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媒体关注 >> 纸质媒体 >> 文章详细

20110309 《青年时报》 A01版要闻:致敬城院杨海锋老师 A02版青年评论:腹有诗书心自安 A14版:创无形书院 办公益私塾 开生生学堂 浙大城院杨海锋老师的国学情结
作者: 发表时间:13-06-17 点击率:4076

A01版:要闻 致敬城院杨海锋老师 办公室开国学讲坛 听过课的家长孩子都叫好

A02版:青年评论 腹有诗书心自安

A14版:时报·教育 创无形书院 办公益私塾 开生生学堂 浙大城院杨海锋老师的国学情结

 

è链接:网络版 ê下载:电子版 ø(图片可点击放大)

è链接:网络版 ê下载:电子版ø(图片可点击放大)

è链接:网络版 ê下载:电子版ø(图片可点击放大)

 

创无形书院 办公益私塾 开生生学堂

浙大城院杨海锋老师的国学情结

□时报记者 邱伊伦 时报大学新闻社记者黄韬霏 史燕尔 照片由浙大城院宣传办王鹏提供

 

杨海锋老师正带领孩子诵读经典

人物名片

  杨海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是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杨老师多年来一直倡导大学人文精神,开设有旨在接续传统慧命的课程;在学校里发起无形书院,与大学生一起品读经典,并带领小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杨老师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直以来热心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灵辅导,融合人心、人生与人文。

  “我很羡慕那些从小就找到了自己生命核心的人,浙大城院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杨海锋老师笑着说,曾经他也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一样,对人生感到迷茫,从高中学理科,到本科学机械,再到研究生学管理,一路走来都没有搔着痒处直到爱上中国文化,我才终于触及到生命中最真实、最根本的东西。

  无论是发起书院,开办私塾,还是心灵辅导,都是从被触动的生命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杨海锋相信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在与身边这些年轻生命的精神交往中,他真切感受到了大学生需要什么,一个大学老师应该做什么。

  接触国学经典多年,杨海锋开玩笑说年纪越大却越有激情了。我离自己生命核心越来越近了。

  “无形书院实现自由平等对话

  每到周日,杨老师和他的学生都会坐在一起,以友辅仁,梳理当下的人生;每天清晨,学生们会在校园里诵读经典,伴随着经典的诵读声,天渐渐光明,心也渐渐清明;有时候,他们还会一起远足去瞻仰古圣先贤的遗迹……

  杨老师组建无形书院的初衷是因梁漱溟先生的一句话:在人生路上相提携为师友结合之本

  “无形取自《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蕴含了超越现实的浮面、追求大道的本源的理想;无形又与西方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理念相合——既无院墙之隔,又无身份之别,也无学科之分。只有自发、自由、平等、真诚的对话——这也是中国传统书院的核心精神。

  无形书院的经典会读,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到现在,已进行到第20期。其间读过《孟子》的告子篇尽心篇、《老子》的上篇、《庄子》的齐物论、《中庸》全文等。

  办公室里的诵读会与国学为友

  杨老师说,参与经典诵读的同学,已经超过50人。其中有10位学生是核心成员,几乎每次都来,他们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切热爱。

  学生们来到这里,没有学分、没有证书、没有报酬。场所也很简单,杨老师所在的工商管理系办公室是16位老师共用的一个大开间,晚上一般不会有老师办公,正好利用。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没有用任何外力迫使或是诱使同学们来,而参与的人数却在逐渐增加,杨老师说这是最让他感到欣慰的。

  “也许很难说读了几本经典,一定能让学生变得怎么样,但是有学生这样跟我说,直到遇见了无形书院的朋友,我才觉得自己真正在上大学。若要论无形书院对大学生的意义,这句话足矣。

  办公益私塾传承国学经典

  “教育不应该是我们普通认为的老师有一桶水,舀给学生一碗水,而应该是虽然老师只有一桶水,但要指给学生一条河!这样的教育才能青出于蓝。

  最初,是杨老师动员学校的老师带他们的孩子来参与,后来口口相传,吸引了不少社会上的家长带孩子参与进来。每周六,无形书院的学生们还会到杨老师创办的公益私塾生生学堂生生学堂取自《周易》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带小朋友们诵读经典。人多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共有五六十人来诵读。最令杨老师感动的是,还有家长带着两三岁的小孩来参加,来感受一下氛围也好。

