异化到变成了一件工具,一个机器人的程度,以至于感觉不到对立了。他们真正的感情、爱、恨都因为被压抑而枯萎了,这些人看起来像患有轻微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摘自弗洛姆的一篇谈话《病人是最健康的人》)
性格真无好坏
性格无好坏,这句话说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地领悟,却很难。前几天我刚刚接待了一位朋友,他已经40多岁,又是企业老总。却还是对自己“不好”的性格耿耿于怀。
这样的人真的很多,包括我自己。我也曾和自己的性格做过长时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我是一个偏于内向的人,一个内向的人如何“适应”外向的世界,曾经一直缠绕在我心中。在我学生时代的日记本里,充满了“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一定要这样”“决不能那样”之类的鞭策。可是,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地“改造”自己,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性格依然如故。
我是到了25岁左右,才慢慢领悟了一件事:只有当我真正地全部地接纳了自己的性格(无论优点缺点都是我自己,再进一步说,无所谓优缺点,比如内向的另一面是善于内省,敏感的另一面是感受性强,多虑的另一面是考虑周全等等),性格才开始发生一些符合我愿望的变化。就像教育孩子一样,你越是用粗暴的方式批评他,用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对待他,他越是逆反,只有首先接纳他,然后适当地引导他,才能春风化雨。以我的性格,后来居然获得了我们学校首届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第一名,还获得了“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这是我自己都不曾想到的。
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制”一种符合个人天性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必总是刻意地改变自己以迎合外部的需要,重要的是充分地认识自己、认同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正如《中庸》开篇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充分发挥我们天性中固有的品质,才是人生的正道。在我的咨询中,遇到过许多不满自己性格,又羡慕别样性格,从而陷入痛苦的人们,希望在这里的平台上能帮助更多为性格所困扰的朋友改善自己,活出真实的自我。
关于两个咨询领域(校园和职场)
成长的烦恼。每个人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时都会经历“成长痛”(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我们要应对许许多多外在的挑战和内在的风暴,烦恼、困惑、迷茫紧随而来。大约十年前,在刘若英的一部电影(《征婚启事》)中听到一句话,感触很深:“不经历痛苦,怎么会有成长?”不经历痛苦,不会有成长;但经历了痛苦,未必能成长——痛苦对成长来说,必要而不充分。一些人在痛苦中超越了,另一些人则在痛苦中难以自拔。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前提是你要能从大难中挺过来。
在我九年的大学老师生涯中,和许许多多的学生沟通过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各种烦恼。每一次的交流,都能隐隐约约感觉到多年前的自己,人生的主题总是那么相似,每每看到“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我就莫名地感动。我常常想,还有比帮助一个人发现他内在的生命力量并凭借这种力量成长起来更令人振奋的事吗?梁漱溟先生说“在人生路上相提携为师友结合之本”,我很喜欢对师友(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也是一种“师友”关系)存在价值的这一淳朴理解。希望能在此平台上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一点心灵支持,一起来应对成长的烦恼。
职场的困境。身居现代的城市里,我们绝大多数人无论愿不愿意,都要步入职场,都要面临诸如怎样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如何应对和缓解工作压力、如果调节工作中的负面情绪等等问题。为了生存,我们必须面对这些,虽然我们可以批判现代文明带来了人的异化,但还是于事无补,滚滚洪流依然一往无前。
我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老师,最关心也就是职场中的人。我从事管理咨询和心理咨询的经验,都让我深深感受到职场中人所处的困境,特别是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朋友(前几天还在网上碰到一位刚刚毕业的学生,她说从单位培训伊始就开始迷茫了);性格不适应团体生活的朋友;痛苦地做着自己厌恶的工作的朋友……
在我读研时,某一天突然领悟到一层意思——其实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个种生活方式(我现在的教师职业的选择就源于当初的这一想法)。也就是说,一个人职场的生活状态关乎他整个的生命质量,一个人除了睡觉以外,一半甚至以上的时间都会在忙碌工作或准备工作的过程中度过,如何让职场生活过得更有效、更愉快、更自在、更有意义,是多么重要。希望在此平台上可以帮助更多职场中遭遇困扰的朋友突出重围。
关于神经症的治疗
虽然严重的神经症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有争议,但我的体会是,神经症更多还是一种“心病”,药物只能起辅助作用。我曾经经历过焦虑、恐惧等等负面情绪的侵袭,这让我常常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求助者所描述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神经症或许是精神痛苦中最难以忍受的吧,因为如果再糟糕一些的精神病性障碍索性失去了自知力,也许就觉不到多大的痛苦了。
在神经症的诸多疗法中,我特别欣赏“森田疗法”,其“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理念深深地印在了我的生命中,给了我人生莫大的助力。我提到它还有一个原因是,森田疗法并不只是一种疗法,它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对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有莫大的启示(因为神经症一般都有性格基础,它与上述性格问题也是分不开的)。
希望在这里的平台上可以为更多神经症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援助。
关于东方心灵智慧
我很喜爱中国文化(时下流行的称呼是“国学”),我常常在思考,历史上儒、道、佛那些伟大人物的心灵境界究竟是如何达成的?中国文化无论儒、道、佛,都向往“心安”——这不就是心理咨询的短期目标吗?无论哪家哪派,都向往人格的完善(圣人、真人等等都是自我实现的人),这不正是心理咨询的长期目标吗?只是,关于如何达到这些目标,中国文化依靠体验(心灵),指望于个人去“悟”,而西方文化依靠理性(头脑),探索可操作的、可重复的方法——两者同归而殊途。如果能将东方传统的心灵智慧与西方现代的心理科学整合起来,就能让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可为尧舜的理想离我们更进一步,这正是我一直在探索和践行的。我为自己的工作简单设计的LOGO就是基于人心人生咨询与人文精神融合在一起的理念——人心·人生·人文——三位一体。我还在学校开设有一门许多人看来很奇怪的课程——从内圣到外王,其主旨就是从东方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内在的心灵修炼,获得外在的游刃有余。
儒家讲人人皆可为尧舜,佛家讲众生皆有佛性,道家也讲人人都可以得道。每个人都拥有自我实现、自我改善的潜质(只是许多时候这种潜质被内在的外在的许多东西淹没了而已)。咨询师只能助人自助,协助你看清道路,挪开障碍,而路还是要靠每个人自己走。就像一棵树,我们只能为它的生长提供帮助,终究还是靠树自己生长。一切有益的改变只会通过求助者自己的积极参与和自觉行动才可能发生。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帮助你拨云见日,去除生命的遮蔽,重新找回与生俱来的生命力量。
在这篇简介中,或许作了太多的自我暴露,但愿这是有益的。想起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第一版序中曾这样写道:在发表自己的梦时,不可避免地要将许多私人的精神生活呈露在众人面前,这是我的痛苦,但却是必要的。第二章里,他又写道:每个人总是对暴露出自己精神生活中的细节相当不情愿,同时也担心旁人对它的误解所生的影响,然而一个人必须超越这些顾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