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无形书院·大学之道 >> 经典会读 >> 活动记录 >> 文章详细

2009-03-29 “学会”的设想【“无形书院”的前身和雏形】(杨海锋百度空间)
作者:摘自杨海锋百度空间“从内圣到外王”2009-03-29 发表时间:13-06-03 点击率:3195

 【补记】记得当时在“从内圣到外王”的课后组织过几次,读的内容是《论语》。但可能是机缘还不够成熟吧,交流的氛围离我想象的有点距离,于是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后来蒋晨锐、吕心游等同学也自发组织过几次,我还参与过他们的活动。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这一想法,终于时隔一年,在课堂之外,在我导师班的学生、以及那些年在上课过程中认识的志同道合者的参与下,开创了经典会读这一传统,至今已经九十多期。从这个雏形开始,至今已经第五年了。

 

学会设想

 

新亚书院校徽校规

 

几段学生对话

 

网友回复交流

 

学会的设想

我一个设想,过去模糊,现在似乎越来越清晰,但离实施可能还有距离。

在学校办一个师生一同自由探讨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地方,姑且称为学会(当然,不是学校的那种协会学会,不过实在找不出一个词语,学会者,好学乐学者之聚会也)。

作为当今工业化流水线教育之补充。

   

初步一些想法,想到别的我随时补充:

*年级,大二,人数不能太多,20人左右。

*乐于思考,勇于实践

*不是一个舞文弄墨或是咬文嚼字的地方,书本是工具,多读书是为了提升和丰富人生;理解和造福社会。所以只顾埋头教科书者不宜,不致力于完善自我、不积极投身社会活动者不宜。

*不是一个来听讲增加知识的地方,真理都是探讨出来和实践出来的,真正的知识需要你热情、投入的参与。所以不喜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者不宜。

*不是一个拿红卡、拿学分的地方,在这里你拿不到学习本身之外的任何东西。脱离学校官方,处于体制之外。所以拿学习当谋取他物之手段者不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方式是自学,聚会是自学之后的心得交流,需要足够的自觉。所以抱随便来看看之心态,或只想从别人那里获知识,不乐于奉献者不宜。

*主旨在于探讨真正的大学”——关于人生、社会、宇宙的大学问。所以视思考高深问题为畏途者不宜。

  

当然,办一个事情,最重要的是需要人,需要钱。

钱可能不需太多,从我工资中出一些也没问题。

关键是人,要有许多人去投入,而且要有人来张罗,这也许是最棘手的问题。我本人毕竟才疏学浅,应该需要其他的牛人参加。

最怕是三分钟热度,呵呵,这是年轻人经常犯的毛病。

大家觉得可行否,希望提出你的宝贵意见,补充、批评、建议皆可。

   

新亚书院的校徽和校规

以下是钱穆先生创办的新亚书院(后并入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徽和校规

我那时看到觉得非常好,给大家看看

   

 

办学宗旨:上溯宋明书院的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教育为宗旨,沟通世界东西方文化。

校徽是根据汉墓出土孔子问礼於老子画像设计,中间镶上诚明校训二字。本院著重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亦是维系人类生活、社会秩序的行为守则,故非常重要。

诚明二字见於中庸。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又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是德性行为方面的;明是知识了解方面的。诚是一项实事,一项真理;明是一番知识,一番了解。

   

新亚学规

凡属新亚书院的学生,必先深切了解新亚书院的精神。下面列举纲宗,以备本院诸生随时诵览,就事研究。

1.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

2.做人的最崇高基础在求学,求学之最高旨趣在做人。

3.爱家庭、爱师友、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为求学做人之中心基础。对人类文化有了解,对社会事业有贡献,为求学做人之向往目标。

4.除小我功利计算,打破专为职业、谋资历而进学校之浅薄观念

5.职业仅为个人,事业则为大众。立志成功事业,不怕没有职业;专心谋求职业,不一定能成事业。

6.先有伟大的学业,才能有伟大的事业。

7.完成伟大的学业与伟大事业之最高心情,在敬爱自然,敬爱社会,敬爱人类的历史与文化,敬爱对此一切的知识,敬爱传授我此一切的知识的师友,敬爱我此立志担当继续此诸学业与事业者之自身人格。

8.要求参加人类历史相传各种伟大学业、伟大事业之行列,必先具备坚定的志趣与广博的知识。

9.於博通的知识上,再就自己才性所近作专门之进修。你须先求为一通人,再求成为一专家。

10.人类文化的整体,为一切学业事业之广大对象。自己的天才与个性,为一切学业事业之最後根源

11.从人类文化的广大对象中,明了你的义务与责任,从自己个性的禀赋中发现你的兴趣与才能。

12.理想的通才,必有他自己的专长,只想学得一专长的,必不能具备有通识的希望。

13.课程学分是死的、分裂的,师长人格是活的、完整的。你应该转移自己目光,不要尽注意一门门的课程,应该先注意一个个的师长

14.中国宋代的书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现代的大学教育是课程中心的。我们的书院精神是以各门课程来完成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来传授各门课程的。

