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学生邮件采访 |
作者:杨海锋人人网日志2012-10-16 发表时间:13-04-12 点击率:4120 |
杨老师:您好!我叫XXX,是城院新闻系的一名学生,也是城院新闻中心的记者。我有关注您的微博,知道您对国学颇有研究,也围绕国学传播做了很多事情。您在学校开了一门课叫《从内圣到外王》,开办了免费教孩子诵读经典的“私塾”,发起了晨读活动…….我想以您的这些经历为主题,对您进行一个邮件采访,希望能耽误您一些时间,请您回答一下下面的问题,非常感谢!
问题大纲:
1、您是学工商管理的,是什么样的契机使您开始接触国学,并决定以此为今后发展方向的呢?
我最早是学机械的,研究生才学的管理。
我是为解决自己生命中的困惑,才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都是关于生命成长的学问。
机械也好,管理也好,都是研究外在的,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世界,但无法帮助我们安顿自己生命。
如果一个人能够真诚面对自己的生命,而不只是背对生命向外追逐的话,都会对中国的儒释道学问感兴趣。
2、很多学生认识您是从上您的课《从内圣到外王》开始的,您能谈谈“从内圣到外王”是什么意思吗?您希望您的学生能在您的课堂里学到什么?
简单的说,内圣就是内在的修为,外王就是外在的建树,这两方面对一个人都很重要。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一个意思。但是内圣、外王并不是两件事,不能分作两件事来做,它只是一件事。
有许多学生看到题目望文生义以为这门课是讲帝王圣贤故事,或是介绍传统文化知识的。其实是误解了,这门课原来有一个副标题(可能是太长了,学校没写上去)——传统文化与当下人生,重点是聊聊当下的人生。与自己人生分离的学问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正是当下教育的一大弊病。
3、您发起无形书院、义塾等活动的初衷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您希望这些活动今后有什么样的发展?
其实也说不清初衷是什么,就那么自然而然做起来。如果一定要说出个理由来,大概就是希望当下的教育能有点精神,当下的社会能有点精神。
书院是对成人的,主要形式是交流;义塾是对孩子的,主要形式是诵读。
今后有什么发展?我觉得就让它自然生长,不求一定要发展成什么样,踏踏实实的做一点事情,我相信多一个读圣贤书的人,社会就会少一分浮躁之气。
4、您的微博简介里有句话——“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那您是否特别推崇老庄哲学呢?
中国的儒释道,都好,最欣赏的是儒家,儒家最符合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佛道是偏于出世的。
5、您觉得国学或者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吗?近年来,国学和传统文化比较热,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对你有没有影响,全在你自己。就像我们城院的图书馆里有很多国学的书,但多数人并不受这些书的影响。
现在的国学热还是有点虚热,就像莫言得了诺奖,书被抢购一空一样。在外面围观的人多,在里面身体力行的人少。
6、最后,您对我们个人学习传统文化有什么建议?
学习传统文化,重在身体和力行。首先可以做的,是踏踏实实地读一读经典,如果没有氛围,可以参加我们的经典会读,大家一起来探讨。
(非常感谢您的回答,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