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无形书院·大学之道 >> 日新晨读 >> 了解晨读 >> 文章详细

20110415关于晨读、会读、诵读的一点探讨(摘自杨海锋人人网日志)
作者: 发表时间:13-06-03 点击率:2609

 

这是关于日新晨读,某同学和我一点讨论,我也借此简单说明了一下我的想法。能质疑、探讨,是很好的事情,希望更多同学能来关注传统文化,探讨传统文化。

XXX:敢问老师主办此活动(指日新晨读)的主旨所在?(413 22:47)

杨海锋回复XXX:主旨就是我们今天读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413 22:48)

XXX回复杨海锋:据我所知,昔日仲尼与学生同游,谈古论今,切磋功夫皆出自真心,知行合一讲求一个心也,然今日大家拜读圣贤书,果真有求知真心乎?晚生窃以为还是先端正普罗大众之求知求德之心要紧啊。当然不敢对杨老师的真心妄加揣度!晚生直言了!(413 22:58)

杨海锋回复XXX:你说得有道理。我从来不膜拜圣贤书,圣贤也是人,圣贤是觉悟的人。读圣贤书未必能成圣贤,成圣贤也未必要读圣贤书,两者没有必然的绝对联系。(413 23:14)

杨海锋回复XXX:死人帮不了活人,也救不了活人。只有我们活人能帮活人,能救活人。活人怎么帮活人怎么救活人呢?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形式、在生命的层面结合到一起,在这样一种相对真诚的、真实的、纯粹的交往中,培育一种新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在这种新的交互方式中发明真心、提拔生命。(413 23:14)

杨海锋回复XXX:昔日仲尼与学生同游,皆出自真心没错,但他们所学诗书从何而来?不也是他们先人的经典吗?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413 23:16)

XXX回复杨海锋: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上来说这真是极好的方式。我对国学经典虽不精通,但也略知一二,程颐也说需得知后方能行,我们现在拜读先贤典籍,反照自己,从古典文化中寻求新的生活价值观当然极有裨益,我有疑虑的不是大家聚集读书的过程,而是焦虑这样行动的结局,杨老师在校内校校外的多方努力令我很敬佩,但是我隐约还是觉得现在大家缺少沉心静气读书的气质,当然我也没有,我觉得拜读古书是一种很庄严很有仪式感的礼仪,若缺了这份心,这份知,行后的结局恐会打折扣?

杨海锋回复XXX:“普罗大众之求知求德之心不能凭空养成,必在日用伦常间养成,而师生、朋友等乃是我们所处校园生活的很重要的人伦。

杨海锋回复XXX:嗯,这种疑虑我也有,古往今来美好的东西在落实的过程中被扭曲甚至走到反面的先例举不胜举,甚至可以说这几乎是一个通则。(413 23:34)

XXX回复杨海锋:国人常以诛心之论来评判世人品德优劣,与师生与朋友所处校园生活自是重要人伦,然此人伦能经受诛心之言的考验吗?我们的的修为实在太欠缺了!无形书院如能有以经典为本,多有阐发文章启迪心智,萌发激情不是更好?当然我的思考幼稚了些,我一直关注着老师和您的书院,(413 23:36)

杨海锋回复XXX:这也是我始终让这些活动远离体制的原因。如果哪天这种活动做成很大规模,大家趋之若鹜了,我想它的精神也就被稀释得差不多了。正因为是体制外的得不到什么现实好处的,所以比如我的经典会读,始终就是那么十几最多二十几个人,我想这样至少能把比较真心的人聚在一起。(413 23:38)

XXX:除了经典外,参与者的感言之文实在联动你我他有限!这正是今日我斗胆和老师直面对话的缘由所在!哎呀我电脑没电了,撑不住了。明日再叙~~鄙薄贱言,望先生大肚海量!(413 23:38)

杨海锋回复XXX:难得有你这样的学生对我的活动有这样的反思,嫌货才是买货人啊呵呵。这里还有一层意思要说明。为何我会在义理的会读之外想到诵读。因为我发现,现在多数人的问题还不是怎么去理解这些经典的问题,而是不熟悉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国五千年文明中49/50的时间里所用的语言文字,说实话,我是理工出身,我也不熟悉,我也在补课,呵呵),就像我们要理解一个人,你没有与他朝夕相处一段时间,谈什么理解,要理解也是很肤浅的理解。所以我觉得让大家熟悉熟悉文本是有好处的,哪怕他只是出于好奇心,也是有益的,熟悉后,至于怎么理解,这是他自己的事,也是他的自由。(413 23:54)

评论

王瀚: 大学生大多太过浮躁真的感觉如果不是静下心来读这些古文,很难能有深切的体会。 2011-04-15 14:52

孙晟楠: 有心想读书时时刻刻都能读 2011-04-15 19:59

杨海锋:  回复孙晟楠:对!但会读、诵读、晨读,意不仅仅在读书本身,而在通过生命的精神交往,培育一种新的、高尚的、心心相通的人伦关系,培育一种新的精神风貌、新的社会生活、新的生命态度。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2011-04-15 20:11

孙晟楠: 回复杨海锋:常理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是这种使人进步的书才是书,也正要读这样的书才有意义。类比当下考研的水军集团,为功利读书者为多。虽读书万卷,亦复内空空。 2011-04-18 22:07

杨海锋:  回复孙晟楠:不怕“为功利读书”,带点功利的目的也是正常的,就怕“只为功利读书”,陷在功利里头。 2011-04-19 07:55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