15.每一个理想的人物,其自身即代表一门完整的学问;每一门理想的学问,其内容即形成一理想的人格。

16.一个活的完整的人,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但多方面的知识,不能成为一个活的完整的人。你须在寻求知识中来完成你自己的人格,你莫忘失了自己的人格来专为知识而求知识。

17.你须透过师长,来接触人类文化史上许多伟大的学者;你须透过每一个学程来接触人类文化史上很多伟大的学业与事业。

18.你须在寻求伟大的学业与事业中来完成你自己的人格。

19.健全的生活应该包括劳作的兴趣与艺术的修养。

20.你须使日常生活与课业打成一片,内心修养与学业打成一片。

21.在学校里的日常生活,将会创造你将来伟大的事业,在学校时的内心修养,将会完成你将来伟大的人格。

22.起居作息的磨练是事业,喜怒哀乐的反省是学业。

23.以磨练来坚定你的意志,以反省来修养你的性情。你的意志与性情将会决定你将来学业与事业的一切。

24.学校的规则是你们意志的表现,学校的风气是你们性情的流露,学校的全部生活与一切精神是你们学业与事业之开始。敬爱你的学校、敬爱你的师长,敬爱你的学业,敬爱你的人格。凭你的学业与人格来贡献於你敬爱的国家与民族,来贡献於你敬爱的人类与文化。

 

几段与学生的对话

回复啊哦:

当代中国教育为何没有生气,正在于政治的无孔不入(古代专制社会尚有民间书院自主学习的氛围)。我的本意是在官办教育体制之外营造一个青年学生共同探讨人生大道的空间,一种相对自由的形式。

如果最终被体制收编,那么也是它失去意义的时候,更不要说开始便邀请政治的参与。近代中国人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总是寄希望于政治来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是误区(上周四最后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而中国历史上那些有意义的变化,其创新很多是来自民间,政治可能只是最后助了它一臂之力。

其实我想,在整个城院这个大范围内,找十来个有思想有热情又实干的学生应该是没问题的,问题是如何去找,声势浩大地去宣传显然不太合适。但我想我会找到路径的。

我觉得钱呢,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师生双方都要有心去做。近日读梁漱溟先生的文章,说到官办教育为何没有精神真趣,是因为这些办教育者是上面派来的,不是自发自愿的,他们只按上级要求办事,经费呢也不是他筹来的,所以并无爱惜之心,甚至还有贪污之心。

先生讲的是教育者一方缺乏精神真趣,而我们现在的问题呢,还在于被教育者也是如此,只为考试、只为谋职,没有反省人生社会宇宙之需求(没有这一需求,那我真的只是一番空想了)。我们太习惯于做别人给我们安排的任务了,而对自己的人生交给的试卷置之不理。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

我写这篇博客也是想看看大家的反应,如果没有人响应,我当然不会一厢情愿地去动刀啦,呵呵

    

想起一段留言,我最后的回复也是说学生的自动自发自觉,是根本。

匿名网友:

对下学期的课程安排提个建议:周二同周四就内圣和外王排不同的内容,一堂针对第一次修的,第二堂针对修过一回但有兴趣继续修的(注明是内圣外王的升级版

所谓内圣和外王深挖下去我想没有人可以把他完全讲透,开两学期的课程我想不只对学生对两位老师的学习也是种激励!

2009-03-07 22:00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匿名网友:

啊哈,那到时候就更曲高和寡啦。干脆不要用课程的形式啦,搞一些沙龙不更好?

2009-03-08 18:09

   

匿名网友:

哎。。。沙龙这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个人原因,我总感觉很假。我个人的观点是还是开课的好,至于我们的想法还是借助博客反馈给老师的好!一家之言啦!

