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无形书院·大学之道 >> 经典会读 >> 活动记录 >> 文章详细

2010-12-21 无形书院·经典会读 第十四期第十五期总结 & 第十六期通知【内有图片】
作者:杨海锋人人网日志 发表时间:13-05-03 点击率:1975

 

第十四期,我们请来了庞文尧老师来和大家谈佛学,佛学虽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相对于儒家和道家而言,总还是陌生一点,老师的娓娓道来,给我们启发很大。

会后,李靖给我发短信说:老师,衷心的感谢您为我们创造这么好的机会(其实应该感谢我们守本兄,呵呵,是他推荐老师来的),我今天收获很大!所谓权而后知轻重,学而后知不足,诚哉斯言也。(我说他接触佛学多,体悟该比我们多)庄子言齐物,何来多与少?我们都在学习中呀!古人说苦练十年,不如名师一点!可见老师对于学生人生的重要性是多巨大,惜乎今日师道之不传……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佳铭也给我发短信:今天很有收获~或者说很多东西得到印证~感觉蛮好~^_^”

 

参加成员

1  刘炬灿

2  李靖

3  樊骏

4  何俊杰

5  丁科

6  陈育

7  刘文韬

8  王鹏辉

9  潘巨亮

10、王煜博

11、张涛

12、范佳铭

13 14、还有信电分院爱好佛学的两位女生

 

第十五期,我们回过头来再读《孟子》告子上。孟子学是我十分推崇的阳明心学的源头,百读不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从下次,我觉得解释的环节,最好像张尧那样直接对着原文尝试解释,解释不了的地方大家帮忙斟酌,这样才能锻炼我们读文言的能力。

A陈育

各自的朝圣路

辩论的时候总是谈论对或错。到底何为对错?若世界因大无而大有,则不分对错;若世界因大有而大有,则分对错。即符合强者的利益为对,不符合则为错。我认为现实中流行的对错是来自这里。那么,由强者的时代拼接而成的历史,被认为是对的。

明清也好,天朝也好,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所以绝不存在错误。历史只有必然,不存在偶然。天朝现今的体制,及体制内的文化让诸位有志之士深感痛心,可以说复兴有望,天下之幸。和平年代,以数人之力能唤醒数批人的觉醒,但,数批人能影响天下么?我看未必,僭主政治下,社会的同化能力远超越个人的自身的净化。(历史是如此发展过来。)除非,世界再次来过。可惜那时的理想国度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

因此,我认为当代人更应守本(,自己知道。),并适机播撒种子,待到历史赋予机会时,成星火燎原之势。正如毛润之所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当然,更希望有生之年东南能有圣贤出。

诸位,今晚同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夜晚,如同那个雪夜。待到人老苍黄之时,再回头叙议,都付笑谈中。

 

B范佳铭

时隔半年,会读再次《孟子·告子》。半年前的场景大约是一大半人站在告子的立场与孟子辩。这次,如同张尧说的,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再来辩孟子的理论,因为都认同。而孟子所说的,着实需要心的体悟,而非视为对像来理性思考,这点在这次会读深有体会。
不过,我依然觉得还不够贴近文本。若是一段段下来再联想讨论或许更好些呢~~还有许多东西可以思考,特别是切己的些事些理,都没怎么谈到。
11·11“仁,人心也;义,人路也。是不是有点知行合一的意思呢?最俗的阐释大约可以不做违心的事。但至于些人世间的琐事,或是为了长远目的不得已的情况,行不义之事,该如何权衡呢?或,有大义小义之别,大小姑且算做能断定,而所行事之果效事前未知,顾大义小义又该如何权衡呢?
11·19“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这段,我非常想听听大家对仁的理解呢~或者说体会~~为什么不是突然间体悟到了本心就有的呢?而是庄稼成熟的过程,抑或这个过程就是不得本心前的探寻过程呢?
近来大家相处非常愉快,但愿长醉不愿醒了~~

C丁科

孟子:站在黎明的前夕

先秦诸子中孟子是极其耀眼的一位,他师承子思,进一步诠释了孔子的思想,完善了儒学。他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一部《孟子》,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被后世尊为亚圣。然而亚圣这一荣誉却压过了孟子本身,《孟子》一书实际上也代替了孟子的人格,孟子被偶像化了,真实的孟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战国是一个独特的时代,周礼沦丧,各大诸侯放弃了春秋时期贵族式的战争模式,斩首五六十万的记录开始出现在史册上。经历了近两百年的杀戮,这个世界更加疯狂了,人们似乎发现自己四周的夜幕更为暗厚了,漫漫长夜何时才能结束啊?于是苏秦出现了,张仪也出现了,纵横家、兵家奔波于各大国之间,纵横捭阖,玩弄权术,执天下于股掌。他们坐在豪华的马车上,听着自己怀里相印碰撞发出的响声,是如何的自豪和兴奋啊!墨家也不闲着,忙着给这国修云梯,给那国守城门,兼爱非攻两个旗帜是多么诱人啊。看着信徒纷纷来至的情形,墨翟笑得多么灿烂啊。而此时的孟子呢,看着天下越来越乱,世道离先王的圣德越来越远,心急如焚。他奔走于各国之间,出入梁王、滕公朝府间,不厌其烦地诉说着当下局势之颓,劝说这些下智的君实行仁政的大道大义。当然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君笑嘻嘻地请他吃了一顿饭后,就将他打发了,心里默默地讥笑着孟叟的迂腐。