  有些家长因为住得比较远或者周六孩子有兴趣班不能来,就让孩子在家里或组织社区里的孩子一起诵读。杨老师还号召家长建立更多这样的家塾,让诵读经典的活动遍地开花,希望有人烟处,即有读书声。

  杨老师说,希望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间,早早地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着生命的成长,孩子们自然会慢慢理解其中的真义。

  杨老师介绍,今年元旦,在西湖国学馆和杭州孔庙举行了一次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友的活动,共有一百三四十名家长和孩子参加,反响很好。

  生生学堂生生不息

  有人说,是公益活动不收费,大家不会珍惜,但杨老师不这样认为。上学期期末,天很冷,一位学生家长的家里人说这么冷就不要让孩子去了,但这位家长认为,杨老师都能坚持,我们为什么不坚持!

  “我办这个义塾,最希望的,就是能认识更多这样的家长和孩子,而不希望大家只是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诵读经典,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的,才会有更多收获,杨老师说。

  有不少孩子已经养成了坚持每天抽20分钟来朗读的习惯。现在有学生已经能背诵《老子》的1/2,《论语》的1/5了。

  杨老师说,生生学堂QQ群现在已有120个成员了,家长们还经常在群上讨论孩子教育的问题,氛围非常好,大家都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腹有诗书心自安

□特约评论员 郭之纯

青年观察

  从杨海锋老师的故事,想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传统词语:读书人。传统中的读书人大抵是这样一种形象:有判断,有坚持,有敬畏,有热心,信奉文化,信仰道德,重义轻利,或还迂腐到可爱

  读杨海锋老师的故事,如在烦闷夏季忽遇习习凉风。

  在这个浮躁的功利社会,将无用的传统经典奉为瑰宝,孜孜不倦地进行义务传播,在有些人看来,此举或有些迂阔。但正是这种看起来不合时宜的做法,表现出一种可贵的精神之美。

  之所以说这是一种美,是因为这种做法于其个人,表现出对自我完善的追求;于学生,体现出为师者的理想和责任感;而于传统文化的延续,这是一股虽然微小却很值得珍视的推动力量。

  观诸现实社会风尚,他的坚持又是一种提醒。在这个特别强调成功、特别追求个人经济价值实现的时代,教育和读书都严重功利化了,很多人的心志被流行价值观所扭曲,被时代潮流所左右;而一个又一个被扭曲的个体心志,又使国人的整体人文素质呈明显滑坡之势。所以,旗帜鲜明地提倡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友,帮助学生培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意识,这种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此时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从他的故事,我想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传统词语:读书人。传统中的读书人大抵是这样一种形象:有判断,有坚持,有敬畏,有热心,信奉文化,信仰道德,重义轻利,或还迂腐到可爱。义务教人读经典的杨海锋,很符合这样的标准,可以说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

  在一所商学院能够出现这样的读书人,令人很欣慰。但同时也反衬出另外一种现实的遗憾:当下,无论在哪级哪类学校,推而广之,包括各类文化和科研机构,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已经很稀缺了。很多人注重知识轻视文化,学历虽高却不过是知识匠人。甚至,有些等而下之者,所汲汲者惟有名利,不仅对于无用的传统经典不屑一顾,还自觉不自觉地贬抑那些高贵的文化和价值观,而对一些庸俗的东西却大肆追捧,致使谬种流传,贻害世人。时下,有很多教授以成为老板自得,原因便在于此。

  世相如此,杨海锋一人的努力怕是难以扭转乾坤。但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为人师表者或其他知识分子,能够认真思考一下他的主张,体味一下他的想法和做法,以自己的努力给力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升国民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同时,也让自己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暂时安静一下,找到文化,找回自己。

  

  (相关报道详见A14版)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