2009-03-08 18:15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匿名网友:

我的意思呢,就是由学生自己发起,而不是由老师安排主导。什么时候你们能成为这种思想层面、精神层面的讨论的主角,而我们只是配角的时候,那这门课就真正实现了它的初衷。

我常说理论上讲城院的学生应该要比本部的学生更有条件研究点思想、精神的东西,因为他们不像本部许多从贫苦内地出来的学生,身上背负着家庭的重担。

试想许多年前,正是因为有钱而且有闲,希腊和罗马贵族才有多余的精力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静静地坐在庄园里进行学术研究,在求实用之上来求真,从而发展起奢侈的西方科学和西方哲学。

但是,仅仅有钱有有闲是不够的,还需要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也许就是我们欠缺的地方吧。

2009-03-08 20:51

我们需要激发的是对知识、思想、智慧等精神活动的热情。

 

网友回复与交流

苏铁驹回复谦101:但他们,总让我觉得“很含蓄”,或,故意把事业弄得很糟,,,,

2009-05-11 17:23

 苏铁驹回复谦101:在我的许多位老师中,有好一些是当年的“骁将”阿,如今,,,唉!但我还是很佩服他们的学识的,我的确亲眼见到他们把学问做到“出神入化”啊!

2009-05-11 17:20

 苏铁驹回复谦101:嗯,知道了,唉,莫老师,有一个问题,是听见别人议论的:如何定义“体制内”一词?

2009-05-11 17:17

 Mr_油回复从内圣到外王:是的,这些做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可能是我事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 会好起来的 

2009-05-10 21:37

 苏铁驹算上我吧!

2009-05-10 17:16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Mr_油:个人觉得,写得还是可以的,不知为何要恶语相向~而且发帖的日期也是蛮有意义的——五四~毛当年也不是只征到了三个半朋友吗?这点挫折算不得什么,不要灰心

2009-05-09 17:00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Mr_油:找到你的帖子了……良师三生难遇,益友一世难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为的人生,理想的事业无不需千千万万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共同努力. 然而在今天这个追求浮躁,思想破碎,道德隐退,信仰危机的年代得一真正同志朋友何其困难.因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真正有志有识有德有才之士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必要. 读书生涯以来,甚惊眼镜镜片越来越厚,体质越来越差,思想越来越贫乏,意志越来越消弭,内心实痛.痛定思痛,深省唯有做真人求真知方能充分发挥肉体与精神之能力达到最高境界,求得真正学问,创得真正大事业,赢得真正广阔的人生.因此渴求与有志有识之士充分交流。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三百年幸得一知己。诚求真正志同道合之士广泛探讨宇宙人生社会之真学问大学问,探求求知做人之大本大源,共同进步,为一生的成就奠基。莺其鸣矣,求其友声。有意者请与我联系。电话15088611680(561005).非诚勿扰!吕同学2009.5.4

2009-05-09 16:42

 Mr_油回复从内圣到外王:就像你说的 其中问题很关键的点在于如和去找这么一批人 就这个问题 我一直在尝试去寻找解决的途径 希望用多种渠道来找这群志同道合之人 前几日我试这在贴吧上发帖名为"征友"虽说有一人应征只是对“学会”之设想毫无兴趣,还有就是一些无聊之人在回复时恶语相向。。。。。。之外我还写好启事张贴,只是未经批准的海报张贴在图书馆,公寓大厅会被清洁工人撕掉(我贴了第二天就没了),公共广告板上马上会被一些考研流学之类的广告覆盖,而批海报的组织规定只可以对学生组织批准海报。我在朋友圈中找到一群人,有四五个,只是每次开展活动都会被些琐事耽误,一直开展不起来,我花了很多心思,但好像没什么结果,还真有些灰心呢

2009-05-09 16:09

 苏铁驹回复谦101:其实mr油个人很接近于您的气质的阿

2009-05-09 12:05

 101回复Mr_油:当然,换个角度讲,在企业工作,要决策要领导要攻坚克难,没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力量不行,也许无意中使自己强势起来了,而自己反而不觉得,这个也是可能的。谢谢!

2009-05-09 09:41

 101回复Mr_油:没感觉。也没觉得自己有资格做真理代言。否则不会把自己叫“谦101 我以为讨论是不是限定在具体话题上而不必上升到对一个人特质的评价判断?讨论者特质如何,其实并不影响话题和观点的讨论开展。更何况一个人的特质本身,是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所以还是我的标准问题——“为什么你会这个问题感兴趣呢?”有一句老话在说,“别人是自己的镜子,从中窥见的是自己的映像”。

2009-05-09 09:39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Mr_油:具体如何在做,又如何遇到阻力,可否分享一下~

2009-05-08 22:04

 Mr_油游离于体制之外 可能性很小 不是学生注册的学生组织 连海报都批不出来 我现在在做这事 阻力很大啊

2009-05-08 21:51

 苏铁驹弗洛伊德式错误:这个词试图解释错误的形成原因——潜意识。比如在你填自己身高的时候,158错填成185,这就是弗洛伊德式错误,因为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你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是185。那么,基本上所有的错误都是故意的。个人认为,这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六人行》里有一集,说菲比的男朋友是个心理学家,他分析了每个人的行为:罗斯离婚是因为他潜意识里想帮莫尼卡分担母亲的唠叨;钱德勒的幽默是因为他潜意识里想和别人保持距离……当然,这只是导演为了逗大家开心而故意将之极端化,但可以肯定,如果现实中有这样的人,朋友应该不会多到哪里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何况这种“至察”也许毫无根据。有时根本就是庸人自扰而已。如果弗洛伊德还在世的话,有机会我会拍拍他的肩膀,和他说一句:“老弗,其实你想太多了。”

2009-04-21 21:34

 苏铁驹是不是说所谓的“佛洛伊德”式看法?