孟子是痛苦的。的确《孟子》全文都展示的都是孟夫子的浩然正气和昭昭之心,毫无颓唐怨言,然而这却无法掩饰孟夫子的无奈何痛苦。心已通大道,明白如何可使社会迎来光明,却在为生民立命的形势之途中,到处碰壁。孟子不明白,也明白,大道不行,也许是上天的选择吧。当权的纵横家们指着他失望的背影笑他迂腐,不懂如何顺着时代的潮流前行;身处乡间的道家扭着身子用鄙夷的眼神看着他,讥笑他做了功名利禄的奴仆,陷入了权欲的泥潭;同时被迫和名家、墨家、农家做着无谓的辩论,他又背上了好辩的恶名。一句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说尽了孟子的无奈和忧伤。

身处战国的漫漫长夜,孟子在期待黎明。他不愿像纵横家们那样,躺在豪华的府邸里,在妻妾的侍奉下欣赏着悦目的歌舞,享受着人生的大好时光;他也不能像庄子那样,虽然身处乡间,枯首黄槁,但却有幽静的山水,濠粱的鱼相伴,可以与蜩、学鸠、蝉为伍,时而可神游致东瀛蓬莱,时而又可以与蝴蝶梦。孟子是最为孤寂的,他身处城市却与城市的一切无缘,他想放身自然,却有终究不愿弃万民而走。在城市夜晚,他寂寞得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耳畔响起的是当权者们醉生梦死的笑声。也许城市的夜晚并不冷清,但孟子心中的城市却是寂静得吓人。他忧心但并不胆怯,于是他紧皱着眉头,回视了长空中那轮残月,然后毅然决然地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走去。

孟子毕竟是有所执念的,他不懈地奔走游说,纵然屡屡受挫,他却始终坚信天若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是快乐的,因为他的本心早与道的本体相通了,纵使躯体劳苦万端,也无法击垮他坚忍的心。他始终相信,上天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将降大任于他的。于是孟子虽有愁容,但不怨天不尤人,始终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他的事业中去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孟子大人格的体现。

回看先秦诸子,孟子应该是最独特的一位了。大成至圣的孔夫子,神秘深邃的老子,在西方有苏格拉底可相提并论;循规蹈矩的荀子,在西方有康德相似;泠然飘逸的庄子,在西方有尼采媲美;而法家、名家、纵横家,在西方有立法家、修辞家、雄辩家相对,墨家则与犬儒学派相当。唯有孟夫子,激情万丈,舍生取义,以拯万民为己忧,独一无二。也正是孟子的精神锻造了中华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士大夫精神,这是其他文化所不具有的。可以说是孟夫子的人格锻造了太史公司马迁、忠烈公文天祥、文成公王守仁、文正公曾国藩等一批仁人志士,纵使夷狄入侵、邪教并起,亦能扭转乾坤,护卫万民,保我华夏正宗得以延续至今。

孟子站在黎明的前夕,但却未能看到黎明。然而后世的仁人志士却正是在他的指引下引导这个国家走向光明,形成了我煌煌华夏的民族脊梁。巍巍乎,孟夫子,亚圣之称,当之无愧!

 

参加成员:

1  刘炬灿

2  李靖

3  丁科

4  陈育

5  刘文韬

6  王鹏辉

7  潘巨亮

8  范佳铭

9  张涛

10、张尧

 

第十六期通知

时间1226日(周日)晚1900

地点:文五405

内容:《孟子》尽心上(告子下由自己读完,有问题到时也可以提出来)

特别提醒:带上茶杯、带上书本、带上笔。认真做好准备。

 

【评论】

范佳铭: 沙发~~

回复 2010-12-21 23:18

陈育: 丁子,“寂寞”用在于孟夫子不恰当,我觉得“孤独”更好。

回复 2010-12-23 22:19

丁科: 回复陈育:我觉得“孤独”无法体现孟子内心的感受,其实孟子是真的很寂寞,他越是将心昭昭,越是因为内心孤寂。。。。。。我感同身受i的。。。。。。

回复 2010-12-24 14:22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