2009-04-21 21:32

 Mr_油回复谦101:莫老师你i有时侯会给人一种“自视为真理的传播者”居高临下的感觉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2009-04-21 21:30

 Mr_油回复谦101:同意 有些书 甚至所谓的经典 讲的一些东西 他的一些价值体系 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价值 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也就是你说的缘分

2009-04-21 21:26

 苏铁驹其实我读的书太少太少,很难说些废话!不要怪我哦!

2009-04-20 18:39

 101回复Mr_油:书跟人,人跟书,都是讲“缘分”的。书的思想结构,对应着人的心智结构。如果觉得讨论失去意义,那我想根本原因可能不是讨论方法的问题,而是人跟书之间“缘分”不够的问题。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2009-04-20 18:15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Mr_油:嗯,也许你的感觉能代表相当一部分同学这里有一个悖论,因为上课不可能针对某个学生的具体人生,所以要么是带有一定抽象性、普适性的东西,要么是基于我自己的人生。但无论哪一个都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有共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一次又一次地呼吁大家提问、讨论。只有把你们的具体人生拿出来,才能使这些抽象的学理显示其真正的生命。我讲那些经典,相当于跟大家说,你看,那些优秀的灵魂曾经是这样思考人生的。

2009-04-20 17:53

 Mr_油回复从内圣到外王:很遗憾 我觉得很多都是在就书论书 失去意义了 

2009-04-20 17:09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Mr_油:我觉得扎进故纸堆倒也没有,只不过不同的人生只能对相应的问题产生共鸣。如果真能找来善读书(当然不是死读书)的人,那是很好的事情。我觉得“学会”其中一部分内容就是读经典。我虽然经常强调讨论要基于实际的人生,但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就像我们平日里拉家常,而那些经典正是帮我们提升我们现实人生的超越意义的。

2009-04-19 13:51

 Mr_油我觉的我们在课堂上的讨论进入了一个误区,好像扎进了故纸堆 没了活气我们读的书 我们思考的一些东西应该是用来解决我实际问题的 所谓经世制用 读的东西如果对我们自身有所指导和帮助,读书只不过会平填烦恼,还不如不读在学校找一批人不难 只怕找来的都是些只会肯书的人

2009-04-19 12:23

 从内圣到外王面对面交流和在网上交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网上交流只有文字的信息获得了传递,而许多非文字的信息也许很重要。据统计,沟通过程中文字只传递了7%的信息。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及时地质询、反馈、纠正

2009-04-03 20:00

 苏铁驹自由交谈了么?

2009-04-03 18:12

 匿名网友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探讨真正的“大学”——关于人生、社会、宇宙的大学问 或许目标太大 反而没有目标了老师,我觉得你的这个理想已经实现了,我们现在在网上不是在自由交谈了么?

2009-04-02 20:53

 苏铁驹没事,为,然后知畏,为,所以知乐

2009-04-01 18:15

 啊哦       我不看好ZUCC“学会”这东西,“最怕是三分钟热度,呵呵,这是年轻人经常犯的毛病”这条说到点子上了。再者,老师想在一件件半成品上动刀,一个字——难。       但如果真要开办,至于money,从老师工资里掏只能解决一时启动之需,但从长远制度设计层面上来看却不是办法。参照西方国家“政治献金”的方法或许是条可行的路。

2009-03-30 20:28

 从内圣到外王“给人的精神世界以最初的骨架,随时间经历的增加,慢慢添加血肉和养分”说得好!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最初的骨架”,就像晶体结晶必须首先形成一个“晶核”作为核心一样。 刚刚想到一个名字:朝闻学社(朝闻道,夕死可矣) 但愿可以从学生中发起。

2009-03-30 12:01

 房子边上的小花看书阅读无非是一种生活态度。从天文地理、哲学宗教,无所不包,给人的精神世界以最初的骨架,随时间经历的增加,慢慢添加血肉和养分。希望“学会”可以诞生。

2009-03-29 15:30

 小依♀咦,这么巧啊,房小花你也来看文章啊。。。~

2009-03-29 15:27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